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时刻|一张照片背后的帮扶故事】 席世明丰碑永树 小石榴

时间:2021-04-09 19:51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天津北方网讯:“‘小石榴’,妈妈们来看你啦!”小石榴的大姐高兴地跑回屋去找“小石榴”。

“看到你们,又想席世明了。”科克亚乡党委副书记买图地卡地尔说着,揉了揉微红的眼睛。

这些“妈妈”,都是来自天津的援疆干部,她们延续着席世明的精神,关心关爱着这个“来之不易”的“小石榴”。

2017年5月17日,一名女婴呱呱坠地。

当时,科克亚乡喀拉都外村维吾尔族孕妇马依尼木汗重度贫血,病情危急,却因家庭困难准备放弃治疗,天津第九批援疆干部席世明、卢玉香和同事们连夜捐款、紧急救助,最终帮她渡过了难关,生下了一个七斤六两重的女孩。

马依尼木汗热泪盈眶,恳请给孩子起个名字。席世明脱口而出,“就叫小石榴吧!一是祝愿孩子像石榴花一样美丽,二是寓示着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自此,“小石榴”成了天津援疆于田工作组的小宝贝。

辉煌生命映昆仑

“多想能回到那天之前啊。”小石榴的妈妈马依尼木汗动情地说。

那天,是2019年1月14日。11时,之前因突发脑溢血入院的席世明,经津沪新三地专家抢救,还是离开了。

炽热的一团火,熄灭了最后的温热。

席世明是天津市第九批援疆干部,援任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招商局副局长,工作中他是节假日都在奔忙、足迹遍布100多个村落的“大忙人”,生活中他是工作组里照顾大家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无微不至的“大管家”,而对于维吾尔族老乡来说,席世明更是如家人一般给予真诚帮助、留下温暖笑容的汉族大哥。

入疆581天,瘦了16斤,勤勉工作,没有豪言壮语。去世时上有82岁高堂,下有11岁独子。

卢玉香回忆起那一幕,眼泪止不住地流。入院途中,席世明呕吐不止。她担心地说:“快过年了,回家机票都买好了,你可千万别倒下啊!”

“没事儿,哪那么容易!咱下周还得看望‘小石榴’呢!”这个当时不满两岁的维吾尔族小姑娘,竟成了席世明最后的惦念。

唯愿石榴挂满枝

“小石榴”出生后,席世明和援疆干部们走进了马依尼木汗家,她家里三个孩子年龄尚小,全家年收入只有2600元,并不富裕。

马依尼木汗出院的第二天,席世明就忙了起来,带领大家修缮凉棚、挖筑馕坑、平整地面,短短几天,小院焕然一新。出了产褥期,马依尼木汗就在席世明的介绍下来到了“天津小镇”售楼处,当上了一名保洁员,月工资2000元。

“席局长就是我们的亲人,‘小石榴’知道,她的名字是天津的舅舅给起的。”闲下来,马依尼木汗时常和孩子一起翻看手机里的照片,一幕幕欢乐的时光就在眼前。

“感谢天津亲人,没有席局长,没有援疆干部,就没有我家今天的生活。援疆干部对我们的恩情,我会慢慢讲给孩子听。”马依尼木汗盼着孩子快点长大,她想带着“小石榴”到天津去,好好感谢、看望席世明的家人。

丰碑不倒永帮扶

席世明虽然走了,但是天津援疆干部对马依尼木汗家的爱心接力仍在延续。

于田县阿热勒乡党委副书记、静海区援疆干部刘子鑫告诉中国小康网,援疆于田工作组接续了卢玉香、席世明的爱心,帮助“小石榴”家进行庭院改造,组内7位女同志主动当起了孩子的“天津妈妈”。工作组还捐赠了8000元用于房屋修缮和家具购置。于田县委副书记、工作组组长薛军代表工作组在“小石榴”家种下了象征民族团结的3棵石榴树,在幼小的“小石榴”心中播下了一颗热爱党、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团结的种子。

如今,马依尼木汗全家住在天津援助资金建设的安居富民房里,家门口直通村口大路;马依尼木汗就近打工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10只扶贫羊已经繁殖到了15只;以合作社托养方式托养的家禽按时享受分红……

我们走进马依尼木汗家的那一刻,“小石榴”扑过来和“天津妈妈”顾海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柔弱的声音轻轻喊了一声“妈妈”。

顾海峰是于田县人民医院产科副主任,她说:“我是带着卢医生的思念和嘱托来到这里的,看到‘小石榴’,我感到特别亲切。我和她家在去年结对认亲,她家有什么困难我们都尽可能提供帮助。”

“我们全体妈妈对她都很关心,时常记挂着她。”于田县文旅局专技干部张颖几度哽咽,“希望她在新的一年里,长得越来越好看,越来越高兴,越来越快乐。”

于田县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刘长云,格外关心小石榴脸上因伤留下的疤痕。她说:“小石榴是疤痕体质,我们请了皮肤科和儿科专家远程会诊,医院没有的药,我也在网上帮她买到了。”

“薛军书记和工作组的几位妈妈定期过来照看她。”于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月说,“希望‘小石榴’的成长贯穿在我们每个援疆干部的始终,把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石榴籽精神延续下去。”

如今,席世明生平事迹已经陈列在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像一座不倒的丰碑。纪念馆门前,两棵石榴树已经吐出了嫩绿的叶片,枝条在微风中摇曳。不久后,会花蕾满树,吐蕊绽放,甜甜的石榴定会挂满枝头!

杏彩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