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三秦儿女锐意进取、拼搏奋斗,推动三秦大地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繁荣兴盛、从内陆腹地到改革开放高地、从温饱不足到决胜全面小康、从黄土飞扬到满目葱茏的巨大变化。”8月28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省(区、市)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中共陕西省委书记、陕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和平,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陕西省人民政府省长刘国中围绕“‘五个扎实’谱新篇、追赶超越再出发”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始终把创新作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陕西拥有100多所高校、1000多家科研机构,有60多名两院院士,航空航天、3D打印、5G移动通信等技术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神舟”飞天、“嫦娥”探月、“蛟龙”潜海都有陕西科技的坚强支撑。
说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胡和平介绍,陕西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3%、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66.58%。
在具体工作中,一是推进军民、部省、央地融合发展。推动创新资源跨领域、跨产业、跨所有制优化配置,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已经建成,中国科学院西安科学园加快建设,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投入运行,一批科技成果纷纷落地,全省军民融合企业已经达到1000多家。二是抓好原始创新、产业技术创新、高新技术创新。今年1月3日,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拍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月球背面图片。拍这张照片的设备就是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研制的全景相机。这些年,陕西持续强化原始创新,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C919大飞机等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去年就有33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在产业技术创新方面,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建成了全球首套煤油共炼工业示范项目,大型运输机、闪存芯片等已成为陕西制造的新名片。新材料、新能源、量子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去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了42.06%,达到3138家。三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动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建立了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制度,西北首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落地,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体系和西安光机所、西北有色院创新模式等入选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百佳案例》。强化特殊人才支持计划和人才创新创业激励,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作用,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的建设,去年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1125.28亿元、增长22.11%。
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引领“三农”发展
世界上每7个苹果就有1个产自陕西,每3个猕猴桃中有1个也来自陕西。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猕猴桃产量世界第一,羊乳产量全国第一,设施农业规模居全国第六、西北首位。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19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在陕西省设立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刘国中介绍,基地选在了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充分发挥杨凌农业科技优势,积极推动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建设。
发挥农业科技优势,立足丰富农业资源,陕西积极发展“3+X”现代农业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刘国中介绍,“3”就是以苹果为代表的果业、以奶山羊为代表的畜牧业、以棚室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农业,三个千亿元级的富民产业。“X”就是茶叶、核桃、中草药材、红枣和有机、富硒、林特等区域特色农产品。2018年农村居民工资性、经营性收入分别达到了4621元和3508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了83.7%和50.2%。
持续推进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
谈到加强文化建设、持续推进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时,胡和平介绍,全省备案博物馆达到314家,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活动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心目中具有广泛影响和感召力的盛典。认真做好革命旧址保护工作,弘扬红色文化,努力让每一孔窑洞、每一件历史实物都“开口说话”,去年延安、照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待干部群众分别达到901.8万人次、89.7万人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等主题活动,涌现出一批“时代楷模”“三秦楷模”。做亮“文学陕军”“长安画派”“西部影视”等品牌,举办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发起成立“丝绸之路考古联盟”,举办“国风·秦韵”陕西传统文化周等活动。从陕西来了解中国成为越来越多海外朋友的共识。(记者 王梦敏 张哲浩 马荣瑞)
(责编:宫宜希(实习生)、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