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21日电 新冠疫情期间,孕产妇的就医和安全牵挂人心。“在疫情没有彻底消除前,我们不能大意,要继续加强预检分诊,保留缓冲区。毕竟有的新冠患者早期没有症状,孕产妇和医生都要继续做好防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产科主任冯玲这样呼吁。
2020年1月中旬,从第一例术后才查出核酸阳性的产妇开始,冯玲的心就一直悬着。通过密切关注疑似发热的孕产妇,她要做到努力确保“三个零”——产妇间零感染、新生儿零感染、医护零感染。产科不同于别的科室,特殊时期,更要保持正常运转。1个多月来,冯玲每日在同济几个院区奔走、协调、手术,和她的143人产科团队“来者不拒”,对每一位来到同济的孕产妇24小时认真照顾着,他们是新冠肺炎期产妇的“护佑天使”。
为了孕产妇和新生儿 与疫情赛跑
春节伊始,武汉疫情急剧进展。面对突如其来的病毒,冯玲所在的产科一边收治病人,一边梳理孕产妇的门诊入院、手术、住院管理流程……作为全国疫情最严重地区中实力最强的医院,冯玲承受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关注与压力。
孕妇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加上孕期特殊的生理变化,孕产妇容易遭受病原体感染,导致发热,如何区分普通发热和新冠感染症状?没有针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隔离病房,发热孕产妇与普通孕产妇如何隔离?孕妇疑似感染,新生儿出生后如何处置,怎么和新生儿科医生配合?……冯玲每日驻守在医院,梳理每一例疑似新冠的产妇流程,哪里做得不够的,她都默默地记录在心中,盘算着更有效的流程。
最让冯玲倒吸一口冷气的是,某一次上阵为一位急诊产妇剖宫产手术。她介绍道:“当时产妇急诊收入院,并没有发热症状,核酸结果也还没出来,手术完了,核酸结果却显示阳性,感染。”“这应该是共性的问题,我梳理完流程,得快速落成文字分享。”面对全国同行不停地询问,冯玲紧急联系同济妇产科马丁院士、儿科罗小平教授、新生儿陈玲教授、产科陈素华教授、曾万江教授等,短短48小时的起草、修改、讨论、定稿,向媒体和全国同行第一时间发布了《同济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孕产妇及新生儿管理指导意见》,呼吁全国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须特别关照孕产妇及新生儿。
2月2日大年初九,早上8点,一位孕40周、高度疑似新冠感染的陈女士被推进手术室,医院产科和麻醉科医生们在严密三级防护下为其紧急实施了剖宫产手术,母子平安,这台手术正是由冯玲团队主刀。“当时她一边伴有阵痛、一边发热,CT影像明确提示病毒性肺炎,我想必须马上手术。”出生后36小时,孩子经过核酸检测,确认阳性。这也是当时最小年龄的新冠病毒感染者。
随着新生儿感染新冠病毒的报道,新冠病毒母婴传播的可能也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冯玲小心翼翼地分析、求证,接下来,产科医生怎么做?如何确保产妇与新生儿的安全?很快2月9日,冯玲又联合同济医院儿科专家修订发布了《同济医院新冠肺炎期孕产妇及新生儿管理指导意见》(第二版),第二版提出,孕妇疑似或确诊感染,新生儿应立即隔离并检测核酸,与疫情赛跑,与病毒相搏,提出根据现有的证据,母婴垂直传播尚不能确认,第二版意见经人民网全文报道后,给予了同行有益的指导,一问一答的形式,也帮助疫情期的孕产妇平稳了紧张的情绪。
“我们在疫情最严重的地区,我们有妊娠合并新冠肺炎的诊治经验,一定要给国家真实有效的资料。”没有对新冠肺炎的恐惧,冯玲和她的团队一边挽救疫情之下的孕产妇,一边埋头于会让更多医院、更多病人获益的流程指导意见编写中,她参与编写了国家产科质控中心《新冠肺炎孕产妇分娩期管理建议》、中华围产医学会和中华妇产科学会产科学组《妊娠期与产褥期新冠病毒感染专家建议》等,还主编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产科防护手册》,目前已出电子版在线分享。
“云养娃” 圆一家人的团聚梦
“亲爱的小石榴你好,我是30天前接你来这个世界上来的冯玲奶奶,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奶奶祝小石榴和你的小伙伴们健健康康、快快乐乐,也祝守护着你们的我的小伙伴们平平安安,早日凯旋。”3月3日,在小石榴满月的“云派对”上,冯玲在家中为小石榴录制了满月祝福。
2月3日凌晨,一位孕周41周多、双肺感染、羊水浑浊的孕妇辗转几个医院,终被急诊收入同济医院,“当时主院区并没有专门的产科传染病隔离病房,我第一时间联系了医务处,为她腾了一个隔离发热病房。”接诊的产科医生刘海意记得很清楚,半夜1点,产妇和她的丈夫一起来就诊,当时,她和她的丈夫核酸呈阳性,均已感染,他们是外地人,在武汉没有其他家人。
顶着巨大的压力和极有可能感染的风险,冯玲将她在第一时间收治入院。“当时全武汉市综合医院都没有专业产科传染病病房,孕妇已经41周羊水浑浊,对任何医院来说都很难,如果同济再拒绝,她将会无路可走。”
新冠肺炎期,遇到一个发热的产妇,手术前后就需要2、3个小时的消毒。加上产科部分医生被抽调到发热门诊支援,手术资源极其紧张。当天下午一等到空的手术室,刘海意立刻准备急诊手术。三级防护服、护目镜下,手术视野局限,手套戴两层,远不如平日灵巧,再加上紧张压力,医生不停地出汗。“你身体不好,还是我来上。”冯玲拉住了已准备好上手术的刘海意,坚决自己冲上前,只让刘海意在隔离手术室外沟通协调新生儿的转送。
“那一次应该是我第一次穿防护服手术,没想到,冯教授拉住了我,作为我们的老师,她完全践行了一个党员英勇无畏的精神。”事后刘海意感动地回忆着。
手术顺利,小石榴出生了。刘海意第一时间将小石榴送到了新生儿病房陈玲教授手里,由新生儿科的临时妈妈们照顾。术后,小石榴的妈妈被送回同济医院感染隔离病房继续治疗,小石榴的爸爸则在武汉肺科医院住院。一家三口分隔在三个不同的病房。
为了圆一家人的团聚梦,冯玲和刘海意联系到央视记者,希望帮助到这个家庭,在同济新生儿科架起了24小时的摄像头,全国9000万网友当起了小石榴的爸爸妈妈,他们一起在网上为小石榴唱歌、弹琴、绘画,关注小石榴的一举一动,见证“小石榴”的成长。“宝贝加油!中国加油!”小石榴谐音“十六”,因出生于正月初十的六点,也是寄语全国人民能像石榴籽一样团结,共度难关。
“感谢同济医院,感谢冯教授和刘医生,疫情当下,她们救了我们一家。感谢全国网友们的守护。”第一次通过直播见到小石榴,石榴爸爸落下了幸福而感慨的眼泪。此后,他常常深夜在隔离病房看自己宝宝的直播。3月12日下午,被网友们“云守护”的孩子小石榴顺利出院,和康复后的石榴爸妈团聚了。
截至3月18日,同济医院产科接诊了364位孕产妇,310位产妇在同济平安生产,其中41位是确诊或疑似感染新冠肺炎的产妇,在这里孕产妇零感染、医护零感染。
疫情防控“我在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