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保卫者”号驱逐舰
综合外媒相关报道,近期,俄罗斯与英国因英军舰侵入俄领海一事爆发冲突对抗,俄罗斯自冷战结束以来首次承认对北约军舰使用实弹进行威慑。相关动向引发美国及欧洲大国的广泛关注和干预。未来,欧洲地区战略博弈或将进入新的动荡期。
英俄针锋相对
当地时间6月23日,俄国防部表示,英国“保卫者”号驱逐舰越过俄边境进入俄领海。俄海军巡逻舰开火警告,苏-24M战斗轰炸机向“保卫者”号驱逐舰航行的方向投掷实弹进行警告。次日,俄联邦安全局公布俄巡逻舰船员拍摄的视频。视频中,俄方对英军舰侵犯俄边界和领海的举动进行多次警告,称如不改变航线,俄方将开火,但英方并未回应。在俄军开火警告后,英驱逐舰才驶离俄领海。俄外交部表示,英国此举严重违反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同日,俄方警告英国,若英海军不尊重国际法、在俄境内克里米亚海岸附近进一步采取挑衅行动,俄方不排除轰炸在黑海水域英海军舰艇的可能。俄外交部副部长谢尔盖·里亚布科夫警告称,未来俄方的炸弹可能“不仅会击中英军舰所经过的航道,还会直接击中目标”。俄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放狠话称,侵犯俄领海的“保卫者”号驱逐舰无论处在黑海水域何处,都是俄黑海舰队反舰综合部队唾手可得的目标,该驱逐舰在黑海的挑衅行动是一场“史诗级的惨败”。
对于俄罗斯的指责,英国矢口否认。英国防部新闻办公室6月23日发布两份声明,否认英军舰在黑海遭俄方开火驱逐,称俄方在演习。英国同时坚称“保卫者”号驱逐舰按国际法驶经“乌克兰水域”。英国首相约翰逊6月24日表示,英军舰的航行路线是正确的,“我们不承认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这是乌克兰主权领土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维护法律。以我们过往追求‘航行自由’的方式,选择两点之间最短的路线,是完全正确的,我们也是这么做的” 。
各方深度博弈
在英俄两国爆发冲突和“口水战”后,相关各方就此展开激烈博弈。
英媒揭短。据英《每日电讯报》报道,此前,英国防大臣本·华莱士提议派遣一艘皇家海军军舰在克里米亚附近水域航行。对此,英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表示担忧,并提出警告,认为俄罗斯不会善罢甘休。经过激烈讨论,英国政府内部虽然意识到拟定航线任务的潜在危险,但仍相信英军舰“有权合法无害”地通过相关海域。最终,英国首相约翰逊拍板决定,并于6月21日下达指令。英国《卫报》援引一名英国防部消息人士的话称,“我们知道可能会发生什么事,但我们没想到俄罗斯人会这么做。此次航行行动只是一次例行行为,但如今已升级成一次军事和外交事件” 。
美国搅局。对于英俄当前的对抗局面,美国一方面帮腔英国否认入侵俄领海有关指控,另一方面不断强化欧洲方向军力部署和联演联训态势,意图进一步加大对俄施压力度。美国导弹防御局近日表示,美军已开始在波兰雷济科沃基地安装陆基“宙斯盾”导弹防御系统。此外,美国防部副部长凯瑟琳·希克斯近日下令交付11枚“标准-3”Block ⅡA反导拦截弹。这些导弹可能部署在欧洲各地的美军舰上。
此外,6月28日至7月10日,由美国和乌克兰主导的“海上微风-2021”多国联合军演在黑海举行。1997年,美国和乌克兰发起“海上微风”多国联合军演,此后发展为年度例行军演。今年的演习规模空前,来自32国的32艘舰艇、40架飞机以及5000余人参演。对此,俄罗斯官方表示高度担忧和警惕。
法德劝和。为缓解近期紧张局势,法国和德国6月24日呼吁欧盟与俄总统普京举行峰会。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与普京举行峰会将创造一次对话机会,“我们需要对话来捍卫我们的利益,这是欧洲大陆稳定所必须的对话,我希望我们能够在欧洲真正团结和协调的情况下进行这种对话”。德国总理默克尔也表示:“欧盟必须寻求与普京的直接接触,美俄两国总统会谈是不够的,欧盟必须与俄罗斯建立对话。”
然而,该提议并未得到积极回应。许多欧盟国家表示,召开峰会为时过早。特别是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对此坚决抵制。立陶宛总统吉塔纳斯·瑙塞达表示,这个想法就像“试图与熊接触以保证一罐蜂蜜的安全一样不切实际”。
对抗持续升级
此次英俄军舰冲突事件进一步凸显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北约间的深刻矛盾。未来,双方或将利用此次事件持续发力,强化彼此战略威慑与施压力度,欧洲地区安全态势或将受到重大影响。
俄罗斯或将乘势反击。对于英军的挑衅事件,俄罗斯此次可谓“出离愤怒”。据悉,俄军6月26日在距英海军“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不到30千米的地方“贴身”举行大规模海上演习,威慑意味浓厚。下一步,俄军或将持续对英国及相关欧洲国家施压,以宣示其“领土不可侵犯”的强硬立场。
欧洲国家或将抱团取暖。对于俄罗斯的示强和法德的劝和,英国、波兰、乌克兰和波罗的海国家表现出高度警惕。近期,几国或将追随美国,“组团”强化前沿军力建设、加大联演力度,以回击俄军事威慑行动。
地区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在俄罗斯与西方战略互信严重缺失、对话受阻、军事对抗“燃点”“爆点”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双方间军事冲突在短期内难以“降温”,和解之路任重道远,欧洲安全形势或将持续陷入动荡。(杨忠洁、王海波)
(责编:陈羽、黄子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