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心思我最懂”
连队干部和文艺骨干交流乐器使用。常桂苹 摄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中央军委基层建设会议要求,要坚持基层至上、士兵第一,充分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带着对官兵的深厚感情做工作,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战争年代,各级干部知兵爱兵、以情带兵,官兵之间结成了情同手足、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深厚情谊。如今,面对个性鲜明、思维活跃的基层官兵,如何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密切官兵关系、激发创造活力,这是一线带兵人必须回答的共同课题。
知之愈深,爱之愈切。陆军第78集团军某旅常态化开展“知兵情”活动,从端正根本态度入手,关注基层官兵的内心需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助之以实,把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带动和促进部队建设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今天我们分享该旅4名基层带兵人的感悟体会,以飨读者。
真情解冻“兵心”
“小刘,你看谁来了。”去年12月初的一天,当我带着与小刘久未谋面的母亲走进连队时,小刘诧异而又惊喜地瞪大了眼睛。她不敢相信,分别了20多年的亲生母亲竟然走到了自己的眼前!母女相见,激动万分,相拥而泣。无独有偶,半个月前,连队另一名女兵小卢,也在我的帮助和努力下,与分别21年的母亲成功相认。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深切感到,带兵人如果对战士的心理需求知之甚少,就可能与战士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一段时间以来,我发现,分队的女兵小卢、小刘不太愿意与大家交流,干部骨干与她们谈心也总感觉隔着一层什么,了解不到两人真实的想法。我主动靠上去,与她们一起学习、一起活动。经过多次耐心交流,我了解到,因为家庭矛盾,这两名女兵都成长在单亲家庭,与亲生母亲失联了20多年。与母亲相认团聚,是她们藏在“心尖”上的最大愿望。
母爱,是每个军人温暖的“大后方”。自从知道她们的愿望后,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她们找到亲生母亲,帮她们“圆梦”。由于她们和母亲失联的时间比较长,地域相隔较远,整个寻亲的过程几经波折。
后来的几个月,在工作训练之余,我把主要精力放在帮助两名女兵寻亲上。我把战友、亲人、朋友和同学等都发动起来,通过一个线索寻找另一个线索,从一个单位联系到另一个单位,可是收效甚微。许多人都劝我放弃,两位女兵也有些动摇了。
我没有放弃,在无数次碰壁后,辗转通过人武部、医院、民政局等单位搜寻到相关信息,终于找到了两名女兵的亲生母亲,以真情解冻了“兵心”。令人欣慰的是,这两名女兵在与母亲相认团聚后,工作更加努力,去年年底双双被评为“优秀士兵”。
两名女兵的成长与转变,给我深刻的启发:带兵要爱兵,爱兵需要春风化雨、无微不至,带兵人必须从生活、工作、训练、家庭等方方面面着手,从一点一滴做起。只有关注官兵“心尖”上的需求,才能真正密切官兵关系,激发官兵矢志献身国防的持久热情和动力。
甘当成长“磨刀石”
“连长,今天的5公里测试,我争取打破你保持的连队纪录啊!”去年12月初,连队组织体能测试,上等兵小孔第34次向我发起挑战。看着小孔自信的笑容,我快速按下了秒表的按钮。
记得小孔刚来连队时,由于在新兵营训练成绩排名靠后,几个班长都不想要他,生怕小孔影响班里的整体训练成绩。为了让小孔尽快融入连队,我将他分到训练成绩最好的一班。
然而,仅仅过去一周,一班的训练成绩就跌到了连队倒数第二,这让一班长伍涛十分犯难。我想,如何帮助小孔提高训练成绩,还是要到班里听听战士的意见。于是,我为小孔拟制了一份训练计划表,到一班请战士们提意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打开话匣子,分享自己的训练经验,提出的意见建议都很实用,伍涛当即表态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在平时的训练中,我站在排头与战士们一起训练。训练间隙,还主动向成绩靠前的新兵发起挑战,和大家打成了一片。战士们训练热情高涨,小孔的眼睛里也仿佛放着光。
一个月过去了,一班的整体训练成绩跃升到连队第三名。看着小孔大幅提高的成绩,大家纷纷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小孔还不断自加压力,各项训练成绩在新兵中凸显出来。他从训练中逐渐找到了自信,也得到了战友们的认可。
去年夏天,小孔第一次向我发起了挑战。看着他信心满满的样子,我接受了他的挑战。在武装5公里越野奔袭中,我始终跟在他的身后,在离终点400米处我突然加速,成功超越。挑战结束后,小孔主动向我取经,我也将这些年的训练经验和盘托出,小孔听得十分认真。
第二次、第三次……小孔已经习惯了向我发起挑战,我也像磨刀石一样,不断让他的刀刃越来越锋利。
作为一名从战士提干的老兵,战士们对我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比起连长的身份,我更像他们的老大哥。尤其是在训练方面,很多战士都以“超越我”为荣,这也督促我时刻警醒自己:继续练好过硬本领,才能在官兵心中树好带兵人的样子。
做正能量“段子手”
“今天,先给大家讲讲上周营里比武的逸闻趣事……”上周的政治教育课上,我将营里比武中发生的故事以“小段子”的形式编入教案,官兵听得十分“起劲”,不时地热烈鼓掌。
对于连队指导员来说,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是一个重难点问题。记得第一次登上讲台时,我拿出准备了近一个月的“精品教案”。然而,授课效果十分不理想,战士们说我讲的内容太“高大上”了,距离基层实际和官兵生活还有“好几条街”。
刚开始,我以为是战士们对理论学习心存畏惧、存在短板。但是一次营里组织理论授课,连队3名士官的授课都取得了较高的分数。这才让我清醒认识到,原来是自己没有讲到战士们的心里去。
随后,我便主动改变授课风格,讲课素材也从书本内容变成了战士的日常工作生活。从身边人身边事入手,让战士的日常生活成为编写教案的“源头活水”。不仅如此,我还充分运用多种软件,图片、视频、音频齐上阵,让官兵每次听完课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开展法制教育时,我将网上下载的十多个视频剪成了一段流行的短视频,让大家喜欢上法制课,对课上的典型案例了然于心。
其实,对于基层官兵而言,并不欢迎晦涩艰深的理论,在教育中有触动他们的“泪点”“趣点”“触点”更重要。为此,我在网上收集了很多热门的“段子”,并将这些“段子”改头换面引入教育课堂,以战士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播,让整个课堂充满趣味。
如今,智能化信息化正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如果只拿着书本照本宣科,肯定跟不上官兵的脚步。作为基层带兵人,只有树立起“互联网+”的思维,才能真正与官兵的思想同频共振。
人人都是“智多星”
“营长,关于教练员集训我有几条建议……”前不久的一天晚上,连队已吹响熄灯哨,正当我准备加班时,道路二连四级军士长吴楠找到我,将自己整理的有关教练员集训的方案建议放在我的桌上。
还没安排任务,为何连队战士能主动提建议?这得益于为战士们畅通了建言献策的绿色通道,将问计于兵融入日常工作生活,当好他们的“倾听者”。
“维和英雄”申亮亮是我们营的光荣一兵。去年国庆节前,当得知申亮亮荣获“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后,全营官兵十分激动。申亮亮生前所在班的班长吴涛,虽然远在马里执行维和任务,但他还积极建议营里设立“申亮亮示范岗”。
第二天,我在营党委会上提出了吴涛的建议,得到大家一致赞成,“申亮亮示范岗”很快正式挂牌。晚上,我将挂牌的视频发给了吴涛,吴涛连连称赞。
记得刚到营里时,大家对我有一些畏惧心理。虽然表面上我在营里很有威信,但实际上与官兵的距离还很远。因此,在很多工作中,我并未真正了解战士们的内心想法,机关几次进行满意度测评,我在旅里的排名都比较靠后。
我开始逐班逐点走访,训练场、炊事班、学习室都是我和战士们交流互动的地方。在与大家交流中,我了解到问题所在。很多战士对单位建设和发展都有很好的建议,我也认识到,只有多问计于官兵,才能真正实现群策群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两个、三个……半年过去后,全营近八成的战士都向我提出了意见建议,战士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我们把好的意见建议融入工作训练中。慢慢地,官兵反映问题的少了,主动克服问题的意识变得更强了。
前不久,当我了解到一名士官正在捐助驻地的贫困学生,便主动找到他,表示与他一同捐助。看到我的态度十分坦诚,这名士官将捐助贫困学生的情况讲给我听。周末,我和他一起前往贫困学生家里探望,看到我们,受助的学生和家长也十分激动。
随后,我便在教育课上,将这名士官资助贫困学生的故事讲给了全营官兵,大家听后十分感动,纷纷赞扬他的行为是传承申亮亮精神的最好体现。
(责编:陈羽、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