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里,我国 5G 基站建设总量超过 80 万个,深圳、北京等多座城市实现 5G 网络全覆盖,5G 用户数超过 2.5 亿,与此同时,5G To B 相关工作在 2020 年也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展了一整年。
华为常务董事、运营商 BG 总裁丁耘今日在华为 MWCS 媒体预沟通会上释放出了一个消息。
2020 年我们做了 3000 多个行业应用,其实准确的说我们做了 3000 多个,各个方向我们做了各种试错、回答是否真的有价值,我们要判断 5G 在哪些行业有商业价值、社会价值……
过去一年里,5G 网络建设颇具成效,而要真正在 To B 领域从 “样板房”走向规模化复制,还需要更多能力。
2021 年,华为在 5G To B 规模化商用和 5.5G 技术研发上也做了两手准备。
5G To B 规模化商用5G 网络高可靠、低延时等种种特性,为 To B 场景应用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然而,有别于 To C 场景应用,To B 场景对 5G 网络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日常生活场景中,即使应用了 5G 网络,你的手机偶尔也会出现打不通电话,如果你用测速软件测试网络,有时候可能是 500M,有时候却又成了 800M。
在工业场景中,设备对网络带宽、延时的不确定性容忍度很低,甚至会对网络可靠性提出 4 个 9(99.99%)、5 个 9(99.999%)的要求。
2019 年 6 月,在上海移动通信大会上,华为和中国电信联合提出 “超级上行”解决方案,在同等频率下把上行的速率提升了 1-3 倍。
To B 领域对确定性的强需求,同时也使 5G To B 商用有了与 To C 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例如,4 个 9 和 5 个 9 价格不同,20 毫秒时延和 50 毫秒时延价格也不一样。
丁耘指出:
5G To B 不是一个能够完全由华为 + 运营商来实现的,而是需要更多行业合作伙伴。
在过去一年里,我们具备了网络能力,我们的运营平台、运维平台、生态合作伙伴聚合平台在今年也即将发布,有了这些,我们才具备从 “样板房”走向规模化复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