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老年友好型社会

时间:2019-11-26 09:32      

  ● 如果能够调动老年人的学习积极性继续参与学习,并量力而行发挥专长和优势,将有助于补充劳动力资源。

  ● 要及时跟进,积极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所需的各类基础人才、研究人才等,并调动老年人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力量构建能够满足老龄化动态发展需求的综合体系。

  ● 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的建成,需要国家和居民的财富储备支撑、人力资本的均衡积累、适老化科技创新的合理发展,以及养老文化的健康发展。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到2022年,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到2035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安排更加科学有效;到本世纪中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度安排成熟完备。

  相关专家在接受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采访时解读《规划》的意义和即将产生的影响。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战略举措

  “《规划》站位非常高。充分体现和反映出党和国家对老龄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战略举措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老年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孙鹃娟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规划》所涉及内容不仅仅包括广大老年群体,还有当前中青年一代甚至与老年人有关的所有社会成员。应该说,这是我国在应对老龄问题方面的重要一步。”

  孙鹃娟表示,此次《规划》涵盖内容涉及了我国老龄战略体系中最基础、最突出的领域。“我认为《规划》显著意义在于,其真正把握了老龄化动态发展的特点,分别从近期、中期和远期进行规划,既注重当前突出问题,更着眼长远来谋划。另一方面,《规划》中五个方面都是我国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时,必须要考虑的最基础内容,比如财富准备、劳动力供给,还有老龄服务等。”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规划》除了强调基础条件比如像经济储备、劳动力供给等,还提到了科技创新、劳动力素质和质量,以及老有所为、终身学习等关系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全局性的新视野、新举措。

  在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教授看来,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成就。他认为,智慧养老将为人口老龄化提供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从视野和内容来看,《规划》充分表明对老龄问题的认识高度和广度又有了更大提升。”孙鹃娟说,“过去对老龄问题的重视主要体现在关注社会保障方面,在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方面。但是,老龄社会里最核心、最棘手的一个问题还有谁来提供服务的问题。由于较低生育水平已持续一段时间,我国中青年劳动力在逐渐减少,加之老龄化又增加了需要赡养的老年人数量,导致老年人口相对于劳动力数量而言的抚养比不断攀升,因此老龄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是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

  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刻,《规划》的出台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并将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人口规划专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导师陆杰华教授看来,《规划》是“中国之治”的一个重要体现。

  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和高效发展的助推器

  《规划》中特别提到,构建老有所学的终身学习体系。在孙鹃娟看来,这一点“非常值得赞同”,并将是今后“几十年的一个重点”。

  “到2050年时,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5亿左右这样一个庞大的规模。如果这部分人停滞不前的话,即便他们尚有劳动能力也难以跟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步伐,使越来越多老年人被边缘化,那将是社会巨大负担,也不符合老年人终身发展需求。但是如果能够调动老年人的学习积极性继续参与学习,并量力而行发挥专长和优势,将有助于补充劳动力资源。而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通过提高老年人专业及非专业多方面的能力,提升健康水平。”

  对于任务中提到的提升劳动力质量、实现高质量就业,陆杰华表示,这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密切相关。过去,我国属于劳动密集型发展,未来提升经济质量,一定是靠高素质人才、更高质量就业来实现。“这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应对老龄化时没有考虑到的方面,也是中国的远见所在。”

  孙鹃娟表示,在老龄领域,其实人力资源不足问题更加突出。特别是老年长期照护中的医疗护理、生活照料人员,还有从事老龄管理和服务的各类专业人士如老年学、老年医学、老年社会工作等人才,以及针对老年人各类需求的个案管理师、老龄住宅规划设计人才等。很多相关领域的人才在我国目前还比较匮乏,特别是在一些老龄新兴产业领域,人力资源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对此,孙鹃娟认为,一方面,要通过学校、通过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来培养更具专业资质的人才。另一方面,这些人才资源培养出来之后,能不能够到相应岗位去就业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如果包括职业学校等大中专院校培养出的老年护理人才、管理人才等,在毕业以后难以到合适的岗位就业,或由于经济待遇偏低、职业认可度不高等种种原因导致的流失率高,那么要真正发展起健全的、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的老龄事业和产业体系就会面临很大阻碍。“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效发展。此次《规划》专门把劳动力的有效供给作为第二个方面来部署,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因为老龄社会的发展,无论是服务业也好,还是相关各行各业发展,都离不开专业人才资源的基础支持和保障。”

  事实上,目前在很多养老机构和老年服务中心,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人才,缺乏专业护理人员;或者即使有护理人员,也留不住;或者是护理人员资质不够,对老年问题根本没有系统学习经历。

  “因此,要及时跟进,积极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所需的各类基础人才、研究人才等,并调动老年人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力量构建能够满足老龄化动态发展需求的综合体系。”孙鹃娟说。

  “这一具有重大战略眼光的《规划》还从生命发展全周期的角度出发,对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劳动力有效供给,以及构建老有所学的终身学习体系都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可以说是一个针对我国老龄社会特点的全方位战略部署。”孙鹃娟说。

  老年友好社会需要人人尽责人人共享

  《规划》中提出,打造高质量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对此,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执行院长宋宗合对记者表示,国家此次出台《规划》,从财富、人才、服务、科技、环境五方面进行了统筹布局,这是一种将人口老龄化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战略设计,五个内容缺一不可,而涉及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尤为社会关切。

  “打造高质量的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一是需要培育面向全体人群的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二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协调养老服务体系的各要素合理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优化结合;三是鼓励养老与市场衔接,引导正向的银发经济,融合可持续发展。”宋宗合表示,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的建成,需要国家和居民的财富储备支撑、人力资本的均衡积累、适老化科技创新的合理发展,以及养老文化的健康发展。

  应对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不少专家表示,这也将对中国整个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产生深远积极的影响,应对老龄化社会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目前我国仍处在人口红利期,应当抓住时机把财富做大,以更加从容应对未来老龄化。”陆杰华表示,蛋糕要做大,怎样分蛋糕同样重要。陆杰华对记者说:“国民收入分配体系的相关表述,涉及社会公平能否惠及老年人,惠及所有人,这也是社会主义很重要的优势。”

  记者注意到,为解决流动人口包括异地养老人口的异地医保问题,近年来国家医保局不断推进异地医保结算,加快信息化建设。其实,社会各界都在努力中。

  “有些国家养老金可以进入市场,我国养老金也可以选择投资风险较低的项目。另外,可通过退休制度的改革,推后退休年龄,提升出生人口素质等措施应对这一问题。”陆杰华说。

  《规划》中提出,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对此,宋宗合说:“老龄社会不是孤立的以年龄区分对象的社会,老年友好社会需要人人尽责、人人共享。”(记者 耿兴敏)

杏彩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