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数据化”革新带来“蝶变效应”
第74集团军某旅宣传科干事谭振查看基层营连上传的教育课堂视频。黄子扬 摄
《来队人员登记本》《军容风纪检查登记本》《内务卫生检查登记本》……看着文件柜里这些已经束之高阁的“本本”,第74集团军某旅一连指导员王伟感慨万千。
随着旅里“数据化”登记统计制度的推行,伴随他多年的“编外本”终于退出基层痕迹管理的“舞台”。
部队调整改革后,王伟来到这个由数十个单位合并的新组建单位,经历了“脖子以下”改革的阵痛,也见证了一场“数据化”革新的起起落落。
如今,这项革新已在全旅推行了半年多,带来的“蝶变效应”渐渐凸显:登记统计更简,机关检查更实,基层负担更少,官兵练兵备战热情更高……
“文书会”变身“诸葛会”,推动了一场登记统计的“数据化”革新
“拿枪时间多,还是拿笔的时间多?”听到这个问题时,一连上士何世港的眼里闪过一束光,回想起自己刚入伍时驰骋沙场的梦想。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清楚地记得,当兵第3年,自己就因能力素质突出,被选为营里的文书。
担任文书后,他被诸多与“本本”相关的事务缠身:一年内自己的抽屉里增加了13个“本本”,有时一次登记20多份文件……每天面对这些要登记统计的“本本”,他离心中驰骋沙场的梦想似乎越来越远。
文书何世港的经历,也是许多连队文书的写照。
“要是能用摄像的方式来记录会议,那该多好啊!”一连文书冯浩坪曾多次向身边的战友提到这个想法。
两年前,冯浩坪还是一名计算机网络专业大学生。入伍后,他来到这个新组建单位,成为一连文书。
像冯浩坪这样精通计算机和网络的战士,在全旅文书队伍中不在少数。对于登记统计,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用电脑代替人力,用网络解决登记统计过多过滥的问题。
一次旅里组织召开“文书会”,让这些基层“智多星”有了畅所欲言的机会。
“有些会议明明用录像的方式就可以记录,有些检查需要的数据用电脑一键就能调阅,为啥偏偏还要记在本子上?”他们的疑问和思考引起了旅领导的重视。
“‘本本’本身没问题,但‘本本’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形式。”一营文书蒋磊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那次“文书会”变成了“诸葛会”。文书们与机关领导的思想火花不断集聚碰撞,共同为破解“本本”难题出谋划策。
最终,文书们的意见被采纳,并形成这样的共识:登记统计只是一种反映工作的基本载体,其内容决定形式,而不能用形式决定内容。
为了根治“痕迹主义”现象,该旅启动了一场“数据化”登记统计革新:用“数据化”登记统计代替“编外本”。
旅党委对上级规定的“七本五簿三表一册”进一步规范管理,对确需检查而又难以体现在“本本”上的内容进行归纳梳理,充分收集调研各级意见建议,分部门、分类别、分格式对“数据化”登记统计方案进行研究……
经过不断完善,“数据化”登记统计方案在全旅推行后,给基层建设带来诸多新气象。
记者走进九连连部,见证了“数据化”登记统计的高效率。随着一阵清脆的键盘敲击声,短短几分钟时间,文书唐嘉应就将连队文化装备信息统计录入完毕。
说起“数据化”登记统计带来的变化和便利,他感慨:“原来这项工作统计完要一遍遍登记在《连队文化装备登记簿》上,现在只需要在电子表格中简单修改就可完成,所有数据信息一‘网’打尽,全旅资源实现共享。”
一个数据管理平台的搭建,带来工作方式转变
转变,悄无声息却又无处不在。
“对‘编外本’的整改,不再是套话,而变成了具体的措施。”二连指导员陈赞说起“数据化”登记统计试行第一天的情景:电脑屏幕上,文档、照片、视频等文件清晰分类,简洁的列表代替了冗长的文字,直观的录像代替了“留痕”的本子……
“内容没变,形式变了,工作中诸多繁杂多余的事务程序都被减去了。”部队管理科科长李佰青坦言,以前“本本”越用越多,是因为没有更好的办法。如今,基层官兵成为这项革新的受益者,繁杂的登记统计工作带来的忙乱和负累正在被逐渐消减。
“数据化”登记统计推行后,全旅文书们的共同愿望已经渐成现实。
“快看,上传的数据得到反馈啦!”看到数据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实时反馈的信息,三连文书欧阳杰心里踏实了。
“以前登记在本子上的工作,实际上落实不了一半,遇到检查还要把挖的‘坑’再‘圆’回来。”聊起数据信息综合管理平台“上线”前后的变化,欧阳杰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现在主动上传到平台,机关反馈有时效,工作不再落到抽屉里。”
为了配合“数据化”登记统计落到实处,旅机关专门搭建了数据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带来了工作方式的更多转变。
“检查政治教育课情况,再也不用围着‘本本’转了,课堂氛围和教育效果直观明了。”该旅宣传科干事谭振看着屏幕中正在播放的基层连队上传的政治教育课堂视频,仿佛置身连队学习室。
浏览大屏幕,记者看到宣传科收集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数据,包括主题教育课堂视频、教育计划电子表格等6项内容。
“从‘被动查’到‘主动交’,我们不再对着本子搞‘问题秀’,不再用材料来指导工作,‘数据化’登记统计不仅让检查更加全面公正,还改善了机关检查重‘痕迹’不重实效的风气,也刹住了基层做表面文章之风。”谭振感慨地说。
一个数据管理平台,带来的不只是检查方式的转型,还引发了官兵观念的转变。
四连指导员郭长卿告诉记者,现在机关干部不再以查本子上的问题为目的,而是深入连队直击问题,走进现场看实效,为连队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
“机关工作作风的悄然转变,让官兵们的‘留痕观’更新成‘实干观’,基层担当精神不断激发,求真务实的工作氛围逐渐形成。”郭长卿说。
随着数据信息综合管理平台的应用,该旅“数据化”登记统计不再为“留痕”迎检而存在,一跃成为抓建基层工作的好帮手。
该旅保卫科科长张培介绍,为了更好地帮助基层开展工作,他们将基层连队的基础信息全部录入数据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并对日常上报数据进行整合评判,从而更精准地分析连队出现的问题症结,研究解决对策。
在机关部队管理科,参谋梁旭杰复盘一段基层会议视频,当即列出“问题清单”:“汇报情况有些浮于形式”“分析问题避重就轻”……
一系列问题被点了出来,梁旭杰逐一提出整改意见建议。他告诉记者:“这里的每一条建议都比以前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部队建设和战斗力提升。”
“数据化”革新成效初显,让基层减负落到实处
为了让“数据化”登记统计走得更远,该旅还积极探索如何为基层做好“减法”。
为使“数据化”登记统计更好地落地见效,该旅在基层连队会议室、学习室等场所,安装数据采集固定设备,尽量减少采集数据工作带来的负担;严格规范上传时间和权限,避免以往反复统计、多头上报的情况……
“随着‘痕迹主义’的消退,抽屉里的本子少了,干实事的动力更足了。”一连连长冯盼说,“‘数据化’登记统计革新不但建立了合理的工作标准和评估体系,还正确引导了基层干部的政绩观。”
一连指导员王伟也曾是连队文书。提干后,无论在基层当排长,还是在部队管理科当参谋,他都靠着多年的“本本经验”干工作,时常获得上级的表扬。
如今当了基层主官,这场“数据化”登记统计革新正倒逼他转变观念:“现在干实事、听心声、说真话的大环境让基层战士们的心理负担都减去了不少,战士们的心离我们近了,干工作越来越有劲!”
“1分59秒,优秀!”半年考核现场,十连文书陈其先在400米障碍场跑出了个人最好成绩。可谁能想到,眼前这个壮实灵敏的小伙子,半年前还在因为考核不及格,愁得整夜整夜睡不好觉。
“以前我忙于各种‘本本’事务,根本没有时间补短板,还总被战友们误解为‘躲在连部吹风扇’。”看着自己的最新考核成绩,陈其先喜笑颜开。
在训练场,记者看到,作训科参谋邓敏正在对基层训练情况进行监察检查。他说,如今检查基层训练情况再也不是蹲在连部翻本子那么简单,必须实地查问,甚至现场考核。
“组织训练时不够灵活多变,不同课目之间需要多穿插组合。”对于训练中出现的问题,邓敏当场指出,并提出改进建议。
“我们都是受益者。”在该旅领导看来,“数据化”登记统计革新带来的最大“蝶变效应”,是让基层官兵真正卸下包袱,扛起提升战斗力的重担。旅领导自信地说:“胜战型部队未来可期。”
(责编:陈羽、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