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和吴晓波频道的模式类似,未来的知识付费,其实和娱乐是一样的,喜欢听别人讲课就如同喜欢听别人讲相声一样,只要自己开心就好。商业模式早就打通了,叫知识付费电商平台也不为过。
15日晚间,北京证监局官网更新了一则辅导报告,报告显示,北京思维造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罗辑思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拟在科创板上市,辅导机构为中金公司,其中辅导前期准备已于2018年12月开始,至今年8月已结束,正式辅导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分别在今年9-10月、11-12月进行。
一份在2017年曝光的投资文件显示,罗辑思维拟以投前估值70亿元人民币进行Pre-IPO轮融资,融资总规模9.6亿元,新股增发规模预计3.7亿元,老股转让规模预计5.9亿元,参投机构有腾讯、红杉资本、英雄互娱等。
该文件亦披露了罗辑思维的营收数据,2015年、2016年和2017年Q1,罗辑思维的营收为1.59亿元、2.89亿元和1.51亿元;净利润为1860万元、4462万元和3805万元,对应净利率为11.7%、15.5%、25.2%。
罗辑思维旗下最成功的产品为得到App。若上市进展顺利,罗辑思维将成知识付费第一股。那么问题来了,你认为逻辑思维值多少钱?如何看待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以下是雪球用户的观点:
雪球用户@姓马:
1.未来知识付费一定是个趋势,大有所为。
2.逻辑思维有一定的市场的影响力,得到App的用户数也在稳定增长。
3.看好其未来及上市表现。
4.但这种商业模式对个人IP的依赖非常严重,一旦个人出问题,后果也很严重。
雪球用户@阳光灿烂2019:
个人觉得200亿。知识付费是大势所趋。
为什么用户会愿意对知识付费?按照正常的逻辑来看,人们愿意为有价值的东西来付费。那么罗辑思维的价值是什么呢?简单来说,用户对知识有需求,而罗辑思维刚好能提供知识。我们身处移动互联网时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知识大爆炸时代。互联网发展的非常迅速,甚至是每隔几天都会冒出一些新名词,比如AI、区块链、OMO等,没有人能够全部理解每个名词的含义,这个时候就容易出现焦虑的现象。
如果这个时候有人告诉你说,别害怕,我来跟你讲最新的东西。很多人都愿意付费。
这就是罗辑思维的模式了。
雪球用户@张彦张大侠:
和吴晓波频道的模式类似,未来的知识付费,其实和娱乐是一样的,喜欢听别人讲课就如同喜欢听别人讲相声一样,只要自己开心就好。商业模式早就打通了,个人觉的是没有问题的。叫知识付费电商平台也不为过。
雪球用户@躺赢君:
罗辑思维的用户付费意愿很强,产品本身成本不是很高。因为在业界的声望也有一定的护城河(不怎么宽)。我觉得商业模式是挺不错的。只是说科技含量确实不够,能不能上科创板这个就见仁见智了。科创是要搞注册制的,我觉得让这样的企业多上点大家有得挑,用脚投票这样长期对大家更有利。而不是天天炒现有的筹码天天报团,天天让人保护着。那样的市场是永远长不大的。
雪球用户@@luan_007:
知识付费是未来的趋势,付费的知识也是未来人们的刚需。
得到app里的课程有一定的价值。比如个人投资课,你用几个小时的时间系统了解一下投资是怎么一回事,相当于一个快速入门教程。最重要的是得到app会慢慢的讲人类各个学科的知识都纳入到这个app。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里面找到感兴趣的东西并通过一门课程入门。这就是他的价值。可能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并且是有一定权威或者资历的人来做,质量有保证。
答案里有个人说会买喜马拉雅里肖星财务课但不会买得到app的课程,他大概不知道为啥喜马拉雅的课程都卖199吧。
我觉得得到最大的敌人是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环境,毕竟网上盗版满天飞,正版的销量大受影响。
雪球用户@铁歌的读书圈
看好逻辑思维的商业模式,本质即知识电商的淘宝,电商三大形态,阿里巴巴实体电商,美团服务电商,剩下的就是知识电商了。知识电商可以作为电商最后一种形态。樊登读书类似知识电商的京东模式。
雪球用户@秋公子
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到底怎么样,我觉得取决于两点:一是未来的增长率。
二是竞争格局。
未来的增长率,又需要看两个数据:1新增购买人数,2 重复购买人数。
如果新增人数出现逐年放缓迹象,而原有的客户买过一次就不再重复购买,很明显知识付费肯定走不远。目前从喜马的知识付费来看,就有放缓迹象,尤其重复购买率不高,远不如有声小说的听众粘性强。而我观察过一个公众号的知识付费,前年一堂课能卖上千万的收入,去年还在卖课程,再没出现爆款,今年已经在兼职卖金融产品了。由此可见,未来增长率是有问题的。
谈到竞争格局,我们先谈谈短视频,再谈谈5G。
1短视频的崛起对很多行业都有巨大冲击,短视频涉及多个行业,最主要它是全免费。知识付费是用知识换老百姓口袋里的钱,做的是加法。而短视频的平台用知识换老百姓的流量,再用流量换各种各样的钱,做的是乘法,它要灭你,分分钟的事。
2 再谈谈5G,5G会对很多传统行业带来颠覆式的改变,目前很多行业都在研究应对策略,谁搭不上这趟车,就可能被远远甩掉。知识付费是否有考虑这方面的机会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