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事如芳草春长在,人似浮云影不留。1981年,日本历史学者外山操光编纂《陆海军将官人事总览》一书,该书以原始的军事档案资料为依据,“无意”中将强三娃,这位被湮没四十余载的国军“下士班长”英雄壮举公诸于世。
事如芳草春长在,人似浮云影不留。1981年,日本历史学者外山操光编纂《陆海军将官人事总览》一书,该书以原始的军事档案资料为依据,“无意”中将强三娃,这位被湮没四十余载的国军“下士班长”英雄壮举公诸于世。原来,1939年淞沪会战鏖战正酣,腹背受敌的国军抵挡不住侵华日军的凌厉攻势而全线溃败,时任第一Ο一师团步兵第一Ο三联队联队长的联队长饭野贤十大佐因此得意忘形,开始展示自己弹无虚发的“神技”,从掩体中走出来,用步枪射杀中国军人。随着接二连三的中国军人应声倒下,正当日本士兵拍手叫好之际,饭野突然身体一颤、栽倒在地、当场毙命。恼羞成怒的日本兵开始疯狂排查,终于发现一位身中数弹、气若游丝的中国士兵,枪口对着饭野的方向,一摸枪口还是温热的,很显然是他在弥留之际用尽生命力气射出了那颗饱含愤怒、捍卫尊严的子弹,也成为日军高级将领的“索命符”。由此联想到近日同样取材于淞沪会战缩影的抗战电影《八佰》,更觉冲冠一怒、热血盈身。
麋鹿成群,虎豹避之;飞鸟成列,鹰鹫不击;众人成聚,圣人不犯。2020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这部翻起来令人不忍卒读的血泪史诗中,不乏壮怀激烈的百战将军,更有喋血街头的孤胆英雄。“德不孤,必有邻”,以固守上海四行仓库的国军将士以身许国动人事迹为题材的电影《八佰》,一经上映便触发亿万国人的“泪腺”,这座“孤岛”上的“孤军”用一腔热血永远活在了亿万群众的心中。“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在生死大义、国家危殆之际,何惧向死而生、血荐轩辕,这也许就是《八佰》的现实映照,也是中华文明之所以血脉不断的精神基因。
面对生死考验,死得其所也许才是真正的“识时务者”。当年,维新变法失败之后,身边的朋友劝谭嗣同逃走,他却坚决不肯:“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请自嗣同始”,虽只寥寥几字,却彰显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意志。这是西方国家所谓”普世价值“思维下的雇佣兵无法比拟的。实际上,中国抗战史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中,以强三娃和“八百壮士”等平民英雄壮士为代表的动人事迹不可胜数,他们的壮举可能不一定尽人皆知,但用血肉之躯树立起每一位爱好和平、保卫祖国的普通民众不畏强暴、舍生取义的道德丰碑。时至今日,我们很难一一记住他们的名字和事迹,但这些“无冕之王”的精神却已经深深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有此精神“护体”,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在新时期长征之路上拿下更多的“娄山关”、“腊子口”,不让悲剧重演、且看兵锋正锐。
(作者:锦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