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和供应商,撑起了董明珠的手机梦

时间:2021-02-04 07:25      

“你为什么会想买格力的手机?”

当新浪科技在格力电器专卖店询问购买格力手机时,专卖店店长也显得有些匪夷所思,并表示格力手机只有内部人员在使用,线下门店没有销售。

格力涉足手机业务已超五年,推出过数代产品,但都不温不火。甚至有格力供应商向新浪科技表示,被强迫购买格力手机,最终只能半价二次出售。

实际上,涉足手机业务的家电企业不止格力,TCL、海信、康佳等家电品牌在手机领域都曾进行过尝试。虽然销量惨淡,但在万物互联的大趋势面前,谁都不敢轻言放弃手机这个核心入口。

只不过是,在智能手机行业的份额越来越集中在华米 Ov 这四家主流厂商手中时,这个坚守是否还有意义?

销量惨淡 还涉霸王条款?

格力手机业务正式对外曝光是在 2015 年。当时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一场演讲上突然宣布,格力手机已经做出来,自己已经在使用。

更早之前的 2013 年,董明珠与小米董事长雷军立下 10 亿赌约,看五年内小米营业额是否能超过格力。此后,董明珠频频呛声小米,“我要做手机,分分钟,太容易了”、“做手机肯定会超小米”、“格力手机卖 5000 万部还是 1 亿部都不是问题。”

不过目标远大,落地很难。

格力手机一代的董明珠定制版开机画面,劝退不少网友,配置上更是落后于主流手机厂商的产品;2016 年格力手机二代发布,搭载骁龙 820 处理器,配置相比一代有所提升,但定价却高达 3599 元;2017 年,格力色界手机对外亮相,仍旧搭载骁龙 820 处理器,售价 3200 元;2019 年,格力手机三代发布,采用当时落后已久的骁龙 821 处理器,售价仍旧高达 3600 元。

从格力几代手机来看,配置落后却售价高昂成为最主要的问题。此外,格力手机从未举行发布会,而是依靠董明珠一人的发声进行宣传,在渠道上也鲜有布局。

就在外界认为董明珠的手机战略已经失败时,她却反驳手机业务需要有一个培育的过程,“我们的研发团队在逐步形成,也建立了自己的技术,大家认为市场上没人买就是失败了,我并不这样认为。”

2020 年 12 月,格力旗下首款 5G 手机上架。与此前不同的是,这次董明珠将产品品牌由格力手机更改为大松手机。大松手机采用骁龙 765G 处理器,售价 2699 元起,相比前几代可谓良心定价。

不过,大松手机目前也仅在 “格力董明珠店”线上平台售卖。新浪科技前往多个格力电器专卖店,以及中复电讯、苏宁易购等综合线下数码卖场,都未见到有格力手机的踪影。

一位格力电器专卖店店主向新浪科技表示,格力手机目前多是格力员工、经销商、供应商等内部人员在使用,“我们的空调安装工人用的多,因为要安装格力内部的派工软件,解码需要用。”她说。对于新浪科技表示想体验一下格力手机时,她十分吃惊的问道,“你怎么会想用格力的手机呢?”

李贤(化名)是格力的供应商,他向新浪科技吐槽,格力手机除了自己员工用,大多都压货给了供应商。他透露,供应商与格力签合同时,必须按照合同金额相应的比例购买相当数量的格力手机,否则就不予签约。

“格力什么产品都造,比如手机、充电宝、加湿器…… 有些别人卖几十块的他们卖几百块,然后专门卖给员工和供应商。员工过年不发年终奖,用格力产品抵扣;新入职的员工也要先买台格力手机。”李贤说,由于格力手机的使用体验并不好,公司购买来的产品只能通过二手电商平台低价处理掉。

新浪科技在闲鱼上看到,众多全新未拆封的大松 5G 手机,标价均在 1000-1500 元左右,相比 2699 元起的官方售价便宜了一半。

一位曾自费 3600 元购买格力手机三代的用户向新浪科技分享了她的使用体验。系统卡顿,玩游戏断触,拍照不清晰,种种体验都十分糟糕。“买啥手机也别买格力,格力手机配置还有点料,但使用起来就是一个字:烂。”

万物互联 难言放弃

据新浪科技统计,目前 “格力董明珠店”一共有四款型号的大松 5G 手机在售卖。截止 2 月 2 日,该款产品的累计销量为 6328 台。

上架两个月销量仅 6000 余台,按照这个销售情况预计,大松 5G 手机一年的销量也只有 3-4 万台。这与当初董明珠立下的 flag:5000 万台,1 亿台,华为第一格力第二等目标相差甚远。

但即使如此,董明珠对于手机业务仍未言放弃。

在大松 5G 手机的官方页面宣传中,就着重强调了智慧互联功能。自定义功能键可以通过单击、长按、双击定义不同功能,不仅可以打开语音、红外及常用工具,还可自定义控制智能家居设备;解锁手机屏幕即可发现智能设备,一键可同时完成 5 个设备配网。还可通过语音助手或格力 + App 互联格力智能家居,实现家庭全场景智慧互联;在负一屏的智能家居快捷窗口及快捷控制面板,可以一键遥控智能家居。

不难看出,大松 5G 手机的这些智慧互联功能正是华米 Ov 这些手机厂商正在着力打造的智能家居体验。

在智能手机增长见顶,以及 5G 带来的万物互联新场景之下,手机厂商们纷纷加大了在 IoT 方面的布局。小米打造了米家,华为推出了 HiLink 和鸿蒙,OPPO 和 vivo 也在搭建各自的 IoT 生态。

根据小米 2020 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在 IoT 方面,截止 2020 年 9 月 30 日,小米 AIoT 平台已连接的 IoT 设备 (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计算机)数量达到 2.89 亿台,同比增长 35.8%;米家 App 的 9 月月活用户数达 4310 万,同比增长 34.2%。

对于格力这类的传统家电企业而言,如果任由这个趋势下去,智能家居的核心入口无疑将被手机厂商绝对把控。

实际上,家电企业在这个趋势下也进行了多种尝试。比如加入手机厂商打造的 IoT 生态,就要遵循其制定的 IoT 协议,久而久之家电企业就会沦为产品定制方的角色;越来越多的家电企业在凭借自身的家电产品,打造自己的 IoT 平台和 App,比如格力的格力 +,海信的慧享家,康佳的智能,TCL 的智慧家居等。

对于格力、海信、康佳、TCL 等厂商而言,虽然手机业务的体量已经几乎被市场忽略不计,却也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战略级业务。

新浪科技走访的苏宁易购、中复电讯等线下渠道商现场负责人表示,现在渠道商售卖的大多是华为、小米、OPPO 和 vivo 等主流手机厂商的产品,老牌的 TCL 手机、海信手机,以及董明珠力推的格力手机,国内渠道多年来已经几乎没有了铺货。

以 TCL 为例,2019 年 TCL 通讯移动终端销量为 2780 万台,其中海外市场销量 2588 万台,这意味着其中国市场移动终端销量不到 200 万台。TCL 电子执行董事、CEO 王成向媒体表示,TCL 手机目前主要聚焦海外运营商市场,中国市场的产品先评估,再选择合适的进入时机,方案还在制订中。

跨界成风 转型何处?

实际上,对于格力在内的家电企业而言,最大威胁并不是手机厂商搭建的 IoT 平台,而是将业务直接拓展到了他们的腹地。

以小米为例,其在 2019 年成立了大家电事业部,开拓了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品类,这与以空调为主营业务的格力直接正面竞争。

小米、华为、OPPO 等大力投入的智能电视业务,也是海信、康佳、TCL 的核心命脉。更可怕的是,高端市场、海外市场,这些传统电视企业具备优势的市场,也正在被手机厂商们攻占。

转型自救成了家电企业们近年来的常态。

2020 年 6 月,TCL 电子以 15 亿元收购了 TCL 通讯 100% 股份。这一动作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加快旗下电视与手机业务的融合,试图减缓手机厂商入局电视业务带来的冲击。TCL 电子还将其电视机代工业务剥离,以避免内部竞争。

格力在拓展手机业务的同时,还开拓了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等全新赛道。不过从 2020 年半年报来看,空调仍旧贡献了格力 80% 以上的营收,格力的多元化战略目前而言还难言成功。

而除了手机之外,家电厂商们也在寻找更多的核心入口,以摆脱手机厂商的控制。比如电视厂商正在强化电视产品的 IoT 互联互通功能,一些家电厂商的冰箱、抽油烟机等产品甚至也加上了屏幕和 IoT 控制功能。

从目前来看,手机依然会是万物互联时代的主要入口。vivo 通信研究院院长秦飞此前曾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预测,即使到了 6G 时代,手机也不太可能被替代,同样会是将来的核心设备之一。

随着头部手机厂商的份额越来越集中,留给包括格力在内的家电企业在手机业务上成功反击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面向万物互联时代,推动自身家电设备的智能化进程,做好 IoT 设备与手机的互联互通体验,才是家电企业们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但董明珠似乎并未死心,她曾放言格力手机也会跟进 5G 和折叠屏的大趋势。目前格力的 5G 手机已问世,下一个需要兑现的折叠屏产品,会在何时亮相?又能否为董明珠寄予厚望的手机业务,再添胜券?

杏彩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