人民网北京5月11日电(董童)在今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雷海潮表示,小汤山医院因为在17年前抗击非典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既成为了一种标志和符号,也彰显了军民共同协作的成果,更创造了“英勇无畏、科学求实、团结协作、吃苦奉献”的小汤山精神。17年后,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尽管北京的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非常丰富,但经各方专家综合研判后,北京市市委市政府决定于第一时间启用该医院,并于1月23日根据其实际情况开始修缮和改造。
谈到启用小汤山医院的原因时,雷海潮介绍,3月份以来,全国疫情形势总体趋稳向好。但在2月29日,北京出现第一例境外输入病例,而且每天从北京口岸入境旅客达5000至8000人,国际航班达30至40架次。境外疫情持续扩散蔓延,很多旅客有一定流行病学接触史,甚至出现一些症状,在海关进行甄别筛查后,有的旅客需进一步进行医学观察和检验检查。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要根据CT影像和核酸检测结果,这两项检查都需要时间。当时作为首选的地坛医院,承担了大量救治任务和筛查任务,筛查完的患者也需要观察时间,北京市市委市政府决定于3月16日启用小汤山医院。
雷海潮表示,小汤山医院完全按传染病医院的救治需要进行了新的规划设计,既能完成门诊检验筛查工作,也能完成救治工作。“我们从21家市属医院抽调了1000多名医护人员,再加上小汤山医院的自身力量,组成了救治团队。从3月16日该医院启用后,完成了单日高达400人次的筛查检验任务。这些旅客需经过一定等待时间,明确诊断后才能继续下一段旅行。在这段时间内,地坛医院和小汤山医院配合的很好,顶住了巨量的国际旅客筛查的压力。”他说。
雷海潮介绍:“从3月16日启用,到4月28日最后一名患者出院,小汤山医院整体运行44天,完成了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发现一些新冠肺炎病例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疑似病例,累计筛查2175人,报告确诊病例54人,疑似病例27人。”
雷海潮还强调:“在过去的一个多月时间中,救治团队的人员虽然是从各医院临时抽,但迅速适应了新角色,而且还探索了一些新服务方式。专门设立了中医科病区,主要使用中医药技术进行治疗,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从目前看,该医院所有参与救治的患者,治疗效果相当稳定。1千多名医护人员做到‘零感染’,对于从口岸送过来的国际旅客,做到‘零漏检’,这些工作都非常值得肯定。”
最后,雷海潮介绍,小汤山医院成立于1958年,到现在已有60多年历史。未来希望该医院继续在首都的医疗救治体系中发挥重要功能和作用。“应该说,现在该医院的收治能力还比较强,拥有1600张床位,能够应对比较多门诊和就诊患者的救治需要,未来也能够和地坛医院、佑安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形成良好配合,在市级层面完成好定点医院救治方面的任务,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也在考虑,小汤山医院在平时如何发挥功能。根据它的学科既往优势和特长,今后要在其比较擅长健康管理和康复医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其他专业,提升如呼吸、心血管等综合专业救治能力。同时,该医院在完成筛查救治的阶段性任务后,我们现在也正在考虑建立一个大型实验室,进一步提升该医院的核酸检测能力,让它在未来发挥更加积极重要的作用。”雷海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