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FF对外展示了从首款计划量产车FF91的外观、内饰设计、试生产实验工作室等,从公司首席执行官、到设计、量产、电机、产品等负责人全数亮相。FF试图用这样的一次前所未有的活动,向外界宣告:“后贾跃亭”时代,FF的造车故事,还远未划上句号。
腾讯新闻《潜望》 纪振宇 9月19日发自洛杉矶
本月初,一直广受关注的电动车初创公司FF对外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贾跃亭卸任CEO一职,转而出任这家他所一手创办公司的CPUO(首席产品和用户官),同时,CEO一职由在传统汽车制造行业有着多年丰富经验的毕福康接任。
贾跃亭的离任,意味着这家自成立以来一直风波不断的“新造车”势力,正式进入“后贾跃亭”时代,这家命途多舛的公司,又将迎来怎样的“未来”?
19日,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s,以下简称FF)组织了一场媒体活动,对外展示了从首款计划量产车FF91的外观、内饰设计、试生产实验工作室等,从公司首席执行官、到设计、量产、电机、产品等负责人全数亮相,作为受邀媒体之一,腾讯新闻《潜望》全程参与了这一次FF自成立以来最公开、透明的活动,不仅试乘了已经配备全部内饰的试量产车FF91,还深入被FF称为“未来实验室”Futuristic Testing Lab (FTL)的试产车间,全面了解这家公司正式量产前的各方面经营状况,FF试图用这样的一次前所未有的活动,向外界宣告:“后贾跃亭”时代,FF的造车故事,还远未划上句号。
图
接班贾跃亭:并不意外的决定
德国人毕福康接任贾跃亭出任FF首席执行官的消息,让许多人感到意外。对于关注新造车行业的人来说,毕福康的名字在过去几年和另一家新造车势力---拜腾联系在一起,作为拜腾的联合创始人,毕福康将自己在宝马集团多年的造车经验带了过来,但就在拜腾对外亮相了两款电动车型,并在为实现量产而冲刺时,毕福康却突然离任。
在当天的活动上,毕福康在接受腾讯新闻《潜望》采访时透露,自己离开是由于拜腾在B轮融资后,发展目标和方向受到投资者的影响很大,已经与自己的目标产生了一定的分歧。
对于加入FF,毕福康对《潜望》表示,对他个人来说并不意外,事实上,他与贾跃亭在4年前就相识,当时两个人在香港碰面,贾跃亭向毕福康讨教在他传统造车领域的经验,并盛情邀请他担任自己刚创办不久的FF公司的首席技术官(CTO),但当时毕福康已经有意致力于创办拜腾的相关工作,因此婉拒了贾跃亭的邀请,但此后双方一直保持着私人的联系。
谈到对贾跃亭的印象,毕福康对腾讯《潜望》说,他个人“很喜欢这个人”。
“我不管他过去传出了多少负面的消息,但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有担当、可靠的人。”毕福康说。
他表示,贾跃亭通过抵押个人的股权来还债的行为让人敬佩,“他在重建自己的个人信用。”毕福康说。
在9月3日FF在发布的一份声明称,贾跃亭在过去两年来通过多种方式已陆续偿还超过30亿美金的国内债务,此外,他设立还债信托基金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快彻底解决债务问题。
毕福康表示,自己多年的传统汽车制造业的经验与贾跃亭在互联网数字化方面的经验结合在一起,是这个行业里独一无二的。
“和其他同样宣称做生态的新造车创业公司相比,我们的优势是:内容已经在那儿了,”毕福康说,“YT(贾跃亭)曾经成功打造过数十亿市值的公司,乐视的遗产就在那里,他的成功所有人都看到过。”
贾跃亭不再参与融资活动
在回答腾讯新闻《潜望》提出的“贾跃亭目前是否还在积极参与公司的对外寻求融资活动”这一问题时,毕福康表示,卸任CEO一职后,贾跃亭已经不再参与公司的融资活动,而由自己全权负责融资相关的事务,贾跃亭已经将目前的工作重心放在公司的产品和用户体验上,这也与贾跃亭在公司的“首席产品和用户官”的新职位相符合。
毕福康说,最终决定加入FF,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思考了很久做出的慎重决定。他甚至说,“这将是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
毕福康坦承,过去的几年对于FF来说,非常艰难,一系列的负面事件令外界一谈到FF便充满了质疑,但他从公司内部角度来看,他却能发现一些能够达到成功的“潜质”。
“我们(FF)有技术、有人、有商业模式、有商业策略、有未来愿景,”毕福康说,“唯一缺乏的是执行和专注,而这正是我所能带来的。”
毕福康表示,目前对于FF最大的挑战在三个方面,一是之前人员流失严重,需要尽快让急需的人员到位,但对于这一点他表达出了十足的信心。
“当我加入FF的消息传出后,已经有许多人主动通过各种方式找到我,表达出希望加入的愿望。”毕福康说。
他表示,尽管遭遇到大量人员流失,但留下来的员工是真正坚信公司愿景,有激情去实现梦想的人,目前FF在全球仍有约600名员工,其中一半员工的工作地点位于加州。
第二是资金,他表示这也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所有事情都具备,只差钱了。”
第三是尽快让产品实现交付,毕福康说,让我们的产品进入市场,是重新赢得信任和树立品牌的重要一步。
再次强调“不是一家汽车公司”
尽管作为一名有着超过20多年传统汽车行业经验、深谙行业规则的“老兵”,毕福康在谈到FF时却一再强调,这并不是一家汽车公司。
“传统的汽车厂商,将车辆交到消费者手中就完成了整个流程,”毕福康说,“但对于FF来说,将产品交到消费者手中只是第一步,未来车辆将通过网络不断升级迭代,实现更多功能。”
毕福康说,FF想要达成的,是成为一家“共享出行”(Shared Mobility)服务公司,注重产品和用户体验,不靠卖车赚钱,而是靠服务和生态。
(FF首席执行官毕福康讲解未来公司收入构成)
他在活动上展示了公司未来营收计划的图表,计划到2030年,公司的收入结构为47%来自于汽车销售,25%来自于共享出行服务,18%来自于互联网、软件、人工智能和服务,10%来自于技术和系统销售,与之相对应的,当年的息税及折旧摊销前运营利润(EBITDA)为20%来自于汽车销售收入,33%来自于共享出行服务,35%来自于互联网、软件、人工智能和服务,12%来自于技术和系统销售。
从FF的这一预期的收入结构中可以看出,尽管汽车销售收入仍占最大比例,但利润率却不及来自于服务和共享出行的业务,毕福康说,未来这一趋势还将变得更为明显,汽车销售收入的比例进一步下降,进一步兑现其“不是一家汽车”公司的定位。
毕福康在演讲中甚至列举了特斯拉、谷歌、苹果和Uber这四家公司进行对比,称FF未来将是这四家公司的“合体”:即通过电动车这一载体,借助对数据的优质处理,提供最佳的共享出行的用户体验。
“这些都是我们致力于去实现的,”毕福康说,“只是不得不 承认,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最公开、透明的一次对外展示
当天FF所组织的活动,开放和透明程度前所未有,包括腾讯《潜望》在内的多家参与到此次活动的媒体,除了进入到FF位于洛杉矶的总部办公区域内,还得到了深入到汽车试量产车间的机会,对于车辆从最初的外观、内饰设计、到电池组成、电机、逆变器等关键部件的装配,到最后制成预量产车,形成了第一手的最直观的体验。
在被FF称为“未来测试实验室”(Futuristic Test Lab)的试生产车间内,整台FF首款计划量产车FF91的几乎所有关键部件的生产组装过程,在这里都能够看到,包括电池组、可变平台架构(Variable Platform Architecture )、电机、逆变器等,在这里成列着至少10辆以上的FF预量产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