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社会对医疗健康的关注度大大提升。中国平安在9月22日首次全面披露医疗生态圈战略,与投资者分享医疗生态进展,展示未来增长新引擎。
党中央、国务院在2016年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升人均预期寿命,完善健康制度体系,并大力发展健康产业。这一纲领性文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更好保障人民健康作出了制度性安排。”
据了解,平安旗下12个实体各有侧重,“都在围绕医疗健康生态圈展开业务”,平安集团联席CEO陈心颖在投资日活动上表示,医疗生态潜力巨大,“不可能只是瞄准其中一点,必须要有长期、全方位的策略,才能充分渗透。”
“金融+科技”是民众对平安的通常印象,但目前这个标签并不全面,至少在医疗健康领域,历经多年历练,平安的布局和生态已然成熟,“医疗科技”的新标签正慢慢浮出水面。
追求精湛医术
“五年前平安说自己要成为一家科技公司,大家不相信,今天我说平安是一家医疗公司,大家也不相信”,陈心颖调侃道。
医疗健康已经成为金融业务之外,平安的又一驱动力,它不仅为平安创造了巨大的业务增量空间,还与平安业已成熟其他的核心业务相互促进。过去20年的医疗健康实践,使得平安已在这一领域游刃有余。
目前,平安的医疗生态圈聚焦三大战略方向,由旗下12家主体分别承担相关职能。第一是横向打通,从用户端获取患者流量、从支付端管理医疗机构,并为医疗服务提供方赋能。第二是纵向打通,一边服务政府撬动医疗资源,另一边利用科技建立竞争壁垒。第三是与平安的保险主业产生协同价值。
具体到医疗技术,面对中国医疗资源紧缺且分配不平衡的现实,平安希望一方面提升社会的疾病预防水平,另一方面力图也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
关于提升疾病预防水平,一个落地的案例是平安发布的城市公共健康指数。
这一指数以公共卫生机构的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天气、土壤、舆情等多样化的数据,从传染病、慢性病等几大指数切入,综合展示城市的整体健康状况。
不仅如此,平安还与国内重点城市合作,开发了基于特定病种的预测模型,力求做到提前预警。例如提前一周预测流行感冒的发病趋势,以便政府提前储备医疗资源。
陈心颖说,平安对疾病预测的精准度达到了95%。
在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上,平安做出了广泛而有效的探索:通过制定医疗健康服务标准,引入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协助医疗机构提升诊断治疗能力和管理效率。
例如,在影像筛查方面,平安旗下筛查产品覆盖了人体九大体系,支持CT、X光等多种检查设备,能减低误诊率和漏诊率。覆盖约3000种疾病的AI辅助诊疗系统,能给出智能诊断建议,同时推荐用药方案。这些平台为250万名患者提供了解决方案,帮助他们管理疾病。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平安积累了丰富的医疗数据,建立起全球最大的医疗数据库,不仅拥有3300万医学文献、18万药品说明书,同时还获得了约10亿条现实就诊数据,以完善疾病预测模型。
据了解,旗下向普通用户提供挂号、咨询等服务的平安好医生,目前已有3.46亿注册用户;2020年上半年日均咨询量约83万,月活跃用户6700万。
在线上,1800名自建医疗团队的医生与近万名外部签约专家一道,为患者提供服务;在线下,智慧医疗系统能为约90座城市的2万家医疗机构、近45万名医生提供解决方案,服务了全国约15%的医生。
同时,作为支付方,平安在商业保险领域遥遥领先,寿险客户约6500万人,健康险保费规模全国排名第一。在医保领域,平安同样领先,覆盖超过200个城市。
力求德术兼备
技术并非中性,它的运用离不开价值观的指导,只有正向的价值观,才能引导业务稳步向前。平安看重医疗健康领域的技术进度,同时也看重它对社会发展的正面影响。
平安一直默默耕耘,力图将先进技术和模式应用于乡村等不发达地区,以提升这些地方的医疗服务能力。2018年,平安发起精准扶贫项目“三村工程”,村医是重点方向之一。
这些做法,正是对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回应。
例如,平安在2019年推出“村医云”解决方案,为广西、江西、内蒙古等地的一万多名偏远地区乡村医生,提供了村医专属的手机应用、检测一体机及多场景远程培训等服务。
2020年,平安更是整合旗下医疗健康资源,启动“平安健康守护行动”,调度载有高端医疗设备和智慧影像系统的健康检测车,为西藏、云南等偏远地区的民众免费开展疾病筛查和问诊。
截至目前,平安帮助超过900家乡村卫生所完成升级,培训村医约11000人,义诊覆盖人群超过6.3万人。平安所打造的智慧医疗健康平台,将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带到乡村,提升了当地的医疗水平。
时间转到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政府与民众对更高效医疗服务的需求,更是凸显了平安多年所积累医疗技术能力的重要性。
第一,在宏观层面,平安赋能公共卫生系统,帮助应对流行病突发事件。
这套解决方案以公众的健康数据、环境数据和诊疗数据为基础,分析超过40个维度,做到提前7天预测疫情,精准预测死亡和感染,并可将这些数据和分析实时上报决策部门。
第二,在微观层面,平安向医生提供辅助诊断系统,帮助其快速处理病人问诊。
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平安的医学影像诊断系统在中国、北美和欧洲等地的医院大规模使用,针对肺炎的CT诊断模型大大提升了诊断效率,医生的影像诊断时间从15分钟降低至15秒。
平安智慧城市联席总经理兼首席战略官高孟轩表示,这套系统能确定肺炎病灶的位置和程度,诊断准确率超过98%。
不仅如此,平安的系统还可帮助医生搜索最新医疗文献、临床研究数据,帮助医生在社区中与同侪开展协同讨论。
第三,在药物研发方面,平安也帮助药企提升研究效率,管控生产质量。
例如,平安与日本制药企业盐野义(SHIONOGI)合作,帮助后者找到适当的药物成分,以研发治疗新冠肺炎的成熟药品。再例如,平安目前还与南京知名医院合作,利用技术快速识别、筛选合适参与临床试验的患者。
坚持医者仁心
事实上,无论是日益精湛的医术,还是将医疗服务带到农村的“健康扶贫”计划,都离不开平安在医疗健康生态圈的精细布局。
20年前,平安进军保险业,不断深耕,与医疗健康领域结缘。到2012年,平安进入医疗服务业,一边利用旗下基金,对医疗技术“广撒网”投资,一边“亲自下海”,建立“平安好医生”和“平安医保科技”等业务主体,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而到了2017年,平安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进入到最新的第三阶段,开始整合资源,构建医疗健康生态。
陈心颖表示,在这一布局的纵向协作上,一端是政府,平安力图为政府提供解决方案,以此撬动医院、医生和医药等核心资源,“通过政府进入医疗机构和药企”;另一端是科技,它通过科技赋能生态圈成员,建立竞争壁垒,凸显平安“差异化的核心竞争能力”。
而在医疗生态的横向协作上,在政府和科技这两端之间,平安则为患者、医疗服务提供方和支付方提供服务,力图深挖协同价值。
在患者端,平安抓住了用户流量,能影响其就医决策;在支付端,通过保险业务把控资金流向,管理医疗机构,进而影响用户;在医疗服务提供端,平安为医疗机构赋能,获取产品和服务利润。
目前,围绕医疗生态圈,平安已经建立起12家成员单位,完成了在政府、科技、患者、服务方和支付方等多个利益相关领域广泛布局。
作为平安五个生态圈中的重要一环,事实上,医疗健康生态圈与平安的金融生态,形成了 “双轮驱动”模式。
医疗生态有利于保险业务获客,15-20%的新增金融客户来自医疗生态圈;同时,医疗圈金融客户粘性更高,人均拥有3.1项金融产品,而其他用户为2项;此外,医疗圈金融客户在管资产也更多,人均1万元,而其他客户人均为5600元。
陈心颖说,平安整合保险与医疗产品,力图在医疗场景中,提供有温度的保险服务,“而不是冷冰冰的保险。”
平安预计,医疗健康市场将从2019年的6万亿元,增长到2030年16万亿元;在自身增长的同时,它还将为平安在金融资产市场的扩展,增添强劲动力。(牛广文)
(责编:许维娜、夏晓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