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期间完成1.3万余名病例流调

时间:2020-05-07 14:26      

5月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请援鄂疾控工作者代表回答媒体提问。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说,5月5日,全国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降至7000例以下,为最高峰时的3.7%。

“日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近一周来均在10例以下,但与我国接壤国家单日新增病例相比一个月前增长超过7倍,防境外输入和疫情反弹的压力仍在加大。要继续做好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管理,切断传播途径,发现一起,扑灭一起。”

“流调人员是侦察员,也是情报员,要寻找病人和病例之间、证据和证据之间的关联性,对各种线索进行排查、摸索,不放过任何可疑的蛛丝马迹。”中国疾控中心驻武汉流行病学调查队队长丁钢强在发布会上说,在武汉工作期间,中国疾控中心的流调队和当地疾控中心密切合作,建立了流行病学联合调查机制。很多流调队队员下沉到一线,现场指导防控工作,坚持向上溯源、向下追踪,必要时开展和患者面对面的调查。

丁钢强介绍,高质量的流调要求早、快和全面,如果慢了、漏了,很可能就会导致一些感染的人没有被及时发现,造成传播。流调人员不仅要有临床知识、公共卫生知识和流行病学的基本功,还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调查的技巧。

这就要求流调人员注意受访者与患者接触时的细节,比如,有没有戴口罩、揉眼睛、挖鼻孔,患者有没有咳嗽、打喷嚏等。在调查当中也要学会质疑,寻找佐证,有时候受访者存在回忆偏差或者主观上刻意隐瞒活动的情况,获取的资料就会大打折扣,要寻找其他证据来证实。在沟通中,流调人员要做邻家小哥或知心大姐,让受访者更容易开口,多说家常。

“流行病学调查像公安人员破案一样,只不过我们面对的是奔跑中的病毒。”丁钢强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卫健委从全国选派965名疾控和公共卫生人员驰援湖北,在鄂期间累计完成1.3万余名病例流调,4万名密接人员的追踪调查,在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核酸检测当中操作的规范性很大地影响了检测的准确度,在操作中最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对此,中国疾控中心驻黄冈检测队队长、病毒病所曾毅院士实验室副主任张晓光说,核酸检测包括从样品采集、保存、运输、实验室的核酸提取,以及扩增检测多个流程,这些流程每一个环节都要保证得到很好的质控才能保证检测质量。

“比如,首先是样品采集,如果样品采集的质量不合格,那么检测质量就完全得不到保证。另外在实验室检测过程中,特别是核酸提取和扩增检测两步,一定要加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监控整个流程,也确保结果可信。”他说,去湖北援助人员都是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每个标本都做到认真对待,在检测结果的时候,要经过多人核对,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他提到,采集标本的质量对整个检测非常重要。“我们对检测采集标本人员进行多次培训,我们要求现场采集人员要动作熟练,并且具有耐心和信心。”

中央指导组防控组驻武汉市环境卫生与消毒专家工作队队长、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副所长、研究员姚孝元介绍,消毒是切断新冠肺炎传播途径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也有人把消毒人员称为“病毒杀手”。但是如何做好消毒,尤其是如何做到科学消毒、精准消毒、有效消毒,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消毒是一个技术活。针对不同场所和不同场景,需要用不同的消毒方式。比如,对收治病人的定点医院,要求病区里的垃圾要按照感染性医疗垃圾进行处置,病区里面的生活污水以及粪便都要求集中收集。对社区则要求平时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只需要对电梯等公共活动及垃圾堆放区域进行消毒。

文/本报记者 孟亚旭 刘艺龙

杏彩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