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会议室,不久前来自各军种、战区、军队院校的专家学者正围坐在会议桌前,围绕某新型作战领域顶层文件的制定展开激烈讨论。
“国防科大的余教授,你来说一下。”会议主持人将目光落在国防科大电子对抗学院副教授余志锋的身上。
“是!”期待这一刻已久的余志锋侃侃而谈,一幅紧贴实际又高屋建瓴的蓝图铺陈开来……
余志锋是国防科大电子对抗学院某教研室主任,在同事眼中,他是一位“闻战则喜”“很有闯劲”的“拼命三郎”。
2012年,余志锋接到来自上级的电话——某新型军事领域研究亟待突破。这一消息让余志锋大为兴奋,因为他十分清楚该领域在信息化局部战争中的制胜作用。
果断接下“战书”后,余志锋便投入垦荒式的研究。当时,该领域研究尚处于空白,既无理论引领又无实践支撑,一点一滴的推进极其困难,但余志锋咬定青山不放松,经过7年的跟踪研究,终于站在了该领域前沿。
研战即为了教战。近年来,我军着眼推行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在线课程建设疾风劲吹。余志锋乘历史大势而上,带领团队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加班加点推进新型作战领域在线课程群建设,率先打造出战味十足的“信息作战概论”课程。
“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余志锋就会大胆去尝试。”学院负责军事职业教育的同志说,无论招标需求的罗列还是课程脚本的撰写,他总是提前做好调研,把自己负责的部分写得很细,摸索经验给别人提供思路。”凭借生动的讲授与丰富的战例,课程上线后短短几周,就吸引了近2万人在线听课,6000余人注册学习。
“军人要保持对荣誉感的追求,领队有了向上冲的精神,才能够带动整个团队的积极状态。”余志锋说。
脱下常服、换上迷彩,演训场上也常常活跃着余志锋的身影,他所带领的教研室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累计服务部队近40次,平均每个月有两人次参加部队组织的实战化演训活动。
2019年上半年,学校和东部战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余志锋同调研团队一起,在3天时间内辗转走访了8家单位。他不顾劳累,每到一地就加紧为对方解决战备建设中所遇到的瓶颈问题,穿梭于指挥帐篷、装备方舱间,悉心搜集部队在装备运用、作战指挥等多个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对他而言,这些来自一线的实例是教学科研中不可或缺的宝贵素材,制定学校的《电子对抗领域发展战略》需要大量的实践支撑,贴近实战的教学也能加深学员的理解。
由于任务饱满、行程紧张,余志锋常常下了火车就直奔教室,出了教室又赶往机场,在过度繁忙的状态下,他有时“有点发懵”,分不清自己所处何地,但脱口而出的永远是备战打仗的话题。该院毕业学员雷卓立说:“余教员在作战理论方面见解深刻,总能在授课过程中,以鲜活战例为切入口,并将自己的理解与当今世界的军事格局紧密结合起来。”
实践转化为成果,成果反哺于教学。余志锋在属于军校教员的赛道上不断奔跑、螺旋向上。
旭日初升,军号声响起,学员端坐于教室之中,静静等待开课。吸气、昂首、挺直身姿,余志锋再一次走向讲台……(章文)
(责编:吴兆飞、陈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