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卷刃的“钢刀”

时间:2020-09-29 07:36      

一中队官兵进行攀爬训练。 陈劲松摄

帐篷荣誉室载满辉煌

7月底,中国西南边陲一片火热。

在武警云南总队某支队机动一中队的帐篷荣誉室,237面锦旗、奖牌陈列其间。

一面面锦旗、一枚枚奖章,记录着部队转战南北、披荆斩棘的独特“年轮”。

在荣誉室的最高处,一面由英雄的鲜血染红的“钢刀连”战旗,格外引人注目。

这支英雄劲旅的前身为1937年7月成立的山西洪原游击大队四中队,后历经数次转隶。他们闯高原、驻海疆、守边关、镇国门,横跨大半个中国,在百团大战、淮海战役、两广战役、西南剿匪和西藏平叛等139次战役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

在40多年前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中队官兵像一把把出鞘的钢刀,向敌方所在高地发起猛攻,直到结束战斗,仅用时2小时40分钟,歼敌百余名。缴获武器数百件。1979年9月,该中队被中央军委授予“钢刀连”称号。

“钢刀在握,锐不可当;钢刀出鞘、所向披靡 。”这种“钢刀连”精神,成为一中队闪亮的名片,激励着一代代官兵永葆初心,不辱使命。

中队长王学海介绍,中队每逢建党、建军、国庆等重大节日,都组织“讲队史、话传统、赞英雄”主题活动;中队主官到任第一件事是交接光荣队史,新兵下队第一堂课是学习“钢刀连”精神,写的第一篇心得是如何当好“钢刀连”传人;中队经常邀请英模人物讲战斗经历,让官兵不忘“红色谱”、不丢“传家宝”。

锻造“钢刀连”精神

走进一中队的训练场,一阵阵喊杀声不时传来,战士们手持警棍与盾牌在进行攻防演练。旁边的训练场,一场模拟油罐区处突演练正在进行。

时值中伏,骄阳似火,战士们个个汗流浃背,但斗志昂扬,势如猛虎。

正是“钢刀连”精神,使该中队在历年军事训练考核中团体成绩排名第一,43人次被表彰为训练标兵,先后创造并保持了9项师团纪录,其中5公里武装越野、400米障碍两项纪录一直保持至今。

战士钟盛国出生在革命老区江西井冈山的一个小山村,从小就立志从军报国。2010年12月,钟盛国如愿穿上“橄榄绿”。

下到连队后,钟盛国才发现,自己虽然在新兵训练中获得嘉奖,但与一中队的老兵们相比,他的军事素质还是相差一大截,曾经自信满满的他感到了焦虑。时任连长何锟华看出了钟盛国的心思,便主动找他谈心。那一刻,钟盛国暗下决心:“钢刀连没有弱兵!只有一个字——练!”

为提高5公里武装越野成绩,钟盛国的沙背心、沙绑腿不离身;为提高射击技能,挂水壶、吊砖头,他的肘部皮肤磨破了一层又一层,双腿经常蹲得麻木到失去知觉。凭着这股狠劲儿,钟盛国的军事素质终于有了突破,很快成为中队的训练尖子。

2016年7月,钟盛国代表中队参加上级“八一”军事尖子比武竞赛,最终以1分36秒88的优异成绩夺得400米障碍桂冠,创造并刷新了纪录。

争当爱民模范

在帐篷荣誉室里,“灾难面前显身手、军民情深一家亲”“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的锦旗,饱含着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深情厚谊,讲述着一中队官兵把百姓安危放在心上的感人故事。

2014年4月21日,云南香格里拉县小中甸镇发生森林大火,数千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危在旦夕。一中队闻令而动,官兵们背着水桶、扛着救援器材顺着陡坡往山上爬,一路披荆斩棘。经过4天4夜的连续奋战,扑打火线40余公里,挽回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

同年7月,香格里拉县上江乡发生了70年来最为严重的山洪泥石流,一中队第一时间奔赴抗洪抢险第一线,抢救受灾群众、清淤泥、搬垃圾、建家园,转战3个任务点。在灾情最严重的仕旺村,官兵们连续奋战8天8夜,转移受灾群众185人。

近年来,一中队先后参加了抗震救灾、抗洪抢险、森林灭火等急难险重任务10余起,在抢险救援中担当主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无数的‘雪山’‘草地’要过,需要构筑更加坚固的精神高地、保持强大的信仰力量,把理想信念的火种、“钢刀连”精神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做永不卷刃的钢刀,接续谱写强军事业新篇章。”王学海表示。(陈劲松)

(责编:黄子娟、熊旭)

杏彩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