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阅兵式在俄罗斯境内27个城市拉开帷幕。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中,共有214件地面装备和75架战机受阅。这些武器装备既有“颜值”也有实力,滚滚铁流展示的不仅是俄罗斯军队武器装备发展的成就,更是强大的国家意志和战略决心。稍加分析,从中不难读懂俄军受阅武器装备透露的“弦外之音”。
秀肌肉——
硬核回应战略围堵
和平年代,阅兵通常是一个国家展示军事实力、传递战略威慑的重要窗口。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持续紧逼和战略围堵,俄罗斯组织这次红场阅兵,不乏在关键时刻“秀肌肉”的用意。此次,俄军拿出了战略核打击、高超声速打击、空中隐身打击3类威慑力量,其中既有传统的压轴性大国重器,也有最热门和前沿的武器装备研发成果;既有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的“中坚力量”,还有快速补齐短板的“后起之秀”,彰显了俄制衡战略对手的信心和底气。
战略核打击力量方面,压轴出场的RS-24“亚尔斯”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是俄战略核威慑的中流砥柱。它既能在静止状态下发射,也能在机动状态中发射,拥有3—4枚分导式多弹头,最远射程达1.1万千米,被美军方评估为“当前最强的洲际弹道导弹”,整体性能优于美军的“民兵III”洲际弹道导弹。
同“亚尔斯”一样,图-160M战略轰炸机和伊尔-78空中加油机上演的空中加油戏码也是红场阅兵的“常客”,这两者的组合能够有效彰显已逐渐复苏的俄空中战略核打击能力。不久前,955A“北风之神”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改进型首艇“弗拉基米尔大公”号已加入俄海军北方舰队服役,2、3号艇也在建造之中,标志着俄“三位一体”核力量建设进入新的更高水平。
高超声速打击力量方面,“世界上最快的现役战斗机”米格-31K携“世界上最快的现役空射导弹”“匕首”再次现身。从2018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国情咨文演讲首次披露“匕首”以来,这对“双最快”组合就频繁出现在媒体视野中。这表明,无论是这两种装备本身的技术状态,还是其战术应用经验都日臻成熟。
相比之下,更值得关注的是另一对组合:图-160M轰炸机和图-22M3轰炸机编队,两款以“快”而天下知名的战略轰炸机罕见地混编亮相,这种全新组合方式体现了俄空天军对速度的执着追求和自信。它们均有装备高超声速导弹的计划,图-22M3在今年5月已经成功试射过高超声速武器。
由此可见,未来俄将形成以图-160M、图-22M3、米格-31K为主要平台,涵盖战略、战役、战术多个层次的“超声速空中打击平台+高超声速导弹”打击体系,这是近年来俄武器装备建设的重大成果,是可以对战略对手形成优势的重要领域。
空中隐身打击力量方面,苏-57战斗机的现身备受关注。和5月9日空中阅兵时一样,依然是不多不少的四机编队。作为全球仅有的几款现役第五代战斗机之一,尽管也曾受到质疑,但俄制五代机的进步显而易见,俄军空战体系的“短板”正在快速补齐。这次飞过阅兵场,是否意味着苏-57已经进入大规模服役阶段?让我们拭目以待。
亮家底——
精锐尽出角力反导
细心的官兵和军迷可能已经发现,此次红场阅兵,俄很少见地集中展示了现役防空武器系统,几乎是把“家底”挨个亮相了一遍。其中,S-350“勇士”中程防空导弹系统、“山毛榉”M3和S-300V4野战防空系统均是首次亮相。
S-350是介于S-300和S-400之间的衔接型防空导弹系统,它比S-300部分型号的威力更大也更坚固,比S-400体积更小更灵活,最大射程达60千米,最大射高为30千米,主要用于替换早期生产的S-300部分型号。
“山毛榉”M3较M2型的最大不同在于增加了导弹筒和备弹数量,无论是日常维护保养还是打击效能都有所提升。
S-300V4是S-300V的最新升级版,核心功能定位是保护陆军野战部队免受弹道导弹攻击,同时对空气动力目标(航空器、巡航导弹)实施远程拦截。其配属的两型雷达中,9S19M扇形探测雷达几乎是为反导定制,9S32M制导雷达则可在执行防空、反导任务之间自由切换。
同时登台的3款“铠甲”系列弹炮一体近程防空系统也值得关注。“铠甲”S1的升级版“铠甲”SM探测距离增至75千米、射程提升至40千米,已跨入“准中程防空导弹”范畴。另外,其全新配备的高超声速导弹和小口径弹药,将进一步强化反导和反“低慢小”目标能力。极地迷彩涂装的“铠甲”SA则是俄军为北极作战专门研制的,采用重型全地形车底盘,能够在北极圈内的雪原、冻土和沼泽地带轻松行驶。至于“道尔”M近程防空系统和S-400远程防空导弹系统,已是阅兵式上的“常客”。
俄军此次展示的防空体系全面覆盖野战防空、要地防空和国土防空3类任务,层次衔接紧密,防御目标全面。最主要的是,这些武器系统几乎都具备反导能力,这种安排绝非巧合。
美国退出《中导条约》之后,又宣称将退出《开放天空条约》,即将到期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能否顺利延期尚未可知。在此背景下,俄现役防空反导武器系统悉数亮相红场,用意不言自明。此举表明,俄军不仅拥有“伊斯坎德尔”M这类“利矛”,同时也打造了体系完备的“坚盾”,有能力为己方撑起一顶顶“安全大伞”。
示进步——
升级源自战场淬火
在近几年的红场阅兵中,俄经受叙利亚战火洗礼的武器装备所占比例渐渐增多。据报道,此次80%左右的受阅装备都有过叙利亚作战经历。剩余的20%左右的受阅装备中,许多技术上的改进都源自实战中的收获。
地面装甲力量方面,T-90M和T-72B3主战坦克、BMP-2M步战车、“台风”K系列装甲运兵车等装备均是直接参过战或是吸取实战经验后的升级版。例如,与T-90A相比,T-90M换装了“化石”爆炸反应装甲,加装了格栅式装甲,取消了“窗帘”光电干扰系统,这些改进均是吸取了实战经验。“台风”K系列装甲运兵车则针对叙反政府武装常用的简易爆炸装置,强化了底盘防护。
陆军压制火力武器装备方面,在叙利亚战场上表现优异的BM-30“龙卷风”和TOS-1火箭炮迎来新款。
前者的继任者——“龙卷风”-S火箭炮采用模块化载具,能同时兼容122和300毫米口径的火箭弹,战场维护性更好;新增了9M542卫星制导高爆反坦克炮弹,可用弹药类型达到8种,打击目标更加多样;最大射程增加70%,达到120千米,一次齐射能够覆盖100个足球场大小的面积,并且装备了自动导航和火控系统,打击精度、自动化程度都有明显提升。
TOS-2火箭炮继承了TOS-1毁灭性的杀伤力,改用6×6轮式底盘,机动性更强。通过拓展内部空间,TOS-2不再是“孤独的毁灭者”,其信息化水平有了长足提高,能够有效融入俄军陆战体系。
空战装备方面,A-50U预警机、苏-35S和苏-34战斗机编队,以及苏-24战斗轰炸机编队都是俄空天军在叙战场上投入的主力机型,这套组合是一个完整作战集群。其中,苏-35S和苏-34战斗机编队能够独立遂行局部战场的对空、对地作战任务,显示出俄空天军灵活多样的空战体系。苏-24M承担了大量对地攻击任务,功勋卓著。
阅兵式上的旋翼机同样从硝烟战火中走来。米-8和米-26直升机编队是俄在叙战场作战分队的运输力量,米-35和卡-52武装直升机则承担了近地火力支援和反装甲任务,这些机型在叙利亚战场均有战损却不失威名。
拓市场——
既要吸睛也要效益
阅兵式不只具有政治、军事价值,还蕴含着经济价值。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最新报告显示,2015年至2019年,俄军售数量居全球第二,占全球军售总量的五分之一。对于俄这样的武器装备出口大国,把最具外贸潜力的武器装备推上阅兵场,接受全世界聚光灯的照射,无疑具有很好的广告效应。
纵观受阅装备,T-90M主战坦克、BMP系列步战车、S-400远程防空导弹系统、卡-52武装直升机等已是国际军贸市场的“明星”商品。“龙卷风”-S火箭炮很有希望延续前辈的高人气。可如果要说最具“爆款”潜质的,或许是本次阅兵式上为数不多的新装备——2S38型“偏流”自行高炮。
这种结合BMP-3步战车底盘和苏联S-60自行高炮炮身的新装备此前已在多个防务展上亮相。上世纪50年代,S-60就已热销全球50多个国家,在近年也门军事冲突中还能见到它的身影,继承S-60自行高炮57毫米机炮的2S38的确有热销的可能。一方面,2S38与2S31自行迫榴炮等诸多现役装备共用BMP-3步战车底盘,技术成熟可靠,有利于降低建、用成本。另一方面,57毫米口径的炮弹能够比30毫米、23毫米炮弹形成范围更大的类似“弹幕”的拦截效果,作战能力更强。作为自行高炮,2S38的主炮最大俯角仅有5°,但凭借较大装药量和射程,它仍具备与各类轻装甲车辆正面对抗的能力。事实上,此次受阅的“库尔干人-25”中型步兵战车、T-15“阿玛塔”重型步兵战车均换装了拥有57毫米机炮的新型炮塔,BMP系列步战车也有换装计划,预示着俄陆军机动装甲战车火力将得到整体跃升。
得益于无人炮塔、综合光电瞄准系统等高技术加持,2S38的自动化程度、打击效能和精度都明显提高。另外,2S38集合了自行高射炮、自行加农炮、自行突击炮和自行反坦克炮的性能,客观上达到了“四合一”的效果。
明思路——
“常守核攻”愈发清晰
受限于阅兵式的时间、空间和条件,又或出于更深层原因,俄广受外界期待的许多高新装备没有出现,例如 “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先锋”高超声速导弹,以及拥有近乎无限续航能力的“水下杀手”——“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潜航器,还有填补俄军察打一体大型无人机空白的“猎户座”无人机等。
此外,俄仍在投入大量资源对T-72B、T-80BV、BMP-2等装备进行升级,而未大规模换装T-14主战坦克、T-15步兵战车等新一代地面装甲车辆。这就意味着,俄军的地面装甲力量,还将在一定时间段内呈现出新老共存、高低搭配的发展格局。
仔细分析近年来俄军武器装备发展,总体上呈现出全力维持常规作战力量、大力发展新质作战力量和核威慑力量的特点,反映出俄在军事战略上愈发清晰的“常守核攻”指导思想。
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俄目前正在优先发展技术成熟度相对较高、能对美形成不对称优势的武器,同时将手中的资源向核力量建设方面倾斜,不断谋求增加与美战略博弈的胜算筹码。
(责编:陈羽、黄子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