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齐聚鹏城 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方向

时间:2019-12-10 16:10      

2019中国建筑工业化融合发展产业峰会暨展示会圆满举行

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建筑业转型升级的融合发展之道是什么?在岁末展望未来之际,来自全球不同背景的与会嘉宾就“加速融合与创新,力推可持续发展”主题在深展开智慧碰撞。12月6日,由同济大学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大学、广东省钢结构协会、深圳市建筑产业化协会联合主办的“2019中国建筑工业化融合发展产业峰会暨展示会”在深圳举行。同济大学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国强、深圳大学副校长徐晨、深圳市宝安区住房和建设局局长彭颖、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副局长高尔剑出席会议并致辞。同济大学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元齐主持开幕式。

峰会期间安排了1个综合论坛、3个专业论坛,1个国际论坛和1个产业合作交流专场,涵盖“装配式建筑技术融合创新”、“建筑工业化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信息化和智能化”、“国际工业化建造技术”等当下全球建筑工业化发展面临的许多关键问题。另外,会议还同步设置了高新技术产品展示区,实现技术与市场的零距离对接。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绪红围绕建筑业绿色发展主题提出几点建议,他认为当前建筑业面临市场大、问题多、成本高等发展瓶颈,中国必须走新型建筑工业化之路。他建议政府层面通过指导文件,引导产业实现“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三位一体协调发展。行业层面,因钢结构建筑最有条件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建造,应以钢结构建筑为抓手,加大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的研发,引领企业创新发展。

针对装配式结构存在的一些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聂建国发表观点并提出了对策,他认为粗放的工厂化制作和装配化施工不符合建筑工业化理念,目前仍存在“该装配的没有装配,不该装配的装配”的情况。他建议行业多听建造师的建议,不能闭门造车。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应该从感性走向理性,从粗放走向精细,发展装配式建筑需要发展适合于装配式建筑简单可靠的连接构件和结构体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可以提供合理的选择。

我国有70%以上的国土在地震区,一半国土在强震区,中国工程院院士欧进萍提出,抗震性能问题是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一定要重点解决。他认为,真正全方位实现“等同现浇”很难,要努力突破原来的结构体系。演讲中,他围绕“装配式及其模块化消能减振建筑结构研究”主题,对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抗震体系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并分享了最新的研究进展情况。

中国工程院院士岳清瑞在分析钢结构建筑具有诸多可持续发展优势的同时,对钢结构建筑发展当前面临的标准化问题、品质问题、创新协同问题、钢结构全产业链间协同不足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具体建议。他认为,绿色发展理念、环保要求给钢结构带来了历史性重大发展机遇,应高度重视行业创新平台的建设,打造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全要素产业平台,加快建立钢结构建筑评估认证体系,大力推进标准化、智能化体系建设,建立多层次人才梯队。

近两年,海南省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备受关注,海南省住建厅副厅长刘联伟在解读海南装配式建筑政策的同时,分享了海南省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经验做法。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郝际平认为,系统思维尤为重要,他在主旨演讲中对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发展面临的痛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的高质量发展与技术标准编制问题,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刘东卫结合国际钢结构住宅建筑的建设经验分享了几点启示,他认为“资源能源质量+生产建造质量+产品供给质量”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综合论坛中,嘉宾的演讲主题丰富,涉及桥梁工业化技术发展、高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探索、可持续建造、根治桥梁倾覆落梁坍塌事故的新技术等多个主题,现场反响热烈。在装配式建筑技术融合创新论坛上,演讲嘉宾围绕装配式桥梁的发展、综合管廊绿色建造技术、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创新实践与标准建设等话题结合具体案例分享观点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来自高校、设计院等不同背景的演讲嘉宾在建筑工业化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论坛主要围绕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协同发展问题,根据装配式建筑相关关键技术的发展与实际应用情况提出各自的经验和想法。

在数字化的今天,建筑行业的技术应用及发展已不再拘泥于传统路径。在信息化与智能化分论坛上,来自建筑行业各分支领域的演讲嘉宾就本企业的创新技术研究与实践,围绕信息监管到智能建造技术进行了探讨。为更好地发挥会议价值,本次峰会还设置了技术与产业合作交流与专场,衔接技术、产业与市场,探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融合发展之道。

(责编:冯粒、曹昆)

杏彩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