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中共天津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也明确要求,要将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与提高社会建设水平紧密联系,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
天津北方网讯: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中共天津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也明确要求,要将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与提高社会建设水平紧密联系,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
经过半年的探索创新,生态城社会党委指导海博社区建立起了“党建引领、警社联动、共同缔造”的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新机制。居委会与警务室“分工不分家”,民警天天在社区,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打造了生态城基层社会治理新亮点,也让“社区民警”真正成了居民的身边人。
海博社区的“小陈民警”不简单
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提高社区治安管控水平,今年6月17日,天津市公安局沿海安全保卫总队滨海旅游区派出所在生态城海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了警务室,陈成琨担任了社区民警。
为了更加真实地掌握社区情况,及时消除各类隐患纠纷,本可以免费住在人才公寓宿舍的陈成琨却决定自掏腰包在小区租房,成了自己辖区的居民。
工作时间,他在社区警务室随时接待居民来访,调解各类纠纷;下班时间,他习惯在小区走走,一旦发现堵塞消防通道、不文明养犬等问题,第一时间处理解决。他还经常利用下班时间入户走访,摸清辖区居民情况,了解居民诉求。
居民们渐渐习惯了这个年轻帅气的警察每天出现在小区里,习惯了亲切地称呼他为“小陈民警”,也习惯了在遇到问题的第一时间,直接给他打电话、发微信。
在这个过程中,海博社区“两委”与陈成琨一起,发动居住在社区里的在职民警、退休老党员、在职医生、律师等,成立了海博社区“党员巡控队”“党员服务队”“党员调解队”,盘活社区治理资源,打造了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安管控新模式。
警社共建 用心用情服务
“用心用情服务,对每件事负责到底”,是陈成琨与海博社区“两委”定下的工作准则。
“用心用情”,体现在对空巢老人的关爱和对未成年人成长教育的关心上。社区“两委”多次与陈成琨、社区居委会、辖区幼儿园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空巢老人关爱办法”“未成年人法制宣传纲要”;向空巢老人发放关爱联系卡,发动社区工作者、党员服务队、物业管家、空巢老人邻居建立“1+1+N”的结对帮扶队伍,做到白看窗帘晚看灯,早看水电晚看燃气,及时了解老人生活情况,帮助老人解决相关生活问题;联合幼儿园开展未成年人志愿服务活动,定期到学校为未成年人做专题法制授课,培养未成年人正确的价值导向。
海博社区“两委”与陈成琨的“用心用情服务”,还体现在耐心受理和调处矛盾纠纷中。
今年6月份,住在海博社区的杨大爷打电话报警,称家中墙体脱落砸坏了天窗,需要民警到场处置。陈成琨了解到,老人的房子已经过了质保期,地产公司不予维护,双方因此发生纠纷。为帮杨大爷解决这个问题,陈成琨放弃休息时间,先后五次与杨大爷沟通,安抚老人情绪;同时,社区“两委”先后联系生态城房管部门和小区物业工作人员,通过多方联动,最终妥善解决了这一问题。
生态城海博社区警社共建协调工作室暨社区警务室成立以来,切实做到了“矛盾不上交、化解在基层”,打通了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已获锦旗5面;救助走丢儿童1人;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协商解决工资50余万元;妥善解决矛盾纠纷23起;为辖区居民找回遗失手机4部;治安案件实现零发案。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生态城开花结果
本着“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工作原则,生态城社会局携手滨海旅游区派出所积极践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担当作为,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在海博社区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工作,构建了“一会三室”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和“三色预警”制度。
“一会”是设立了生态城区域第一家人民调解委员会——海博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面向居民开展人民调解工作;“三室”是设立了社区警务室、社区警社共建调解工作室和社区公益法律咨询室,社区警务室和社区警社共建调解工作室让民警成为社区人,推动警社联动;社区公益法律咨询室由天津滨海律师事务所律师定期到社区驻点,对社区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提供法律咨询。“三色预警”矛盾纠纷制度,是将矛盾纠纷的性质分为蓝色、黄色和红色三个等级,分别对应相应工作预案,打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流程链条。
海博社区“警社共建”的社区治理服务工作机制能复制、可推广,有力推动了平安社区建设,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生态城的生动实践。
也正是“小陈民警”们这样一个个扎根居民身边的“点”,使家庭、小区、社区连成了一个个坚实的“片”,大家同心同力,共同缔造着幸福生活。也正是这种同心同力,使生态城成为“滨城大筛”中滨海新区第一个完成全员核酸检测的区域。
生态城打造社区治理和民生服务新模式
社区治理与居民幸福感息息相关。生态城按照市委市政府、新区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学习借鉴新加坡先进理念和经验、构建三级居住模式的基层单元,从顶层设计到规划建设再到社区治理,不断创新体制机制,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社区治理和民生服务“12345”新模式。
“1”是形成一套以党建为引领的社区治理服务标准体系。深化实施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制度,推动实施“红色物业”“红色网格功能型党支部”试点,制定《关于进一步提升生态城新时期社区治理服务能力的实施意见》,并配套出台了《生态城社区治理服务工作规范标准》,形成了一套社区治理规范化的标准体系。
“2”是打造“邻里中心”和“邻里之家”两级服务平台。在“生态细胞”(小区)层面配置“邻里之家”,为居民参加党组织活动、共建共商社区事务和邻里交流提供空间。在“生态社区”层面配置“邻里中心”,作为公共服务体系中的主要载体,打造了“一站式”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有效克服了传统社区治理服务小、散、远的弊端,让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基层治理结构更加优化,让文化凝聚和文明创建更加融合,也让社区服务与居民需求拧成了一股绳。
“3”是构建三个层面的社区事务协调解决机制。第一个层面是构建涵盖“居委会、理事会秘书处、线上民情E点通系统”在内的居民诉求或问题反映渠道;第二个层面是构建涵盖“社区、职能部门、理事会”在内的调解平台;第三个层面是构建涵盖“人民调解、行政执行和法律程序”在内的矛盾纠纷调处方式,统筹优化各方力量,形成了矛盾纠纷调处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4”是形成4项社区治理服务配套制度。结合新建城区居民人口结构特点,生态城制定实施了社区网格化管理和服务、社区工作者管理和激励、社区评星定级考核、专职社区工作者考核共4项配套制度。通过不断完善社区治理机制,使社区治理服务形成闭环,让社区治理更加灵活顺畅,以群众需求激发共同缔造的内生动力,以共谋共建汇聚共同缔造的强大合力。
“5”是推进政治、法治、德治、自治和智治“五治”融合。以政治强引领,将党群服务站建到每一个居住小区的邻里之家,实现“生态细胞+红色细胞”在居住小区的全覆盖。以法治强保障,探索推进“公调对接”调解机制建设,与人民调解机制有机结合,实现与驻区司法所等机构的调解无缝衔接,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社区矛盾纠纷解决的渠道和流程。以德治强教化,将居民诚信体系建设与创新型社区治理模式的探索相结合,在制度上制定了居民诚信公约、诚信红灰榜评定标准和清单、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政策等一揽子文件和政策,在社区居民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认同。以自治强活力,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三驾马车”的作用,激发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以智治强支撑,在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引领下,今年发布了智慧小区建设导则,按照智慧应用的领域和标准,将智慧小区划分为1-5星级,目前首个四星级智慧小区已授牌。
下一步,生态城将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推动生态城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的具体行动上,结合新区“鼓足闯劲谋改革,提升胆气勇创新”大讨论活动和正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持续探索创新基层社区治理和民生服务新模式,进一步提高共建共治共享水平,努力打造生态、智慧、幸福城市的社区治理样板。(津云新闻记者 陈汝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