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设备更紧缺的是急救常识

时间:2019-12-05 03:05      

比设备更紧缺的是急救常识

2019年12月04日10:40 来源:北京日报

年轻艺人节目录制中意外身亡,心脏病患者地铁病发抢救无效……近日,心源性猝死成为舆论场上一个颇为沉重的话题。随后有媒体调查发现,“急救神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在很多商场和车站“一台难求”,公共场所急救设备配置不足现象较为普遍。

意外事故看似偶然,但整体概率并不低。小到跌打损伤、急性病症,大到心脏骤停、烧伤溺水,突发危险在公共场所时有发生。时间就是生命,事发后及时进行正确急救,能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甚至还能化解危机,比如心脏骤停就有“黄金4分钟”的说法。但就现实来看,遇到类似情况,大家除了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人员,还能做些什么,具体怎样施救,需要何种设备,恐怕心中都不太有数,更不敢妄伸援手。如何补上急救时刻的短板,无疑是亟待解答的社会难题。

“硬件”短缺,“软件”不足,这是眼下国内公共场所在急救方面存在的突出短板。人流密集地带,专业急救设备配置本就不多,缺少显著标识或摆放位置不当,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使用困难。此外,即便配有相应设备,具备相关技能的人少之又少,效用更是大幅缩减。就拿AED来说,每有相关事故发生,总有网友评论“没听说过”“不会使用”“不敢上手”;现实中,很多场所的AED直到电极片过期都未使用过一次……虽然借着新闻热议,舆论场上也不乏加强急救教育的呼声,但热度一过,很快又归于沉寂。由此来看,仪器“硬件”短板亟待补齐,急救意识、救助技能更需提升,否则即便配备了相应设备,也难免成为“箱子里”的摆设。

人人可救人,才能人人可获救。首要一点,就是客观、专业评估公共场所,合理进行应急物品的配备。急救包、必备药也好,专业仪器也罢,都要根据人流密度、场所性质等保证供给、做好维护。而让急救设备真正“救急”,根本上还是要提升整个社会的意识。在日本,孩子从小学就开始参与心脏急救课程,AED使用更是驾校的“必修课”;而德国专门设有“全民救护日”,让大范围民众接受基本急救培训……这些经验或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思路。眼下,我国对急救普及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关知识也被纳入中小学生的考试范围,但急救终究不是书本上的公式,只有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才能化“人人愿为”为“人人能为”。

懂急救是一项个人能力,全民懂急救则是社会进步到一定程度的体现。期待“硬件”“软件”协力提升,为公共场所的生命安全再加一层保障。(郑宇飞)

(责编:许心怡、崔元苑)

[url=http://health.people.com.cn/GB/408656/index.html]

人民健康APP

[/url]

人民好医生APP



推荐阅读

健脾消食常吃5种酸性食物 醪糟能健胃益肺   醪糟由熟糯米发酵而来,是我国很多地区的传统特色美食,又名酒酿、酒糟、米酒、甜酒、甜米酒、糯米酒、江米酒、伏汁酒,米酵子等。我国古代就有“人参补气,米酒养人”的说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米酒可止痛去积,暖胃健脾,多唾温心,常饮可使皮肤润滑有光泽。”中医典籍《神农本草经疏论》记载:“醪糟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利,则中自温;温能养气,气顺则身自多热,脾肺虚寒者宜之。”因此,醪糟被很多人视为老祖宗留下的好食物。【详细】

肌肉锻炼降低癌症风险 滋阴补肾常按这穴位   人到中年,身体肌肉的数量和质量开始逐渐减少,到老年后,肌肉的力量越来越小。除了心肺耐力锻炼之外,肌肉力量的练习也很重要,它是长寿的重要因素。近日,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强化肌肉锻炼有助预防癌症,可降低两成癌症的死亡风险。【详细】


相关新闻

天津启动急救知识普及系列培训 向市民普惠急救医学知识

北青报:多培训一些民间急救队员

北京市民急救知识普及率仅为1%

全国防灾减灾日 邀市民演练“急救”

普及急救常识需长效机制

出手急救 你也可以 急救人的坚守和遗憾

深圳举行120急救科普大课堂活动

今年沈阳29个急救站点让“急救更及时”


精彩图集

为何人到中年容易发福

防近视应该这样做

住海边,心理更健康

引导娃喝水 家长要以身作则

单腿闭眼站 越久越长寿

老打鼾,练练吹气球

助长益智 你家娃运动对吗?

咖啡豆壳减轻与胖相关炎症

保护膝关节 且行且珍“膝”


杏彩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