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宁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战争厅,有副保存完好的望远镜静静地陈列在玻璃展柜中。望远镜的主人是志愿军第15军45师师长崔建功。皮套斑驳、外壳锈蚀,战火硝烟留下的痕迹是它永不褪色的荣耀。
“哪怕付出再大牺牲,也要坚守这个重要阵地,打剩下1个连,我去当连长。打剩下1个排,我去当排长。打剩下1个班,我去当班长……”上甘岭战役打响前,崔建功向军长秦基伟立下了军令状。
作战中,这副望远镜始终伴随他左右,也成为这场战役的重要见证物,后来被送到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1996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
1952年10月14日凌晨,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300门大口径火炮、27辆坦克和40架飞机支援下,对志愿军第15军45师两个连据守的上甘岭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发起猛烈攻击。这两个高地遭到1个多小时的狂轰滥炸,阵地主峰被整整削低2米,寸草未剩,坚硬的岩土被炸成了1米多厚的粉末,志愿军官兵构筑的野战工事荡然无存。
冒着敌人的“炮弹雨”,崔建功手握望远镜沉着冷静,指挥官兵巧妙地利用地形地物,与敌顽强战斗。白天,敌人以猛烈的炮火狂轰滥炸,便避其锋芒;夜晚,志愿军组织战术反击,打敌措手不及,夺回阵地。在连续的阵地争夺战中,45师官兵展现出了“有我无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在反击597.9高地2号阵地时,遭敌地堡火力拦阻,副排长欧阳代炎冲上前去,机智勇敢地绕到敌火力点侧面,将手雷投入地堡,敌地堡被炸毁。当他看到一群敌人快要冲上阵地时,猛然爬起扑向敌群,拉响最后一颗手雷,与敌同归于尽。苗族战士龙世昌,连续炸毁了敌人2个地堡,他冲到敌人第3个地堡前,将爆破筒塞进去,敌人拼命往外推,他就用胸部顶着爆破筒将敌地堡炸毁……
“我知道那副望远镜,没想到还有机会再次见到。那时,在指挥部开作战会,崔师长拿着它都不离手……”电话那边是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宣传干事魏迪仁。当他得知丹东有个抗美援朝纪念馆时,便让子女在网上搜索相关内容,看到动情处,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按捺不住激动特意打来电话。
魏迪仁对纪念馆讲解员陈晨说,那时的望远镜,白天观察距离近,晚上还看不清楚,崔师长每次都拿着望远镜站在阵地前沿观察敌情、指挥战斗。
前些年,魏迪仁经常受邀到部队、学校讲传统,讲述最多的,就是上甘岭战役。讲到动情处,他说,我们能打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靠的就是一股子气,“他们不行,钢多气少”。他还语重心长地对官兵说,虽然现在部队装备越来越先进了,但钢多气更要多,更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这样才能打败一切敌人。
(责编:陈羽、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