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京津冀整体优势 更有力地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

时间:2021-03-02 00:27      

  天津北方网讯: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部署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七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京津冀三地通力合作,认真落实中央部署,使协同发展取得显著进展。“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京津冀是我国极为重要的战略性区域,面向未来,要发挥整体优势,更有力地支撑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新阶段国家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实现中央赋予的战略定位上取得了显著进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肩负着中央赋予的神圣使命。三地要建成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和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六年来,京津冀在“一群三区”的建设上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正在蓄势聚能

  首先,京津冀三地的城镇化率都在不断提高,城市化比较成熟的北京和天津的城市人口比重依然在提升,处在城市快速发展阶段的河北城镇化率上升明显。其次,京津冀地区经济体量稳步扩大,2019年生产总值8.5万亿,比2014年扩大27个百分点。第三,京津冀城市体系和各类城市在空间上的布局日趋合理。党中央为完善京津冀城市体系,从战略的高度,提出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现在,雄安的一系列基础设施、生态治理、公共服务等重大项目正在加紧实施,新区的建设已初见成效。第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步伐加快,以雄安高铁站的投入运行为标志,轨道上的京津冀正在加快形成。

  (二)全国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建设成效明显

  在我国的现实国情下,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必须有高效的顶层设计和有力的推动机制。中央高度重视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门设立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为落实中央的部署,三地都成立了专项工作组,负责具体的协同工作,建立了一系列合作机制,如产业合作机制、园区共建机制、生态环境共治机制、公共服务共享机制等。在这些机制的推动下,北京地区一些产业有序向天津、河北转移,北京、天津的产业向高端化迈进,河北的制造业快速发展;三地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共享水平逐步提高,异地医疗涉及的难题正在逐步破解;轨道交通、公路等跨行政区互联互通水平明显提高。

  (三)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动力不断增强

  目前,在过去几十年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下,我国已由低收入经济体逐步发展成为中高收入经济体,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未来经济仍然需要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从空间层面看,国民经济增长需要一系列增长引擎带动。京津冀人才和科技资源富集,有条件成为依靠创新驱动的增长极。近年来,三地都非常重视各自创新能力的增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创新发展。同时,三地不断深化在创新领域的合作,达成了一系列合作文件。三地的技术市场也在快速发展。

  (四)全国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的示范效应正在显现

  京津冀生态环境基础条件比较薄弱,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较大。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是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重大任务。近年来,通过整治改造“散乱污”企业、加大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力度、推动水污染联防联控、实施育林造林及退化林改造等,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整体得到明显改善和修复,主要污染排放总量显著下降,资源和能源消耗强度逐年降低,空气质量明显上升,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

  二、在新发展阶段,各地都要以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为重要使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十四五”时期,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必然要求各地发展导向、发展内外支撑要素组合、主导产业选择、政策着力点等方面作出相应调整。各地应坚持系统观念,优化提升各自的发展定位,以使各地的发展能够有力地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深刻理解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优化提升各地发展定位的前提

  理解新发展格局,首先要理解“循环”这一核心词语。关于“循环”至少可以从两个层次上去理解,一是在社会再生产层次上去理解,“循环”意味着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循环往复。二是在产业链、供应链层次上去理解,“循环”意味着产业链、供应链的自始至终的贯通。在第一个层次上理解,构建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意味着内需的扩大;在第二个层次上理解,构建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意味着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安全可控。理解新发展格局,需要把握这样四个要点。一是对于一个人口规模超大的经济体而言,内需在经济发展中起更大作用是规律使然;二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来说,必须实现科技创新自立自强,必须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安全可控;三是在国内大循环中,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要更加通畅,通过更加通达的基础设施实现国内商品、要素更加顺畅的流通,通过消除地方保护主义,打破市场分割,促进国内商品要素更加自由地流动;四是国际循环更注重质量,以更有助于实现国家安全。

  (二)优化提升发展定位,要坚持系统观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和坚持系统观念的原则。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各地优化提升各自的定位。坚持系统观念,完善优化各自的定位,要虑及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参与国际循环与参与国内大循环的关系;二是如何挖掘自身潜力,以更好发挥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三是在国家安全发展中如何发挥更大作用,如何依托自身优势,支撑国家的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安全可控;四是在国内产业分工体系中应有怎样的地位;五是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应当发挥怎样的作用。

  三、依托京津冀整体优势,更有力地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应围绕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坚持统筹布局、协同发力,依托各方面的整体优势,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强大战略支撑作用。

  一是发挥京津冀核心枢纽区位优势,更有力推动南北方、东西部产品和要素的顺畅流动。京津冀地区具有密集的轨道交通网络、航空枢纽机场群、公路道路基础设施网络,是全国性的物流、人流枢纽,且目前正致力于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进一步系统化、网络化。京津冀地区要进一步发挥核心枢纽作用,推动和支撑南北方、东西部产品和要素的顺畅流动。

  二是发挥市场规模巨大优势,助推国内需求的扩大。京津冀常住人口总规模超1亿,2019年京津冀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万元,三地具有市场规模巨大的优势。要充分释放京津冀自身的市场,以自身市场的释放,带动国内需求的扩大。

  三是发挥创新资源富集优势,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关键支撑作用。京津冀创新资源高度富集,应依托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集中优势力量,攻破“卡脖子”技术瓶颈,开发战略性新技术,助推国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四是发挥制造业基础雄厚优势,为国家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安全可控提供坚强支撑。京津冀既有制造业基础雄厚,未来三地要围绕国家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的需要,进一步优化分工格局,进一步加强彼此合作,把制造业做得更优、更强、更大。

  五是发挥开放条件优良优势,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京津冀既有良好的开放硬条件,又有良好的开放软环境。三地应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在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循环,助推国家提高开放水平,在更高水平的开放中实现安全发展。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

杏彩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