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12月19日,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正式交接,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向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移交了嫦娥五号样品容器,交接了样品证书。
12月19日,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正式交接,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向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移交了嫦娥五号样品容器,交接了样品证书。
经初步测量,嫦娥五号任务采集月球样品1731克。据中科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主任邹永廖介绍,利用返月样品对了解采样区的成分特征(岩石类型、矿物组分、化学成分等)、月面物质与太阳风相互作用、月壤的成壤机理等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这么珍贵的月壤将如何分配?下一步究竟会做怎样的研究呢?今天我们继续有请天津市科普大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天津管委会主任那鑫老师给我们介绍月壤开箱后的那些事儿。
那鑫:这次一共取回了1.7公斤月壤,应该说完全达到了预定的目标。12月19号,国家航天局举办了一个比较盛大的嫦娥五号工程月球土壤交接仪式,由国家航天局将月壤交给了中科院进行研究。
这里就涉及到我们国家科研的一个分工问题。首先探月工程这一项由国家航天局来代表国家出钱,国家航天局本身就是挂在国防科工局的,一直代表着中国国防军工系统。研制单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但是真正的研制单位来自于全国各地。探月工程任务完成之后,我们实际上就把土壤交给中院来研究。中科院下属有很多单位,最核心的应该是地球物理所,所以交给地球物理所来进行月球土壤的研究。
研究月球土壤有几方面用途:第一方面是科学研究,以研究月球表面为例,比如月球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月球月壤经过了多少亿年,是怎么变化的?除了丰富的氦3能源外还有其他哪些能源,有没有可能有生命?这些是要通过月球土壤进行研究的。
第二个是月球土壤的去向。这1.7千克月壤可以到国家博物馆或者天文馆去展示以及科普。之前国家天文馆只有0.5克的月壤,是当年美国给的,但是这一次我们国家得了1.7千克,这可以多展几个地了。
第三个就是多边合作和数据共享,这一点非常重要。美国曾经也背回了很多月壤,俄罗斯也得过一些月壤,他们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有很多数据中国也能看到。
但是美国当时采集的土壤主要是在31亿年到45亿年之间的,而中国这次土壤的采回地点在月球的吕姆克火山附近,吕姆克火山的喷发历史大概有13亿年,所以土壤都非常新。这样的话跟美国土壤正好它形成了一个对比,对于研究整个月球的进展,月球的起源和发展,这是很有意义的。
在数据共享方面,目前中国的科研对全世界来说还是比较开放的,尤其是这种基础科研。中国探月工程还专门建立一个数据的网站,后续还会在这个网站上定期发布一些中国的研究成果,供全世界的科研人员来共同的探索和开发。
第四个方面,按照国际惯例,咱们还得送点礼出去。比如说有合作的国家,咱们可能会送一点土壤出去。
中国最开始得到月壤是什么时候?是70年代中美建交的时候,当时美国人给了中国一克土壤,因为在那个年代非常的珍贵,所以中国把这一克的土壤分成了两部分,0.5克放在博物馆进行展示和科普,还有0.5克供中科院去研究。
后来号称中国探月的首席科学家的著名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先生,就是在当时拿着这0.5克土壤进行研究,研究之后他们把能做的实验就都做了,但是因为实验条件或者实验的物体非常有限,所以只能围绕0.5克再做。而这一次我们拿回来的是1.7公斤的月壤,相信中科院的同志们可以有更新、更多、更广的实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