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瞩目的北京新机场9月底将呱呱出世,少有人知:这个巨型婴儿的“脐带”,也是一条高科技的地下通道。
6月21日,“北京新机场综合管廊”新技术交流会召开,与会院士专家近400人赴中建一局建设发展公司项目现场观摩。随着轰隆隆的巨响,中建一局刚组装完成的“钢铁穿山甲”正在挖掘坑道。“钢铁穿山甲”长9米、高5米,也叫矩形混凝土预制顶推设备。这是北京地区首次应用该技术。
北京新机场综合管廊,堪称新机场及临港经济区的生命线。它全长12公里,在新修道路下方4.5米,是一条平行于道路的巨大水泥管廊,内含电力、信号、燃气、自来水和消防水等通路。建成后,新机场附近的用电、用水、燃气与信号将由此输入。
宽大的地下管廊,设计为“电力舱、水信舱、燃气舱、水舱”4舱,截面矩形尺寸为15.1米×4.7米。今后可供人员轻松进出,检修和扩建设施会很方便,不必再“封路扒路,开膛破肚”了。
施工的最大难题是要确保不断路的前提下,下穿京开高速公路——连接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下穿大广高速的管廊总长129米,矩形盾构顶推采用并行两孔顶进。
与一般盾构机只有一个旋转刀盘不同,矩形顶管机的头部,是大小不一的7个刀盘(最大的直径4.2米)。多刀盘切削面积只占矩形断面的83%左右,刀盘切削不到的土体是通过挤压、搅拌而被排出的。边缘机壳上还设有合金铲齿来铲碎盲区的土体,以挖出一个完整的矩形截面。由于市面上没有匹配的盾构机,本项目必须定做。
“钢铁穿山甲”向前的动力,来自于尾巴后端24台千斤顶,液压油缸组提供的3000多吨推力。施工过程中为控制地面沉降,压力感应器和激光经纬仪实时监测,顶进一旦微小转角,刀盘就会反转以回纠角度。顶管机切削下来的泥土,将在泥土仓内变成“牙膏”——塑性体泥团,通过螺旋出土器排出。排土量要配合“钢铁穿山甲”的前进速度,以平衡地下压力。
“钢铁穿山甲”的尾巴是一节节预制管片。管片为抗渗混凝土,之间依靠特殊结构,紧密结合,不留空隙。管节的孔洞向外喷射特殊泥浆,在“钢铁穿山甲”壳外形成一层润滑界面,消除摩擦和扰动。管廊内部布置防水材料层,避免土壤水分渗漏进管廊。
中建一局项目总工程师朱焱说,新工艺比常规的人工挖掘节省工期5个多月,控制道路沉降在15毫米以内,为新机场顺利开通奠定了基础。
(责编:赵竹青、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