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一平方米"特别节目:公众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广阔平台

时间:2021-01-07 10:10      

一平方米:公众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广阔平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和央视创造联合打造的《朗读者》第三季“一平方米”特别节目,已于央视综艺频道和综合频道先后播出。节目全方位呈现了今年10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武汉、厦门同步开启的72小时新媒体直播活动的精华内容,一经播出便感动了无数观众,获得了人们的喜爱,更由于其自觉从演播室走向城市街角亭,从传统电视屏幕转身新媒体,因此,也便自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

  一堂公众的教育与自我教育课

  “一平方米”指的是朗读亭的面积,地方虽小,承载却很大。在节目中,那些走进“一平方米”朗读亭的普通人,通过朗读活动讲述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个犹如发光的个体,让我们看到了善良、希望和爱。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平方米”的核心价值,在于它轻松实现了更大范围的公众教育,而且,它不仅是一次润物无声的公众教育,更重要的是推动了公众的自我教育,因而其意义远远超越朗读活动本身。

  当看到一个个公众走进“一平方米”,那种自我寻找和建立的瞬间仪式感,我被感动了。普通公众个体内心精神性的东西在这里被激发、被挖掘、被照亮。面对那种自我欣赏、自我提升、自我发现的欲望是那么的朴实,那么的急切,我为之动容了。我想,很多观众会跟我一样,观看节目的过程也是一次次被感动和净化的过程。董卿在这“一平方米”里,作为节目主持人,在与朗读者沟通的过程更像是普罗大众的精神朋友,她的影响力,使更多的人汇聚在这个平台,通过优秀文本的朗读,使自己变得优秀;经由高雅氛围的?染,使自己变得高雅。

图:董卿在“一平方米”直播活动中

  不得不说,就今天的社会教育层面来讲,自我教育其实缺失得比较多。大多数情况下,教育还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灌输,在真正自发的自我教育上,其实还缺乏来自公众自身的原动力。而在“一平方米”节目中,我们看到很多朗读者主动汇聚在这里,向往着、期待着走进朗读亭,通过朗读完成一次心灵的自我教化。这个价值太难得了,以致我认为,家庭、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都应该感谢这个“一平方米”节目。

  一次城市文化空间的发现和创建

  我们的城市建设得益于经济发展带来的极大红利,也使得文化设施建设不再阙如,甚至有很多还很高大上。但是,具有广泛影响、贴近生活和直抵人心的文化空间还不多,就像“一平方米”这样,占地不大,就像是城市客厅里的一处书角,一张课桌,董卿就像是课代表,更是稀缺。看到这样的高雅却寻常、日用而不觉的城市文化新空间,不禁为它欢呼。

  在“一平方米”节目中,朗读的过程分为“走进、走出、走向”。当然走进朗读亭、走上“一平方米”是核心部分,从朗读者讲述自己的故事,到朗读经典读本,再到与主持人的互动、沟通,都呈现得很好。但我更想看看“走出”朗读亭这一瞬间,在经历了朗读和沟通之后,朗读者“走出”一平方米,他们的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又如何带着这样的心灵净化走向生活和未来。如果说西方人从忏悔室里走出来的瞬间,是一种如释重负般的轻松和解脱,那么,走出朗读亭,是一种被感动之后的满足,是心灵、精神上的一种升华。其实,我认为这个状态需要被呈现,因为它很有价值,节目多花几秒钟的时间把每一位“走出”之时的状态表现出来,帮助公众完成一种精神的仪式,或者将“一平方米”打造成属于民众的仪式空间,我觉得这是非常必要的。

图:疫情期间在网友“云看护”下长大的小石榴一家走进朗读亭

  城市需要更多的文化滋养。“一平方米”说小很小,说大也很大,它不仅是城市的文化发现,也是城市的一种文化创造。有一句话说得好,“任何文化创造都是教化与灾难的赛跑”。“一平方米”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朗读如水,水利万物而善施教化。“一平方米”所创造的城市文化空间,承担了涵养市民精神、培育城市气质、?除社会戾气、提升精神品格的职责,帮社会纾解内心,助人们敞开内心,可以有效引导公众健康积极的心态,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教化。我认为这一教化,跑得很快,跑得很远,跑得很稳健。小小的“一平方米”,其实是社会的大舞台,短期看可能显现不出来,但长期看,一定会有外在和内在的改变,因此,需要久久为功,绵绵用力。

  一种文化品牌的融合创新

  从新媒体发端的“一平方米”特别节目,是《朗读者》第三季全媒体内容矩阵中的创新节目样态,也是总台首个小屏直播内容反输电视大屏的全新尝试。的确,《朗读者》播出两季以来,早已成为拥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品格,主体节目会有一些固化的东西,不那么容易改变。新一季如何创新突破,是大家一直都翘首以盼的。而从目前第三季看,当《朗读者》节目从演播室变成“一平方米”时,它完成的是一次从传播观念、用户意识到节目形态等多方面的蜕变。

  “一平方米”作为《朗读者》新的传播对象,完全具有了新媒体的属性。一是更为家常,它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二是具有极强的辨识度,“一平方米”的空间感,追求的是更小的传播单元,让人备感亲切和温馨,每一个节目在很小的空间里展现了广阔的天地人心;三是更加社会性,它具有更加开放性,小小平台却呈现着极为丰富的社会面,而这正是新媒体传播的力量和魅力所在。

图:位于厦门环岛路音乐广场的朗读亭

  这次以新媒体直播作为发端的“一平方米”,是在原有文化品牌基础上的延续创新,这个节目形态应该说延续得很恰逢其时,在今后的创作当中还可以继续寻求品牌独特性和融媒创新性的结合。据悉,在《朗读者》第三季的全媒体节目矩阵中,不仅有“一平方米”,未来还将推出“一万公里”,去远方倾听更多朗读的声音,值得期待。

  2016年新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实地调研时,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闻舆论工作要善于“成风化人、凝心聚力”,这既是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职责使命与文化担当,也是在当下中国发生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时刻,保持定力、增强自信,鼓励人们奋斗奋进、努力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近年来推出的一系列精品文化节目,以润物无声、成风化人的方式,推动了公众的教育与自我教育,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当叫响“一平方米”品牌。 (作者:光明日报社原副总编辑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沈卫星)

(责编:宋心蕊、燕帅)

杏彩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