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第一”意味什么?从新中国第一只国产手表身上,可以看到“白手起家”、从无到有,更可以看到迎难而上、百折不回。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天津北方网讯:“第一”意味什么?从新中国第一只国产手表身上,可以看到“白手起家”、从无到有,更可以看到迎难而上、百折不回。
1955年春,天津,万物萌发。3月24日,华威钟厂的一间小屋里,随着清脆的“嘀嗒”声音响起,新中国第一只手表试制成功。圆形表盘上,“中国制”三字和五颗金星分外耀眼。
“因为表盘上有五颗星,它被定名为‘五星’牌手表。”天津博物馆历史研究部副研究馆员郭辉说,第一只国产手表的诞生填补了新中国工业建设的一项空白,开启了我国制表工业的新纪元。
一年多前,郭辉开始照看天博典藏的1955年国产“五星”牌手表,并着手系统梳理文物的“前世今生”。
研究逐渐深入,故事娓娓道来──
上世纪50年代,百业待举,百废待兴。
“由于缺乏技术和设备,师傅们只会修手表,不会造表,在国内想要生产出由众多精密零件组成的手表几乎是天方夜谭,但天津的能工巧匠们不甘心,造国产机械手表的呼声越来越高。”郭辉介绍,1954年底,为响应“填补工业空白”号召,天津市轻工业局批准成立手表试制组,此即“天津手表厂”的前身、“海鸥”的起源。“当时天津一大批修表工匠集中在两家公私合营的钟表厂,一家是生产‘象球’牌木钟的华北钟厂,另一家是生产‘金鸡’牌闹钟的华威钟厂,试制组4位师傅,其中三人(江正银、孙文俊、王慈民)来自这两个厂,另外一位师傅张书文来自一家修表店。”
人到位,看设备。“虽然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但那阵儿没图纸、没数据,设备也简陋,只找来4台小机床。没人造过表,就先拆解一只15钻三针手表‘解剖麻雀’,然后开始试制。”
简陋设备做毛坯,零件精细靠手艺。手表零件薄的比纸薄,细的像针尖,小的米粒大,孔径轴径的误差丝毫不能差。短短时间内,试制组硬是凭着绣花功夫和滴水穿石的耐力闯过一道道难关,让梦想照进现实,“1955年‘五星’牌手表的诞生极大鼓舞了人心。紧接着,师傅们又试制成功了更加精密的17钻手表。后来,‘五一’牌、‘东风’牌等相继问世。”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时光穿过66年,“五星”牌手表依旧运转正常,向世人展示着我国制表业发展“一日千里”的“快闪”,也讲述着中国匠人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迈步2021年,征程再启,奋斗的指针嘀嗒作响,愈加有力。(津云新闻编辑李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