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日报报业集团百名记者进百村聚焦脱贫攻坚 捧起水灵灵的新闻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如何展示出老乡们的生活变化是党媒的责任,更是党媒的使命。这一过程中,济南日报报业集团与济南市委组织部、济南市扶贫办,以“助力脱贫攻坚 报业全媒出击”为主题,共同开展百名记者百村行活动,以100名记者走进济南市100个乡村的田间地头的形式,挖掘脱贫经验与成功亮点,呈现老乡生活的日新月异,用一篇报道、一部手记、一组图片和一段影像资料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呈现济南脱贫攻坚一线的鲜活新闻,为反映济南如何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展现党媒的使命和担当提供了借鉴。
报道深入细致 话语更接地气
“‘没想到我这把年纪还能赶上这么好的政策,现在家里喝的是自来水,吃药打针都能报销,日子越来越好!’80多岁的贫困户李光新说,这些年来,在几任第一书记的帮扶下,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扶贫产业日渐成熟,村民的腰包也逐渐鼓了起来。”在《产业兴人气旺 平家村实现“逆袭”》一文中,读者可以通过记者视角“看到”进村便是平整的沥青路,地面上修建了人行道,地下铺设了排水管道,还有投入使用的村集体所属大棚,也看到了“逆袭”村——济阳区仁风镇平家村村民们生活的巨大变化。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其实,“县县通”“乡乡通”“村村通”“户户通”不仅是打开闭塞门锁的钥匙,更是帮助贫困村脱贫的第一步。
村民们在告别了一步一脚泥的同时,也告别了脱贫路上的“心急如焚”,就像《为解决村民“出行难”,龙马庄村实施“户户通” “顺心路”修到了大门口》一文所写的,“进村路拓宽后,村里通了公交车,可以一直开到村头。各家各户的特色农产品也不愁往外运。”
可以感受到,参与活动的记者通过深入细致采访,运用群众接地气的朴实话语,在一篇篇脚下有泥土、报道接地气的文章中让读者如临其境般感受到村民们从“行路难”到“路路通”的喜悦之情。
增强“四力”不虚 采访感悟颇深
“从昔日的‘行路难’,到今日的‘路路通’,记者从新市镇贺家村几年来的脱贫致富发展过程看到,帮助贫困村修通道路,是脱贫致富的重要‘硬件’;帮助村民尽快打通致富之路,则是真正实现脱贫致富的核心‘软件’。”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陈元昊在记者手记中这样写道。
从呈现老乡生活的日新月异,到挖掘脱贫经验与成功亮点,记者不仅在“助力脱贫攻坚 报业全媒出击——百名记者百村行”活动中展示出济南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决策部署的显著成果,而且通过深入乡村,在践行“走转改”、增强“四力”的同时,对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有了更深的感悟。
正如《歇凉寺村不让一户一人掉队》一文中所写,“从济阳区垛石镇歇凉寺村采访归来,记者对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的感受更加深刻。采访中村民们讲述的脱贫后的种种变化,无不显示出群众对党的富民政策的支持,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先”“后”照片呈现 变化一目了然
全媒体报道自然少不了符合时下受众碎片化阅读习惯的呈现方式。在百名记者百村行活动中,济南日报报业集团的内容呈现除了刊发文字,还在爱济南客户端开设专题,以“文字+图片”的形式补充报纸版面报道的局限。
例如,在《济阳区路楼村:贫困户家中焕新颜 面子里子都不“掉队”》一文中,《济南日报》只选取了济阳区路楼村村口大门的图片以突出报道主题,但在爱济南客户端中,则选取了看着家中崭新雪白的墙面,坐在椅子上笑得合不拢嘴的盛大娘,宽敞明亮的党群服务中心,绿荫环抱的休闲凉亭以及整齐有序的拱棚等多张照片配合呈现,让受众在了解济南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成绩时,更直观地感受到老乡们生活的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爱济南客户端进行配文图片刊发的过程中还采用了对比呈现的方式,选择了多张“先”“后”照片一同呈现,展现了在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基础上,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影像立体生动 时“短”直抵人心
在此次活动中,大量短视频的融入也为报道的立体化呈现增色不少。如在《山楂树上结出“致富”果》报道中,通过不到50秒的影像,介绍了共有村民104户、312口人的市级贫困村——莱芜区响水湾村,通过采取“农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村集体经济”的合作运营模式,让山楂树结出了“致富”果的故事。
尽管视频很短,却娓娓道出了贫困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其简要的叙述中无不体现出编辑团队的用心和对核心内容抓取的精湛业务水平。同时,这种呈现方式也让原本简单的报道手段变得丰富,报道角度更加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报道细节也因为直观而深入人心。(见习记者 张博)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