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理想汽车近日发布 2021 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财务报告,至此,包括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在内的造车新势力 Q1 财报已全部出炉。
在国内新能源市场蓬勃发展之下,并且特斯拉在国内增长势头放缓情况下,这三家新势力的成绩单如何?对后市影响几何?
在财报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交付量。综合数据显示,蔚来 Q1 交付量首次破 2 万,继续领跑。李斌的表态也略带自豪:“2021 年伊始,蔚来在第一季度创下了 20060 辆的新季度交付量纪录,同比增长 422.7%。”
小鹏各个方面都可以用“稳定”来形容。理想交付量则环比减少 13.03%,是造车三巨头中,唯一一家环比增速为负的企业。与此同时,财报显示,在上一季度实现盈利后,理想 Q1 转为亏损。净亏损达 3.6 亿元,同比扩大 366.9%。
不难看出,理想汽车与另外两家的差距并未缩小。与此同时,在造车热潮中,市场的目光也发生着变化。
增长放缓:理想汽车环比负增长净亏损同比扩大 366.9%具体来看,Q1 财报显示,理想汽车交付量为 12579 辆,同比增长 334.4%,环比减少 13.03%;小鹏交付量为 13340 辆,同比增长 487.4%,环比增长 2.9%;蔚来交付量为 20060 辆,同比增长 422.7%,环比增长 15.6%。
在其余两家同比增长均破 400% 之际,理想汽车不到 350%,差距被进一步拉大。而在环比增速中,仅有理想为负数,达 - 13.03%。
而这也直接影响着造车三巨头的财务数据。
财报显示,截至 2021 年 3 月 31 日,理想汽车 Q1 总收入为 35.8 亿元 (5.457 亿美元),较 2020 年 Q1 的 8.517 亿元增长 319.8%,较 2020 年 Q4 的 41.5 亿元下降 13.8%;理想汽车 Q1 净亏损 3.6 亿元 (5490 万美元),而 2020 年 Q1 净亏损 7710 万元,同比扩大 366.9%,而 2020 年 Q4 净收益 1.075 亿元。
小鹏汽车 Q1 总收入则为 29.509 亿元 (4.504 亿美元),较 2020 年 Q1 的 4.121 亿元增长 616.1%,较 2020 年 Q4 的 28.514 亿元增长 3.5%。小鹏 Q1 净亏损 7.866 亿元 (1.201 亿美元),而 2020 年同期净亏损 6.498 亿元,2020 年 Q4 净亏损 7.874 亿元。
蔚来 Q1 总收入为 79.823 亿元 (12.183 亿美元),较 2020 年 Q1 的 13.72 亿元增长 481.8%,较 2020 年 Q4 的 66.411 亿元增长 20.2%。蔚来 Q1 净亏损为 4.51 亿元 (6880 万美元),较 2020 年 Q1 减少 73.3%,较 2020 年 Q4 减少 67.5%。
另一方面,理想 2021 年 Q1 毛利率为 17.3%,而 2020 年 Q1 和 Q4 的毛利率分别为 8.0% 和 17.5%;小鹏 2021 年 Q1 的毛利率为 11.2% ,而 2020 年 Q1 和 2020 年 Q4 毛利率分别为 - 4.8% 和 7.4%;蔚来 2021 年 Q1 的毛利率为 19.5%,而 2020 年 Q1 和 2020 年 Q4 的毛利率分别为 - 12.2% 和 17.2%。
此外,研发的持续高投入,被认为是造车新势力未能实现自我造血的主要原因。财报显示,理想、小鹏、蔚来在今年 Q1 的研发投入分别约为 5.15 亿元、5.35 亿元、6.87 亿元,研发费用在整体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 14.41%、18.13%、8.61%。
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李想更是表示,未来还会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2021 年研发费用会增长至 30 亿元。
相比之下,特斯拉已连续 7 个季度实现盈利。财报显示,特斯拉 Q1 营收 661.51 亿元 (103.89 亿美元),同比增长 73.58%,其营收规模约为理想汽车的 18.5 倍、小鹏的 22.4 倍、蔚来的 8.3 倍;Q1 净利润 4.38 亿美元,与造车三巨头对比鲜明。
截至 2021 年 3 月 31 日,理想汽车现金和现金等价物、限制性现金、定期存款和短期投资余额为 303.6 亿元 (46.3 亿美元);小鹏为 362.01 亿元 (合 55.254 亿美元);蔚来则为 475 亿元 (73 亿美元)。
弯道超车:发布新车、扩大产能之余需注意侧面压力近期,特斯拉负面不断,尤其是女车主上海车展期间维权,包括后续接连数起安全事故,让一众造车新势力看到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就在财报发布的前一天,理想汽车发布了 2021 款理想 ONE 车型,新车在车辆配置、续航里程以及自动驾驶方面均有所升级,并将于今年 6 月 1 日开始交付。
近日,一份疑似顺义区政府的资料显示,理想汽车将投资 60 亿元接手北京现代顺义基地一工厂,依托原北京现代一工厂厂房及土地资源,打造理想汽车全球旗舰工厂。该项目计划 2023 年投产,2024 年工业产值达到 300 亿元。
对该上述消息,理想汽车回应称:未收到消息,不予评论。
在 2021 年上海车展上,小鹏汽车携旗下第三款产品,全球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智能汽车 —— 小鹏 P5 亮相。据了解,小鹏 P5 预计 2021 年四季度开启交付。
近日,有媒体报道,蔚来或推出入门级子品牌,首款车型英文名为“Gemini”,中文名为“双子星”。并且已经在合肥启动新车型的开发,定位将低于现有 SUV 和轿车,计划年产 6 万辆;这款双子星或为蔚来汽车将要推出的入门级车型。
目前,蔚来旗下的车型售价都不低于 35 万元,因此,蔚来当前急需开发一款主力售价在 20 万元左右的主力车型,下探更广阔的市场,与蔚来品牌形成互补。
然而伴随上汽、北汽、广汽、东风等传统车企的转型。2021 年,造车也近乎成为科技企业的标配,华为、百 度、小米、联想、360、滴滴、OPPO、创维、格力、美的相继宣布造车相关消息。
这对于造车三巨头来说,无疑形成了巨大的侧面压力。
2021 年 4 月,造车新势力销量数据显示,哪吒汽车销量 4015 台,紧随蔚来、理想、小鹏之后。从增速来看,环比增长 23.7%,同比增长 532%,双双位列造车新势力第一。
造车遇冷?市值“腰斩”、机构清仓热钱涌向细分领域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最终也在股价上得以体现。截至发稿,理想股价为 23.3 美元,市值为 210.78 亿美元;小鹏股价为 32.13 美元,市值为 257.83 亿美元;蔚来股价为 38.62 美元,市值为 632.8 亿美元。
其中,以收盘价计算,理想已从最高点的 43.96 美元跌去 47.0%,市值蒸发 186.9 亿美元;小鹏从最高点的 72.17 美元跌去 55.48%,市值蒸发 321.3 亿美元;蔚来从最高点的 62.84 美元跌去 38.54%,市值蒸发 396.85 亿美元。
至此,造车三巨头市值相比高点近乎“腰斩”,合计蒸发市值为 905.05 亿美元。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就表示,整个新能源行业预期增速放缓,资本泡沫退潮,股价逐步回调。“特斯拉更多被当做科技公司,而非汽车制造商。除去出售碳积分收益,特斯拉仍处于亏损状态,而且降价带来的销量增长不具有持续性。理想也仅实现季度盈利,全年仍处于亏损状态。小鹏销量增速放缓。新能源车企还处于发展阶段,与传统车企相比,市场体量较小,估值存在一定水分。”
而伴随着地方政府的电动车消费鼓励政策到期,新补贴额度的进一步退坡,以及“缺芯”导致的芯片价格上涨,都助推着造车新势力的成本上涨,而这也将影响着其股价。
而在造车三巨头股价波动的同时,机构正在清仓。
2 月 13 日,高瓴资本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布了 2020 年四季度末的美股持仓情况。数据显示,2020 年三季度末,高瓴资本持有蔚来约 241 万股、理想汽车约 160 万股、小鹏汽车约 90 万股。同年四季度末,高瓴资本不再持有上述新能源汽车公司的股权。
与此同时,比亚迪方面确认,高瓴资本以 2 亿美元参与了比亚迪股份的最新一轮定向增发股票的购买,而且是一开始就拟以更高金额参与认购。
这一变化也预示着,资本市场正在主机厂之外,寻找新的机会。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自动驾驶行业的融资为 60 起,经披露的融资总金额达 436.3 亿元,相比于 2019 年的 184.2 亿元,同比增长 136.8%;而今年仅前两月,该行业的投融资事件就已达到 24 起,披露投融资总金额为 176.4 亿元。
进入 2021 年以来,文远知行、驭势科技、小马智行、图森未来、智加科技等自动驾驶相关公司以及地平线等芯片公司持续获得新一轮融资。
此前,新能源汽车已连续 7 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其中 2017 年使用的是“清洁汽车”一词),且多次提及,是汽车行业的年度关键词。而在今年 3 月 5 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新能源汽车首次缺席,但与之相关的充电桩、换电站和电池回收利用,都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中。
有报道指出,预计在 2021 年,仍会有多家车企加入换电推广大军,“充电 + 换电”将成为未来并行的两大模式。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模式和业态也将呈现出更多元化的趋势。
相关分析师也表示,“新能源汽车的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整车厂需要与外部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默契配合,实现软件系统(辅助驾驶、车载操作系统)、’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等深度合作。细分子领域的龙头上市企业还有不小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