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 仰望历史的天空

时间:2020-10-24 02:58      

谨以此文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气与钢的较量

天津北方网讯:202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在这里开幕。70年前,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令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大幕。540余张珍贵照片、1900多件文物,再现了70年前那场血与火、气与钢的生死较量。

站在今天的视角回望那场战争,没有人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辉煌战果击节叹服。在这场绝对“非对称的现代化战争”中,以“小米加步枪”为主的中国军队抗击的对手,是以美国为首的16个国家抽兵组成的“联合国军”,他们拥有当时最先进的飞机、坦克、火炮、舰船,还有令人恐惧的原子弹。

美国人以为,这将是“业余拳手”对“重量级拳王”的挑战,中国人毫无胜算。没有人料到,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及其“联合国军”会以惨败收场。从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在2年9个月的战争中,我英勇的志愿军将士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在“五次战役”和反“绞杀战”、反“细菌战”、反夏季攻势、上甘岭战役等一系列对决中,用一次次卓绝的胜利,把骄横野蛮的侵略者从鸭绿江、图们江边赶回到了“三八线”。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伤亡70余万人,被击毁和缴获飞机4268架、坦克1492辆、装甲车92辆、汽车7949辆、各种火炮4037门……不得不签署停战协定。

战后统计,敌我伤亡比为1.9:1,这个数字在军史研究者们看来难以置信。一支手持“万国牌武器”的军队,干倒了一支现代化武装的军队,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的“东方奇迹”。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美陆军上将克拉克沮丧地说:“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我感到一种失望和痛苦。”美军将领一直认为,中国军人身上有一种“谜一样的东方精神”。他们承认,“谁胆敢与中国陆军较量,那一定是疯了”。迄今70年,他们依然没有破解这种精神背后的“密码”。一穷二白的红色中国,哪里来的胆量与强大的美国军队正面碰撞?

这个专题展,解读了美国人疑惑的“密码”。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在志愿军出兵朝鲜初战告捷之后就断言:“美国人是钢多气少,我们是气多钢少。”他对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说,抗美援朝,要争取为新中国打出一个世纪的和平建设环境来!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取得过的两个完胜——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都阐明了一个真理,“器”不如人,但绝不能“气”不如人。武器固然重要,但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这股英雄之气、无畏之气,源自人民军队的初心与信仰——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为了世界和平,为了正义的事业,中华儿女可以牺牲个人的一切。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场战争,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也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打烂了,大不了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不打则已,打就打出一个真理来;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他们(美国人)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今天,重温当年这些气吞山河的宣言,仍令人周身热血奔涌。不畏强权,勇于牺牲,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及其锻造形成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一代中国军人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后人永远追崇和仰望。

弱与强的搏杀

在美国的战争狂人看来,战争胜利的天平历来由装备先进的强者控制——这个论调在朝鲜战场上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彻底颠覆。对此,战争的亲历者感触犹深。

在天津市大港区某住宅小区,抗美援朝老战士徐恒江站在自家客厅的窗前,眺望着远处的天空,一边用手势比划着炮瞄镜的样子,一边讲述那场战争。“武装到牙齿怎么着?我们就是那拔牙的人。就是不怕鬼,不信邪!”这位89岁的老人,时任志愿军高射炮兵第102师506团2营观测手,他和战友们在“起初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条件下,把美国人的飞机一架架揍了下来。

老战士徐恒江

那是1950年的冬天,天气寒冷到手摸炮管就会脱掉一层皮,时年19岁的徐恒江,随部队秘密进驻鸭绿江边,护卫中朝边境交通运输大动脉长甸河口大桥。这是一支刚刚由华北军区陆军炮兵改编的高炮部队,装备苏制85毫米高射炮。战前,他们驻守上海,为解放台湾作准备。“突然有一天来了命令,全团开拔。部队上了军列,大家一看,火车怎么一路往北开呀?问连长咋回事,连长说他也不清楚。上级叫往哪里去就去哪里呗。那时,高射炮很稀罕,我们去的地方,一定能派上大用场。”徐恒江这么寻思着,直到在一个叫辑安的车站停靠,宣布编入志愿军高射炮兵的作战命令,大家才明白,这是要入朝参战,跟美国鬼子干了。“我们都写了决心书,做了牺牲的准备。因为高射炮兵阵地,也是美国人轰炸的重点目标。美国人的飞机真疯狂,贴着地皮轰炸。敌人没把我们放在眼里,那好,就让他们明白锅是铁打的!我们是钢打的!”

苏制85毫米高射炮主要用于打击中高空目标。但是美军飞行员大都是经历过二战的“老油条”,驾驶的战斗轰炸机都是俯冲轰炸,速度快,俯角大,高射炮要打下它,难度极大。“那时我们刚刚装备这批高射炮,对美军飞机的战术特点也不熟悉,所以开始的战果不太理想。”徐恒江说,大家在战斗中积累点滴经验,不放过任何细节,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很快总结出了“四不打”“六快”“十注意”的战术战法。徐恒江解释,“四不打”就是:捕不住目标不打,求不出诸元不打,有效射程以外不打,夜间单机对我无严重危害不打。“六快”就是:进入阵地快,进入作战室快,通报空情快,炮测手操作动作快,下达决心快,向上报告快。“十注意”中最重要的几点就是:射击要齐射,点射3、5、7(发),宁前不后,宁早不迟。“找到了破敌诀窍,敌人就再没占到便宜。”

徐恒江说,美军飞机对我运输线实施“绞杀战”,炮兵的任务就是“反绞杀”。敌人不是抵近轰炸、夜间轰炸吗?他们不知道,近战夜战恰恰是咱的看家本领,这回用在炮兵身上,让他们尝到了苦头。官兵们把射击距离定在1800米左右,引信标定在4秒左右,炮弹出膛4秒就爆炸,这就是拿高射炮拼刺刀啊。这种违反苏军操练大纲的战法,提高了对目标的命中率,却降低了炮位的安全度。“但大家没有一个怕死的。我们的口号就是头可断、血可流,硬骨头不能丢,誓死保卫目标安全。”战斗证明,这样的战法产生了奇效,志愿军高射炮部队战果迅速扩大。战史记载,仅1951年9月、10月两个月,就击落敌机65架,击伤571架。“我记得1952年4月23日那次战斗,美国人派来了当时最先进的F-84,大摇大摆地来轰炸长甸河大桥。我们抓住1分15秒的战机,一阵齐射,打下了3架,重伤1架。”

在徐恒江记忆里,最刻骨铭心的还是朝鲜战场上的严冬,夜晚气温常常在零下30摄氏度,炮手夜间值班,手套接触炮身就会被粘住,坐在炮盘上,不一会儿鞋子就跟炮盘冻在一起了。就是在这样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志愿军高射炮部队构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天网”,让美军飞行员尝尽苦头。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高射炮兵先后有4个野战高炮师,21个城防高炮团,60个独立高炮营,1个探照灯团和5个探照灯营,4个雷达站,近10万将士入朝参战,共击落敌机2335架,击伤7512架,给不可一世的美国空军以沉重打击,为赢得战争的胜利立下殊功。徐恒江所在部队受到志愿军总部嘉奖。如今,这支战功卓著的部队已经编入人民空军序列,装备了最先进的地空导弹,担起护卫国家空防安全的重任。

1954年7月,徐恒江复员回到大港区崔庄子村务农,从此深藏功与名。2019年,他作为老战士代表,受邀加入“老兵致敬方队”,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那是他自1949年担任开国大典保卫任务之后70年来第一次进北京。徐恒江说,“看着地面走的、空中飞的,那么多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我掉泪了。为什么呢?心里激动啊。那些牺牲的战友们要是知道我们军队现在这样强大,不定多高兴呢!”

血与火的记忆

70年了,参加这场战争的志愿军将士大多作古,屈指可数的健在者也都是九旬老人了,对这些老人的访谈,是追逐历史、与生命赛跑的“抢救性工程”。70年过去,他们的讲述,依然清晰,血与火的战场,是他们刻骨铭心的记忆。

10月20日,在天津市河北区某社区,记者拜访了志愿军老战士、原解放军254医院政委张申。今年90岁高龄的张申,1950年7月从天津法汉中学高中毕业,被招录到沈阳税务局工作。不久,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侵略者把战火烧到了中国东北边境。

老战士张申手拿军功章向记者讲述曾经的峥嵘岁月

1950年8月27日至11月19日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美军出动151批次、上千架次飞机侵入中国领空,肆无忌惮地进行侦察、轰炸,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还派飞机袭扰青岛、烟台等地,新生的人民政权面临严重威胁。“看到这些新闻报道,肺都气炸了,就盼着国家出手,跟美国鬼子干一仗。”张申写了请战书,强烈要求上前线杀敌。他的愿望终于在这年年底实现。1950年12月,张申加入志愿军后勤部第六分部第60分站,任军需仓库保管员兼押运员,负责往朝鲜战场运送物资,往国内运伤病员。

“这是一项十分危险的任务。每次往返前线,都要面对美国人的飞机轰炸。”张申回忆,第一次上前线是“第二次战役”尾声,他奉命押运物资到新安州火车站,这里是西线战场美军第8集团军原指挥部所在地,“到处是残垣断壁,敌人溃逃时留下的装甲车、汽车、大炮,横七竖八。”张申说。他带着2名押运员在车站周围摸情况,走到一处断墙下,突然感到脚下一软,发现浮土掩盖的下面是几片草帘子,拆开一看,一大堆枪炮、弹药藏在里面。“这是美军溃逃时来不及运走的武器,可想而知当时敌人的狼狈样。我们把这些武器造册登记,搬到车上,运到了前线。”张申说,这是他在朝鲜战场唯一“缴获”的战利品。

张申(右一)与战友在一起合影留念

第二次战役,是志愿军与“联合国军”硬刚的一仗。此役,我军东、西两线作战,予美军参战的7个师中的3个师以歼灭性打击,重创另1师,共歼敌3.6万余,其中美军2.4万余人。著名的战斗英雄杨根思就是在这次战役中不幸牺牲的。这次战役还有两大标志性事件,被美军视为“梦魇”:从未吃过败仗的美军陆战第七师遭到毁灭性打击,其“北极熊团”被全歼,从此美军再无此团番号,象征荣誉的团旗作为其耻辱的见证,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美第8集团军军长沃克,在溃逃途中遭车祸身亡。张申说:“真是扬眉吐气的一战啊!”第二次战役的胜利,一举把美国人从鸭绿江边赶回到“三八线”,迫使联合国军由进攻转入防御,美国人真正见识了中国军人的刚勇血性。

张申说,在前线最让他感动的是铁道兵,他们用血肉构筑了一条“炸不断、打不烂”的钢铁运输线。敌机轰炸之后,铁道兵还有民工马上扑上路段抢修。修了炸,炸了修,反复拉锯,毫不退却。在这支钢铁之师中,就有我们天津籍的英模杨连弟烈士。杨连弟是天津北仓镇人,时任志愿军铁道兵第一师第一团第一连副连长。1952年5月15日,在抢修清川江大桥时,遇敌机轰炸,不幸牺牲,年仅33岁。杨连弟被追记特等功、一级战斗英雄,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张申介绍赴朝作战运输线路

牺牲是军人的常态,也是军人的荣耀。张申说,他所在的后勤60分站,100多人,牺牲了30多人。“都是被敌人的飞机炸死的。其中一次空袭就牺牲了20多人。”老人翻出一张老照片,念着牺牲战友的姓名,当年惨烈的画面,至今让他难忘。

与张申有同样经历的志愿军老战士、92岁的天津市大港油田离休干部张文海,时任志愿军后勤2分部17分站参谋。1952年10月,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打响,这场战役成为张文海心中最深刻的记忆。“整个战役打了43天,我当时负责军需物资的运输,把苏联援助的武器弹药由火车直接运到谷山,再通过汽车转运到前线。那条运输线被称为‘魔鬼通道’。”张文海回忆,敌机轰炸是家常便饭,炸弹在身边爆炸的声音震耳欲聋,到后来,耳朵都麻木了,听不到声音了。为了保密和麻痹敌人,后勤部队为军需物资设置了秘语,把炮弹叫“石头”,汽油叫“水”,米叫“沙子”,面叫“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到底有多少后勤指战员牺牲,他说不出具体数字,“几乎每次运输都有战友牺牲,战争初期,制空权完全被美军控制,针对我军运输线实施‘绞杀战’,狂轰滥炸。直到后来,志愿军空军入朝参战,敌人的飞机才收敛了一些。”

张申和张文海都是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火线入党的。1954年1月,张文海转业地方工作。1957年7月,张申奉命撤回祖国。至此,志愿军后勤部队完成了抗美援朝战争使命。战争期间,从国内前运物资260多万吨,补充枪械48万多支(挺)、火炮1.3万多门、汽车2.1万多辆,救治伤员38万多人次,病员45万多人次,新建公路2500多公里,加修公路8100多公里,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内心深处的仰望

在徐恒江、张申、张文海这些老兵们的内心,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经历的生死考验,是一辈子的精神支撑。他们都非常怀念那些牺牲的战友,不愿细谈自己的功名。 “有的人连遗体都找不到了,想想那些烈士,活着的人有什么理由攀比!”张申目光凝视着老照片上的战友,像在问自己,也像在问大家。

据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2000年出版的军史资料记载,当时统计的抗美援朝烈士为171669名,其中,天津977名,四川省(含重庆)最多,为30789名。2014年10月,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抗美援朝烈士为197653名,包括牺牲和失踪的志愿军官兵、支前民兵民工、支前工作人员,以及停战后至志愿军全部回国前帮助朝鲜恢复生产建设牺牲和因伤复发牺牲的人员。70年来,国家对志愿军烈士的搜寻工作一直没有停止。2020年9月27日,第七批117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遗物被接回国。需要明确的是,抗美援朝烈士和志愿军烈士是两个有联系但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抗美援朝烈士范围比志愿军烈士范围更广。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70年前的那场战争的确是“非对称”的,这种“非对称”不仅仅表现在物质层面,更表现在精神层面。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创造了以弱胜强的世界现代战争史上的范例,为新中国打出了几十年和平安宁的建设环境,涌现出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杨根思、黄继光、伍先华、许家朋、孙占元、邱少云、李家发、杨连弟、杨春增、杨育才、胡修道……这些血性张扬的英雄,影响教育了几代中国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迄今营养着我们的内心。

今天,共和国隆重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深切缅怀牺牲的烈士,这是人民对那一代中国军人发自内心的仰望。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徐恒江说:“那时候我们要嘛没嘛,照样战胜了敌人。这是多好的教材呀!”张文海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精神的强大可以弥补物质的贫弱。这是抗美援朝留给我们的启示。”张申说:“新时代的中国,不仅物质强大,精神也一如既往强大,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挡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步伐。”

仰望历史的天空,总有一个声音在回响: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津云新闻编辑李彤)

  

杏彩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