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梁有祥

时间:2021-04-14 13:55      

忠诚履职强化担当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天津北方网讯: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但宽度是无限的。

“一个人生命意义的长短,取决于他付出的实际的短长。”这是天津市纪委监委宣传部副部长梁有祥2018年底写在工作日志里的话,也是他一直追求的价值坐标。

那一年,梁有祥走上正处级领导岗位,正是事业扬帆之时,但他的血压和心脏却出了状况。医生告诫他,“要注意休息。”妻子担心,“你总这样拼命工作咋行啊!”他淡然一笑:“我还年轻,这点小毛病,不打紧,扛得住。”他没有向同事们声张,他不愿因为自己的这点“小事”而耽误工作。在日志中他写道:“组织对自己委以如此重任,自己当以百倍的努力来回报……”

就这样,他一边悄悄服药,一边坚守岗位,勤奋工作。但他终究没能扛住病魔偷袭——2021年2月19日,春节假期后正式上班的第二天,他突发心脏病,倒在了他热爱的岗位上,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如今,在他工作过、奋斗过的地方,还留存着他生命的印记——30本工作日志、百万余字文稿、7000平方米的警示教育展厅……这些他为之付出心血的文字和实物,记录着他短暂人生绽放的光华,给人们无限的追思。图片图片

在文字的田野笔耕

留下有意义的印记

“生活污水治理攻坚有力、‘厕所革命’成效显著、道路工程稳步推进……‘臭水沟’变身小花园。这得益于天津市纪委监委派出干部的辛勤工作与示范带动。”这是梁有祥主笔的长篇通讯《困难村的蝶变》,刊发在2021年1月19日的《中国纪检监察报》上,讲述的是天津纪检监察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故事。如今,这份报纸仍放在他办公桌的一侧,却再也不会被他翻阅。

“梁有祥总能写出别人发现不了的闪光点。”

“他写的每一篇材料都有亮点新意。”

扎实的文字功夫,非一日之功。梁有祥有个陪伴了他多年的习惯——每天下班后,他都将当天的报纸、杂志带回家,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抓紧学习。与一般人一提到写作就犯怵不一样,他采写的报道或起草的文稿,总有鲜明的思路,总能写出与众不同的东西来。

“作为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新闻宣传的人,他写的新闻稿很快脱离公文体,越来越像职业记者的作品。”与梁有祥合作过的媒体记者及同事们评价,他是一个腿勤、脑勤、笔勤的人。

2020年10月的一天,中午在食堂吃饭时,梁有祥遇到了同事张梅。梁有祥问她,“在开展人防系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时,有没有发过纪检监察建议书,效果如何?”经他这么一提醒,张梅想起他们室的确在短时间内连发过两份纪检监察建议书,且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当天下午,梁有祥的身影就出现在了张梅的办公室,并很快采写出一篇报道。张梅说,“这篇稿子不仅准确介绍了我们的工作,还找出了其中的亮点,对我来说是闲聊‘无心插柳’,但他却是个‘有心人’。”

梁有祥的确是个有心人,即使闲聊,往往也是在琢磨工作上的事儿。张梅回忆,他俩在食堂偶遇一起吃饭的时候,十次有八次闲聊会拐到工作内容上。还有的同事说,刚认识梁有祥的时候,感觉他有点“傲慢”,不爱搭理人,甚至从他面前走过,他都好像没看见一样。但是接触时间长了才发现,原来他并不是故意不理人,而是在想事情。无论吃饭、打水、还是散步,他似乎永远在思考。这些闲聊与思考所得,结晶成了一篇篇精彩的报道。而他也在文字的田野里乐此不疲地耕耘。

他走的那一天,午后散步后,回到办公桌前准备继续工作。当时,他正着手起草一份“清廉天津建设工作意见”的文件。这项工作他十分重视,已提前做了充足的准备。然而,文稿尚未起笔,他却没有机会继续写下去了。

他曾说,“我就是想多干点事儿,在我走过的每个岗位,都留下一些有意义的印记。”

把平凡事干到极致

有第一绝不当第二

梁有祥是个从来不甘落后的人。1999年参加工作起,他一直在天津市引滦工程黎河管理处工作。2009年6月,他被借调到当时的天津市纪委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室,开启了11年的纪检监察工作历程。这11年间,他记了30本工作日志,书写着他在纪检监察战线的奋斗轨迹和心路历程,字里行间展现着这个年轻人的思想、理想、梦想、畅想、念想,跃动着一颗对事业的执着、忠诚之心。

2011年11月,梁有祥被任命为天津市水务局引滦工程管理处纪委书记。他在工作日志中这样记述:自己的角色是“兵头将尾”,肩负着既是组织者又是执行者的责任,勉励自己要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和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精神,把全部心思用在“真干事”上,把全部本领用在“多干事”上。

2014年,梁有祥作为基层优秀纪检监察干部,调入天津市纪委案件监督管理室。入职那天,他在工作日志中写道:要继续树立创新意识,勇于思考探索,在比较、分析、研究中有所发现、有所推进。为了尽快进入角色,他研究学习了大量纪检监察工作制度规定。那时,他的桌子上总有两摞文件,是按内容分类提前整理好的。同事高锋回忆,每当大家遇到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处置的案件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梁有祥。因为只要你能说出这个案件的有关情境,他就能马上说出,哪一年出的哪份文件里对相关内容作了怎样的规定,并能很快从中挑出你需要的那份文件。“这是我们最佩服他的地方,大家都称他是‘活字典’。”从初来乍到,到对各类制度规定研究透彻、张口就来,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努力?

他的妻子告诉记者,“有祥每天回家后还要继续读书看报。他的习惯是弄一盆热水,边泡脚边看报,遇到好文章就剪下来,或者用手机拍下来。这么多年,他好像每一天都在工作、工作。他也感觉亏欠我们娘俩,总想着弥补。去年我生日那天,他打电话问我,想要什么礼物。我说,你能按时回家,陪我和儿子吃顿饭,就是最好的礼物……”

他对任何事都尽心尽力尽责,即使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要精益求精,苛刻到“吹毛求疵”。

“给他的文稿一定要谨慎再谨慎,尤其不能犯低级错误。因为从字词到数据再到排版,他都会一一关注到。”

“他心非常细,对每个人工作做到了什么进度都会问得很详细。比如他会突然问我观展总人数,如果我说不上来,就会感觉如芒在背,这也督促我们提前把工作做实做细。”

“他的眼睛就是一把‘尺’,好像自带刻度,你给他一份材料,行间距是28磅还是30磅,这么细微的差别,他一眼就能看出来。”

对工作精益求精,一件事如果能做到100分,绝不会让它停在99分——这是与梁有祥共事过的同事们都有的切身体会。

梁有祥刚调到市纪委宣传部的时候,负责市纪委官网的升级改版,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当时去他办公室,整整一面墙贴满了全国各地纪检监察网站首页和内页的彩色打印图。”梁有祥的同事回忆,那些网页图上的标注越来越多,从版面设计到配色再到内容,他会勾出可以参考的部分,随时和同事分享。

只争朝夕,撸起袖子加油干——他在与同事们商讨工作时袒露心迹:“干工作就要争第一,有第一绝对不当第二!”正是这样一股子水滴石穿、积土成山的韧劲儿,使得他总能把承担的每一项工作做到极致。2019年度,他被市纪委监委授予个人二等功。

任务交给他放心

不用扬鞭自奋蹄

参加工作22年来,他在办公室的时间远超在家的时间。其实,办公室就是他的“家”。在他办公室柜顶一角,放着一床小被子、一只海绵枕头,还有一个塑料脸盆和一个漱口杯。这套陪伴了他多年的“家当”,承载的是他殚精竭虑的生前事。

2014年,接到紧急任务,要对全市案件多发领域作出具体剖析。这项工作涉及14个领域的剖析报告,要求一周时间完成。一周时间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谁都没有把握。时任室主任问梁有祥和另外一名同事:“14个领域,14份剖析报告,外加一份主报告,你俩一周之内能不能完成?”梁有祥信心满满,当即表示:“保证按时完成任务。”

同事回忆:那一周,梁有祥就“长”在办公室了,饿了泡一盒方便面,困了就窝在沙发上眯一会儿。一周后,15份高质量的报告起草完成。报告对违纪违法案件多发的现象作了深入剖析,提出了防范措施和多条办案建议。这组报告得到领导高度肯定。

梁有祥个子不高,体态微胖,脑袋略大。好友拿他打趣,叫他“梁大脑袋”。他也不急,总是笑眯眯地回道,“脑袋大,能装事,好处多”。室主任夸他:“你这大脑袋里,还真是有干货哩!”

家是办公室,办公室是家,对梁有祥而言,已习以为常。还是在2014年,作为某专案联络员,梁有祥负责撰写每日专报,白天汇总情况,晚上起草专报,转天早晨8点前报送。这项工作持续了45天,他在办公室住了45天。当时机关食堂没有晚餐,单位附近有一家牛杂面馆,为了节省时间,他每天晚餐就跑去吃碗面。45天,45份综合简报,顿顿一碗面条,一个多月里他吃了1000多元钱的面条。

梁有祥的母亲回忆:那年我从老家昌黎到天津帮他看孩子,那么些日子见不着他,心里挂记啊。听人说芹菜汁能降血压,有一天我就榨了一大饭盒芹菜汁给他送去,在单位门口见着他。他心疼我说,娘啊,您别担心,我好着呢。等工作干完了我就回家陪您……这么多年,他陪我的时间加在一起没几个整天,但我不怪他,他是党的人,就该一门心思为党工作,对不?

梁有祥的母亲是一位有着52年党龄的老党员。忆及儿子的生前事,老人抹泪叹息:我就是想着啊,组织培养他多年不容易,眼瞅着他成熟了,进步了,能做更多事了,他却走了,我这心里就疼。

在他办公桌上摆着一张表,这是他每天服药的“记录表”,吃一种药就在相应的表格中打个钩。“我问他,吃药怎么还画表呢?他说事儿太多,总忘记吃药,还有一两回吃错了药。总这样不行,就做了表帮自己记一下。”梁有祥的同事回忆。

现在,这张表格还压在他办公室电脑的键盘下。表格上最后一组“钩”定格在2月19日中午。

“不用扬鞭自奋蹄,不事声张勉力行,再难的任务交给他,你就放心吧,一准儿按时完成。”这是同事们对他的“素描”。他的工作日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感恩组织,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把感恩之心转化为工作的激情和动力。”追寻他生命的印记,探寻他奋斗和奉献的动力,一切仿佛都有了答案。

敢于面对面交锋

不信清风唤不回

梁有祥常常感慨,能在开启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之时,到纪检监察机关工作,投身这场伟大的斗争,倍感幸福和荣耀。到反腐败斗争的最前沿,与腐败分子面对面较量,也一直是他的心愿。

2016年,天津市的反腐败斗争正是爬坡过坎的当口,去存量任务艰巨繁重。这一年,梁有祥调入市纪委第七纪检监察室,考虑到他文字功底好,孩子又正要考初中,室里便安排他负责内务工作。他对室主任说:“我既然到了这儿,不办案子怎么坐得住?这么着,我可以内外兼顾,查办案件一定得让我参加。”

这年12月,根据巡视反馈的问题线索,要对蓟州区一名市管干部进行立案审查调查。梁有祥主动请战,加入专案组。蓟州区是距离天津市区最远的涉农区,这名审查调查对象是当地的“名人”,长期在乡镇工作,关系网盘根错节、树大根深。梁有祥建议,这起案件应先从外围查起,再由外而内缩小“包围圈”。依据这一思路,梁有祥与同事一起把审查调查对象工作过的地方列成表格,梳理其关系网,从关系网切入,一一核查取证,一个月时间,他跑了十几个乡镇、村庄,与100余人谈话了解情况,获取大量实证。到了内审环节,他又主动请求参加审查谈话,与审查调查对象展开面对面交锋。审查调查对象是个“老油条”,眼瞧着这么个小年轻跟自己“叫板”,拒不配合审查调查。

梁有祥很沉稳,正告他:“我是代表党组织来审查你问题的,没有足够的证据,不会请你到这里来。”这有板有眼、不怒自威的话语,透着一股子震慑力。他把审查调查获取的证据一件件摆到对方面前,时间、地点和当事人一清二楚,几个回合之后,这名被审查调查对象的防线就垮了,如实交代了问题。

在工作日志中,梁有祥这样描述当时的感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斗争中增长才干,是纪检干部的必修课。违纪违法官员总以为自己的根子深、后台硬,开始交锋,总会不服。他们应该清楚,我们的后台更大、更硬,那就是党和人民,这是能压倒任何腐败分子的正气正根儿。

这是梁有祥参加的第一个专案,他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给同事们留下深刻印象。然而,他并没有满足于结案就“大功告成”,而是习惯性地追问自己:还有哪些可以总结的教训?回忆案件查处过程,他发现,被审查调查对象违纪违法时间段几乎贯穿从政的全过程,是典型的“带病提拔”。联想到之前在案件监督管理室工作时接触的一些案件,他感到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能不能建立一种制度来堵住这样的漏洞?他想到了“廉政档案”,并提出“重新梳理蓟州区市管干部从政履历,创建领导干部廉政档案”的建议。

“你这个主意好啊!就从咱们室负责的联系单位开始。”时任室主任回忆:廉政档案的做法体现着一种创新思维,给监督执纪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经试点完善,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梁有祥为此付出了心血。

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成功查办一起案件,就好比打赢一场战役,纪检监察干部不仅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更要善于“打扫战场”、搞好“战后重建”。要推动查办案件的“后半篇文章”从“与办案割裂”向“一体推进”转变,将单纯的“办案思维”不断向“标本兼治”转变,以案促教、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从正反两方面典型中汲取经验教训,深入开展对党员干部警示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堵塞监管漏洞,切实发挥查办案件治本作用。这就是“一案三促”的初衷,也是天津市委、市纪委监委强力推进的一项工作。梁有祥积极参与这项工作。近两年拍摄的《廓清迷雾再启航》《校准担当作为的标尺》等警示教育专题片,脚本撰写就是梁有祥承担的。

有人曾问他:“查办案件是主责主业,进步的空间也大。你到宣传部,偏离主责主业了。”

他笑眯眯作答:“你这个想法糊涂到家了。各部门一盘棋,都是围绕全面从严治党的主责主业转。现在强调做好‘后半篇文章’,建立警示教育制度化、常态化机制,以案三促,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这不想腐,宣传工作就首当其冲。这是塑魂治本的工作,你说宣传工作重不重要?是不是主责主业?”

他认为,制度完善、灵魂重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必须实现的目标。他坚信,吹尽黄沙始到金,不信清风唤不回,海晏河清的清廉之风,必成蔚然大观。“为此,我热爱,我奉献,我快乐。”他说。

参与筹建主题展

变不可能为可能

2018年10月,梁有祥兼任市警示教育中心主任。彼时,“全面从严治党主题教育展”已完成前期设计规划,需要一个统筹工程建设的人,梁有祥接受了这项挑战。就这样,梁有祥的身份又变了,他不仅要负责施工监督、队伍管理,还要以法人代表的身份与各合作方签署合同、协议。

让一个从没干过工程、搞过展览的人负责这项工作,这绝对是个大胆的决定。而要在规定的45天时间,完成7000平方米展厅的布展施工,简直不可思议。但梁有祥却把大多数人认为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保证展厅如期开展。这其中的诀窍之一,就是他一直坚守的“带头干、作示范、挑重担”的工作作风。

“我头一回见到他,戴个安全帽,浑身上下都是土,口罩、脸上、连眉毛上都是,讲话又带着浓重的唐山味儿,我还以为他是个‘包工头’呢。”这是同事高赫薇刚到市警示教育中心时对梁有祥的第一印象。其实,这并不是她一个人的感觉,当时很多人都以为梁有祥就是个“包工头”。那段时间,他每天最早来、最晚走,在工地里呆的时间最长,“微信运动”上就数他的步数最多。

“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直到跟着梁部长完成了整个工程,我还觉得不可思议。这强度和难度超过了我干过的所有工程。”天津市成套设备工程监理有限公司项目总监理沈杰忆及当时的情景仍感慨:“从没想过一个展陈面积7000平方米、上下四层的展厅能够在45天之内完成布展。但梁部从来就信心十足。这种信心,是建立在他的工作作风之上的,态度决定一切。”

工程开始之初,梁有祥就在几个集装箱做成的临时场所办公。每天傍晚时分,他一定准时出现在工地,开现场碰头会。梳理施工中遇到的问题,预测接下来的难题,当天能解决的当天解决,当天解决不了的,写到《工作日志》里,第二天抓紧解决。

“2019年1月3日工作事项:起草制定施工展陈项目突发事项应急预案,展板材质根据专家审看样板墙意见后调整,标识导示方案修改完善……”

“2019年1月9日工作事项:标识导示方案实地踏勘,施工材料确认、封样、复检,主体骨架完成后做好隐蔽验收的各项工作……”

“这是我保留的一部分梁部长当年写好印发下来的《工作日志》。”同事刘少伟至今还保存着厚厚一沓当时打印的《工作日志》,里面详细记录着展厅施工中每一天需要跟进的任务,每项任务由哪个人负责。“梁部长每天都要加班加点,梳理这些任务清单,督促落实到位。”

尽管时间紧、任务重,但梁有祥贯彻“高标准建设全国一流展厅”的要求丝毫不降低。施工中固定展墙时,他发现触碰墙体会产生晃动。他召集大家开会研究,想出了“生根”的方法——将地面深挖一段、铺上钢板,再拧上膨胀螺丝。与直接将展墙用螺丝固定在地的传统方法相比,螺丝受力面积更大,安全更有保障;他发现展览施工方铺设的地胶与合同文件中的不相符,上网询价发现两个品牌价格差异不大,品质却不同,便找到施工方,要求按合同规定的品牌执行。“合同就是合同,是法律文件,几千平方米的地胶,半点马虎也不行,你们赶紧联系采购。”在他的督促下,施工方及时联系采购,赶在春节放假前将地胶运到了天津。地胶运到了工地,他又与工人一起肩扛背驮,铺设地胶,清理打扫,一直忙到深夜。

大年二十七,许多工人都返乡了,但展板上的立体字还没有粘贴。2万多个立体字,需要粘贴的笔画和部首是这个数字的三四倍。梁有祥和大家一起,粘了一个通宵。“我一直记得那个画面——两米多高的脚手架,他就半坐在上面,拿着立体字笔画的零件,一个一个地粘。”刘少伟说,“一同出力、一起流汗,大家都看在眼里,他确实太拼了。”

工地上灰尘弥漫、气味刺鼻,又是这样高强度的工作,让梁有祥有些撑不住了。那段时间,他总是满头虚汗,不止一个同事说,有几次他开会到一半,血压高了,撑不住了,就赶紧吃药,然后继续开会……

在梁有祥与筹建办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市警示教育中心的开馆之作“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主题展”如期完工,并且确保了施工安全零事故,工程质量全达标。展馆自2019年2月正式开放,至今已经接待观众1700余场8.5万余人。如今,展馆里每天的参观者络绎不绝,他们来自全市乃至全国各地,在这里接受洗礼、荡涤灵魂。人们惊叹于展馆布展的巧心,然而他们不知道,他们脚下踩着的每一块地胶,眼前看着的每一张图片、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一位年轻纪检监察干部的心血,承载着他“海晏河清”的真挚心愿。

记者手记

阅读有祥留下的字字句句,追寻他早逝的年华,有一个声音在问:人的一生,该留下怎样的生命印记?

很多人追求生命的长度,梁有祥追求的则是生命的宽度、深度、高度。在短暂的生命里程中,他转换过多个岗位,他把每个角色的变换,都视作一次挑战,并总能闯关夺隘,交出让人满意的答卷,活出了“无我”的境界。所以,人们怀念他,敬仰他。很多人都从事着平凡的工作,能在平凡的工作中无我投入的人,是值得拥有这份敬意的。

2021年3月30日,天津市委作出决定,追授梁有祥“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和天津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并号召全市党员干部向他学习。

“胸有豪情意万千,正风反腐肃贪。纪检监察事迹传。海晏河清日,捷报胜花环。”——这是他写下的诗句,也是他的心愿。今天,我们用这首诗来祭奠他,告慰他——有祥,你的心望由我们去完成,待到海晏河清日,捷报一束做花环!(天津海河传媒中心、中国纪检监察报天津记者站联合采写记者杨寿清、陈欣、田莹)

杏彩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