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武汉前,媳妇儿最关注的是武汉的疫情,到了雷神山医院,她每天最牵挂的,除了救治重症、危重症病人,就是我和未满3岁的儿子了。”辽宁省军区锦州第四干休所四级军士长张庆田说,他的妻子杨馥睿是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综合一科的护师,参加由医院抽调组成的医疗队,2月9日奔赴湖北疫情防控第一线。
3年里妻子从没出过远门,当听说本医院要派医疗队援助湖北时,她将按上红手印的“请战书”第一个交到院务部
自从儿子果实生下来,3年里,妻子从没出过远门。这冷不丁地一走,张庆田不习惯,孩子更受不了,一早一晚都要哭闹着找妈妈。
“媳妇儿太忙也太累了,每隔两三天才能和家里视频连线一次,每次视频,儿子都哭得稀里哗啦的。”张庆田特别能理解妻子的苦衷,作为军嫂、优秀护师,当看到全国各地一批批医疗队纷纷驰援抗击疫情的最前沿和主战场武汉时,杨馥睿坐不住了,接连多次向医院领导请缨参战。当听说本医院要派医疗队援助湖北时,她将按上红手印的“请战书”第一个交到院务部。
“咱是军人又是老党员,心里装着‘责任’二字,关心武汉的疫情那是肯定的,可心里也特别惦记媳妇儿的安危。”说这番话时,张庆田眼圈红红的,“在这抗疫防疫的紧要关头、关键时刻,人人都应该自觉为自己和家庭的健康安全而战,为群众的幸福生活而战,所以,当媳妇儿问我是否同意她‘参战’时,我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
如今,两个多星期过去了,孩子渐渐不再哭闹了。杨馥睿却明显憔悴了。
坚守在营区的丈夫,疫情防控不松劲,他的防控宣传在老干部家属院妇孺皆知
“我家里情况有点特殊。”唠起家里的状况,张庆田缓了口气,慢慢道来,“岳父脑血栓后遗症,半身不遂,年近七旬的岳母既要照顾老伴儿,又要照顾年幼的外孙,非常吃力,前几天找儿子吃饭时不小心摔倒,脸上划出一道血口子,筷子险些戳到眼睛,想想都后怕。”
“不论家里困难多大,从来没影响张庆田防控疫情的干劲。”干休所领导介绍,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张庆田就按照部队规定坚守在营区,家近在咫尺,可他不能回家,他负责的主要工作,就是老干部家属院的疫情防控,每天挨家挨户上门排摸情况,做好人员核实,检查居家隔离情况,进行楼道消毒。
张庆田所在部队驻地人口较多,流动人员数量大,输入性和流动性风险并存,张庆田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达十几个小时。
在老干部家属院还有一景,张庆田自编疫情防控宣传用语,每天用大喇叭在院子里喊上几遍,如今整个大院,从干部员工到老干部,对他的宣传用语几乎都能倒背如流——
“如果您往来过湖北,恳请您勇敢说出来,不隐瞒,不乱跑,不危害别人,那么您就是立功!”
“如果您与患者、疑似者有接触,恳请您不要轻视、不要躲藏,主动报告、积极配合,那么您就是立功!”
“如果您发热咳嗽、感觉不适,恳请您不要犹豫,立即就医,安心接受诊治,服从统一安排,那么您就是立功!”
“如果您一切安好,恳请您继续宅在家里,不动车,少出行,正好多陪陪家人,弥补一下过往的遗憾,浓化一下彼此的亲情,那么您就是立功!”
“如果您发现有与疫情相关的可疑人员和情况,请保持足够的警惕,随时随地举报或报警……”
她与爱人相约,疫情结束后好好休一次假,还准备尝一尝武汉的热干面
见缝插针,几番尝试,我们终于和杨馥睿连线成功。杨馥睿说,她刚刚换班,正准备休息调整。
在雷神山医院,杨馥睿并不孤单,因为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两组数字,让杨馥睿格外踏实:一是军队驰援武汉总人数已经达到4000余人;二是锦州医科大学两所附属医院同时出征雷神山医院的同事有111人。
4000多名军队医务工作者奋战在抗疫一线,对她这名军嫂来说,是种鼓舞;在这个特殊战场上,她的111名同事也有了一个充满军味的称呼:战友。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不管咋忙咋累,每天我最牵挂的还是孩子和媳妇儿,每天晚上都惦记她们娘俩。”连线的空当,张庆田插话说,夫妻俩一个在前线抗疫,一个在后方防疫,两人全身心扑在工作上,疫情过去后,估计孩子见到他们都会感到陌生。
连线中问及自抵达武汉以来,心中最牵挂的是什么?杨馥睿不假思索地说:“最牵挂的还是孩子,我们夫妻俩都忙着工作,孩子只能让姥姥帮带,但人在一线不能松劲,只能与大家齐心协力战胜疫情。”
连线快要结束的时候,杨馥睿欲言又止。
我们再问:“有什么要交代的吗?”“许多‘战友’是第一次到武汉,还不知道医院‘外面’是个什么样子呢!”杨馥睿动情地告诉我们,她已经和爱人张庆田约好,疫情结束后,一家人好好休一次假,带上老人一起放松一下,如果有机会,到她战斗过的武汉看一看,还准备尝一尝武汉的热干面。如果今年赶不上,来年准备看一看武汉的樱花!
(责编:陈羽、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