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10月21日电 21日,国新办就“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将继续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以更大决心和更大力度,努力实现新的国家自主贡献和碳中和愿景。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加快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 来源:中国网 董宁
赵英民指出,中国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高能效,推进碳市场建设,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措施。“十三五”期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快速增长的局面,截至去年底,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18.2%,提前完成了“十三五”约束性目标。碳强度比2005年降低48.1%,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3%,都已经提前完成了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2020年目标。
二是重点领域节能工作进展顺利。中国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019年比2015年累计下降超过15%,相当于节能4.8亿吨标准煤,节约能源的成本,大约节约了4000亿元。中国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到60%,通过城镇既有居民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提升建筑运行效率,有效地改善了人居环境,惠及2100多万户居民。2010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销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车55%,目前中国也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最多国家。
三是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十三五”以来,可再生能源装机年均增长大约12%,新增装机年度占比超过50%,总装机占比稳步提升,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和未来电力增量的主体,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展迅速,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主体,截至2019年新能源装机在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当中占比达到55.2%,常规水电和抽水蓄能稳步发展,截至去年年底水电总装机在可再生能源总装机中占44.8%。
四是主动适应气候变化进展顺利。加强对适应气候变化领域的指导,在28个城市开展了气候适应城市试点工作,开展了三批共六个省区81个城市低碳省市试点建设,强化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统筹协调。完成了全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
五是积极地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坚持多边主义推动达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一揽子成果,和其他国家一道积极实施“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9月22日总书记郑重承诺彰显了中国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战略定力,以及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极大地提振了国际社会共同实施巴黎协定和推动疫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的信心,是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的新努力和新贡献。也为推动疫后经济可持续和韧性复苏提供了重要政治动能和市场动能。
赵英民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继续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以更大决心和更大力度,努力实现新的国家自主贡献和碳中和愿景。一是坚定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二是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深化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行动。加快推进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加快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切实提升气候治理能力,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中新经纬APP)
(编辑:熊家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