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落脚点 挥师向陕北(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时间:2019-08-19 22:48      

  甘肃省通渭县的榜罗镇会议纪念馆。
  本报记者 付 文摄

  “同志们,我们要到陕北革命根据地去,我们要会合红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军的同志们去。”1935年9月28日,甘肃通渭县榜罗镇小学南面打麦场上的一棵核桃树,见证了红军长征路上的这一重要时刻。

  27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榜罗镇小学召开会议,正式决定把中共中央和陕甘支队的落脚点放在陕北,在陕北保卫和扩大苏区。28日清晨,全军连以上军政干部会议召开,毛泽东作了当前形势和任务的报告。

  榜罗镇会议纪念馆党史研究员高亚忠介绍,毛泽东在会上分析了陕甘可成为抗日新阵地的经济、政治条件,提出了迅速到达陕甘苏区的行动方针,要求部队整顿组织纪律和军容风纪等问题。

  红军经过榜罗镇文峰村时,李丙申老人只有5岁,后来多次听父亲讲起当年的场景。“当时,国民党造谣‘红军烧杀抢掠’,有人告诉父亲‘红军来了连你家门板都会拆走’。”李丙申说,当时很多村民都逃进了山里,但父亲决定留下看家。

  出乎李丙申父亲意料的是,红军军纪严明,从不拿百姓财物。看到破衣烂衫、面黄肌瘦的小红军,李丙申的父亲于心不忍,主动把家里的荞面馍馍塞到他们手里。

  “我家有个院子,红军在我家吃饭。桌子不够,他们就从邻居家借,吃完饭就还回去。”李丙申说,红军临走前,母亲烧了一夜开水,挨个灌到战士们的水壶里。

  李丙申家当年还和红军做过一回“交易”。“红军用的锅,锅底很厚,烧水做饭很费时间,想和我们换锅,父亲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换完锅,红军硬给父亲塞了钱。”

  在榜罗镇休整了三天两夜后,明确了落脚点的红军继续前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首《七律·长征》,榜罗二三年级的小孩子都会背。”榜罗镇会议纪念馆讲解员范科惠说。

  如今,80多年过去了,这棵饱经岁月的核桃树依旧枝繁叶茂。


  《 人民日报 》( 2019年08月18日 02 版)

(责编:曹昆)

杏彩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