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先行示范区改革对未来的意义
特约评论员/沈联涛肖耿
发于2020.11.23总第973期《中国新闻周刊》
近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冠疫情大流行引发了全球衰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和气候迅速恶化等一系列全球危机。为了在此形势下维持发展势头,中国必须更新和升级改革开放的模式。
中国的发展向来不局限于特定的理论或预定的计划,而是基于在不确定的环境下探索可能的路径。正是基于这种务实的国情评估,中国提出了双循环战略,并成为近期公布的“十四五”规划的核心指引。有人错误地将双循环战略当作中国正在“向内转”的信号;而实际上,这一战略是为了确保对全球机遇的开放,以及对国内生产、流通和消费的依赖之间进行更好的平衡。
中国探索新的改革措施的过程通常是先在特定地区进行测试,然后通过分阶段及多方协调的方法,在更广泛的地区实施已被证明是成功的政策与制度。这既是近期宣布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义,也符合改革开放的经验。
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随后,国家发改委就宣布了在40个领域下放地方自主权给深圳,以促进其市场发展和经济整合的综合改革试验。
例如,深圳将在资本、土地、人才和知识产权等要素市场制度建设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权,可以对新市场与新商业模式制定新的监管规则和建立鼓励创新的制度环境。深圳先行示范区还将获得更多的立法与行政管理空间,以建立与国际惯例兼容的制度生态体系,涵盖金融市场、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关键领域,可以不受省级或中央部委管理的现有制度体系的限制。
深圳和广东省政府以及相关中央政府部门已受命在未来两年内落实需要新增的深圳地方自主权的重点领域,以促进先行示范区系统性制度变革。除了获得下放的地方自主权,深圳还可以超越中国现行法规,提出新的立法和监管制度,但需要得到全国人大或国务院的批准。
这种崭新的综合放权的制度改革,大大降低了对复杂系统进行系统性改革的障碍,也同时维持了改革过程的平稳、高效及循序渐进。这种新方式是为了确保到“十四五”规划完成之时,深圳可以拥有一套完整的世界级现代城市制度生态体系来管理运作其经济、社会、环境和技术进步等关键领域。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深圳可以牺牲中国其他地区的利益而发展。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大胆改革不仅应考虑其区内发展目标,也必须考虑对全国其他地区的影响。
有人认为,深圳先行示范区改革计划的目的是削弱香港的竞争优势。这种狭隘的观点是错误的。事实上,深圳的发展将通过扩大和深化区域市场来创造更多的机会。中央已承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倡议,而深圳改革计划中特别包括了为香港青年创造就业机会和改善居住条件的具体措施。
推动像中国这样的庞大而复杂的经济体的发展,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仿效,即使在最好的形势下也是一项宏大的工程,而如今在严峻的外部形势下,挑战必然更大。但随着深圳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蓝图的推出,包括在更广泛领域制度改革的实施与调整,中国有信心达到其设立的未来发展目标。
《中国新闻周刊》2020年第43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编辑:王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