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揭示八大问题
本报记者 王比学
8月23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栗战书委员长作关于检查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报告在肯定水污染防治法实施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指出法律实施不到位的问题还较突出,从总体上看,我国水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报告揭示了水污染防治法实施不到位的八大问题——
法律责任的落实还有差距。部分支流和小流域水质较差,跨界河流治理相对滞后,一些地区考核断面水质出现反弹。排污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突出。
水污染防治标准和规划执行不到位。现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未体现区域差异,标准执行过于“整齐划一”,规划资金投入保障不足,规划实施效果难以保证。
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排污许可制度推进缓慢,河长法律责任和考核机制不完善,河长督促有关部门履行职责缺乏刚性手段,黑臭水体整治不到位,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不够有力,地下水环境监测差距明显。
饮用水安全保障有待加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存在风险隐患,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存在短板,城市供水水质监测和信息公开制度落实不力,一些城市水质公开的项目、频次、详细程度、覆盖面和及时性不足,难以满足公众对饮水安全的知情权。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短板明显。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欠账多、维护不力,资金缺口大。城镇污水处理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滞后,城镇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有差距。
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滞后,农业农村面源和点源污染防治缺乏科学合理的措施和手段。一些地方畜禽养殖场未配套建设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居高不下。
工业污染治理差距较大,工业污染尚未得到根本控制。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工业企业违法排污问题严重,企业恶意违法排污问题屡禁不绝,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问题突出。
船舶水污染防治工作有待提升。船舶水污染物偷排超排现象较为普遍,船舶污水处理设施实际运行率较低,港口码头接收转运处置能力不足,港口接收设施与城市公共转运处置设施不衔接。
就业促进法执法检查报告显示
公平就业环境有待优化
本报记者 魏哲哲
8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春贤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作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就业促进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张春贤说,总体上讲,就业促进法基本得到有效实施,基本实现“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法定目的。
执法检查发现,就业促进法还存在一些实施不到位、执行不彻底的问题,另外也发现一些问题在法律中缺乏具体规范,需要引起重视。
报告指出,公平就业环境有待优化,就业歧视问题还在一定领域存在,社会普遍关注。用人单位招录未婚未育女性和残疾人意愿低,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公开表示男性偏好,或者增加限制女性、残疾人的就业条件。同时,救济渠道不顺畅。由于招录环节的受歧视者与用人单位没有建立劳动关系,受歧视问题无法通过劳动仲裁解决。《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没有将就业性别歧视列入监察事项;跨区域招聘的性别歧视因属地化管理,相关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无法履行监管职责。另外,部分用人单位履行就业公平法律责任不积极、不主动。有的对年龄和学历的要求远超岗位实际需要。一些地方结存登记失业人员中,“4050”和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员占比较高。
检查组建议,研究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择时修订完善就业促进相关法律法规。一是修订就业促进法。切实体现就业优先战略,体现各级政府和有关方面的改革创新实践,体现当前就业的新趋势、新问题,增强可行性、可操作性,主要是补充新就业形态、乡村就业、公平就业、创业带动就业等内容。加强与劳动、教育、妇女、残疾人、中小企业等相关法律的协同,加快制定人力资源开发等相关法律。二是完善配套法规。围绕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需要,结合已经出台的《失业保险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完善配套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本报记者 彭 波
8月23日,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何立峰表示,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3%,城镇新增就业737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2%,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我国经济延续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运行态势,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局。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和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务院注重打好宏观调控“组合拳”,着力提升政策的前瞻性、精准性和实效性,对稳定经济运行和提振市场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上半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1709亿元;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综合实施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定向降准和中期借贷便利等措施,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就业优先政策全面发力,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创新引领等多项具体要求。对此,国务院及各部门着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多措并举推动解决影响企业创新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缓解实体企业困难,激发微观主体活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各部门聚焦振兴实体经济,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努力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双创”对扩大就业、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壮大新动能、增强竞争力的积极效应加快显现。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方面,千方百计保障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减。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民生领域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继续提升,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持续加强,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何立峰表示,上半年经济延续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运行态势,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计划完成情况总的是好的,但也要清醒认识到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难度有所加大。
下半年,国务院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全面做好 “六稳”工作,确保各项政策尽快落地见效,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将重点做好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着力深化市场化改革、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推进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等工作。
审议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收入增幅回落 支出力度不减
本报记者 彭 波
8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审议了财政部部长刘昆受国务院委托所作的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刘昆在报告中表示,今年1—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5623.08亿元,增长3.1%;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7963.26亿元,增长9.9%,预算执行情况较好。
刘昆表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同比回落6.9个百分点,主要是受减税降费政策效应、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1—7月,全国税收收入增长0.3%,增幅同比回落13.7个百分点,主要是受今年增值税新增减税效果进一步放大、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下调进口货物增值税税率等影响。与此同时,各级财政部门积极应对减税降费带来的收支平衡压力,大力盘活国有资金和资产,带动相关收入增加,全国非税收入增长24.8%,主要是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和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增长。
另一方面,财政支出保持了较快增长,重点领域资金需求得到较好保障。1—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比6.5%的全年预算增幅高3.4个百分点。
今年1—7月,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38691.24亿元,增长5.5%,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383.49亿元,增长68.5%。而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医疗保障局初步统计,今年1—6月,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41167.7亿元,增长10.2%;支出34115.12亿元,增长16.3%,截至6月底,基金累计结余96734.51亿元。
报告指出,国务院有关部门认真贯彻预算法和《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导意见》,落实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预算决议要求,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等重点领域的支持,狠抓预算执行管理和财税体制改革,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出台实施了近年来力度最大的减税降费政策,1—6月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1709亿元;推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继续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260.95亿元已全部下达;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减。
刘昆表示,下一步要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抓好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密切关注各行业税负变化,跟踪分析经济运行情况和政策落实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完善政策举措,优化相关流程,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使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社保缴费负担有实质性下降。加大开源节流力度,弥补减收缺口,实现预算平衡和财政稳健运行。
《 人民日报 》( 2019年08月24日 07 版)
(责编:牛镛、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