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春晚融合传统与新潮
依托发达便利的现代技术手段,传统文化在当代逐渐寻找到了新的展示空间,新潮文化则获得了面向更广受众人群的展示机会。但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找平衡点,如何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厚重的传承积累优势以及新潮文化传播力强、受众活跃度高的优势,整合二者优点来创作文艺精品,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广电工作者共同面对的一道现实课题。
针对这一课题,综合广电行业发展中综艺节目所呈现的新态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推出的《我要上春晚》及《直通春晚》系列节目,以新锐节目形式打通了传统与新潮之间的界限,为二者提供了覆盖较广受众群体的展示平台。全新的节目编排策划与精心选择的内容也还原了文艺形式背后的时代风貌,体现着文化自信的力量。
融合呈现逐渐成为传统文化与新潮文化共同发展的趋势所在。《我要上春晚》以及《直通春晚》通过自身平台优势与策划能力,为这一发展趋势提供了实现的可能与实践的平台。在《直通春晚》第一期中,时代少年团的表演《青春的起点》就刷新了观众的欣赏体验。这场表演以现代流行风格的歌舞唱跳为主,通过少年们的演绎传递青春正能量。同时,节目的编排也结合了国风艺术,多媒体效果中的花灯、祥云,以及两侧伴奏的古筝伴奏,这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少年朝气的表演中,所带来的是惊艳,也是文化传播的新可能。另一个组合团体“无限少女”也在舞蹈串烧《中国话》中运用京剧鼓点作为开场,紧随其后的说唱、极具创意的中国风舞美效果也获得了嘉宾的肯定。
第三期节目中王以太、刘美麟演唱的《故乡的云》将老歌新唱,既有对经典歌曲恒久魅力的展现,也有年轻观众喜爱的说唱内容。经典作品的魅力在不同时期仍能深入人心,新潮的形式也为其焕发全新活力提供了可能。
将传统苗族舞蹈和现代街舞结合的摩爵舞团是第四期节目中的亮点,他们表演的《丹寨凤鸣》既有民族文化元素,也有现代艺术基因。还有《我要上春晚》常规节目中水果星球乐团将唢呐、贝斯、架子鼓、冬不拉一齐演奏,以及青岛“xuan了”室内合唱团在合唱《莫吉托》时加入中西乐器演奏等都让人耳目一新。
让古典焕发新生,给新潮丰富内涵,是节目带给观众的惊喜。创作者们在追求新潮文化的同时,也保持着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与探索,积极学习、积极表达,这更加值得肯定。这也从侧面印证着在当代,广大人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与自信程度正日益提升。
融合是新潮与传统的发展路径之一,但也不能否认各类艺术样式的本体表达所具备的生命活力。《我要上春晚》及《直通春晚》所容纳的节目类型众多,给予各类节目走入大众视野的机会,多种节目形式体现时代风貌,对文化艺术发展所起到的积极正面作用较为深远。
杂技、魔术、歌曲这些观众喜闻乐见的节目类型均有佳作。大连杂技团的《蹬伞·盛世》运用西方芭蕾舞形式重新编创,兼顾技巧性与艺术性;杂技《如果爱》展现高超的肢体技巧;非遗杂技《百尺竿头》以及唯美的《飞云之下》也各具特色;任意变换纸牌的魔术《梦想的蝶变》、湖南祁东县启航学校留守儿童合唱团演唱的《快乐成长》、乌兰图雅描绘多民族大团结的歌曲《各族儿女心向党》等,都有了和更多观众见面的机会。
受青年群体喜爱的乐队表演形式也有新亮点。暖心的斑马森林乐队、活泼的牛奶乐队、加入传统民乐演绎流行歌曲的水果星球乐队等,满足了众多乐队爱好者的胃口。相声、小品也不负观众的期待,《最美劳动者》聊起了跑腿小哥忙碌又充满乐趣的生活;《半夜猫叫》用幽默的方式探讨了老人的情感问题……各类节目质量上佳且丰富多彩,成就了《我要上春晚》及《直通春晚》的超高口碑,也助其获得了收视率的巨大成功。
多元的节目形式是观众需求的产物,也是时代心态的折射。更具包容性、更具接纳性的社会风气能够催生艺术创作的活力,也能极大地丰富艺术创作的可能。只有在包容接纳、持续创作的基础上谈文化创新、谈新潮与传统的融合,才是更具现实性的话题,才是文化自信的真正彰显。
我要上春晚,追梦要勇敢!随着精彩节目的不断呈现,最终哪位选手将站上总台春晚的梦想舞台?我们拭目以待。
(责编:宋心蕊、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