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走长征路的记者在瑞金云石山乡丰垅村采访村里老人,听老人讲述临时中央政府的故事。
邵玲芳摄(影像中国)
沙洲坝七堡乡第三村的杨荣显,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危难关头,把8个儿子中最后两个也送来参加红军;
叶坪乡叶坪村的谢大娘,在红军烈士纪念塔被敌军占领和摧毁后,深夜冒死闯关,就为抢回一两块碎石留作纪念;
反动派填了几次的瑞金红井,终究还是被老百姓重新挖开;
……
重访当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江西瑞金,听到的这些故事引人深思:为什么党和红军永远打不败、压不垮?为什么转战南北的万里征途中,人们始终对这支队伍念念不忘?
沙洲坝镇大布村村民、91岁的杨世桃老人说:“红军到了沙洲坝,不占老百姓的房子,靠着大树用稻草搭棚住。”
在叶坪乡朱坊村中央红军医院旧址,我们见到了86岁的朱景伟。朱景伟说,这座红军医院让朱坊人永远感恩。“很多村民的病在这里治好了。”朱景伟说,为了办好医院,村民主动腾出了祠堂和住房。他的叔祖父朱先蕙,曾收留一名红军重伤员和一名红军后代。“当时那是要杀头的罪。”
距瑞金城不到20公里的云石山,只是一个小山包,却有另外一个响亮的名字——“长征第一山”,这里是红一方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
当地党史专家告诉我们,从云石山出发,毛泽东先后前往于都、会昌调研,撰写关于游击战战略战术的著作。
从叶坪到沙洲坝再到云石山,在激烈斗争中,党的机关所在地转移到哪里,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就到哪里。
在叶坪村谢氏宗祠,中华苏维埃政府首次以国家政权的姿态诞生于世。讲解员杨丽珊说,如今的祠堂,依然按当时的场景陈列。不大的地方被隔成15个房间,作为政府“九部一局”的办公场所。就在这样局促的空间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等法律相继诞生。“我们党在瑞金先后颁布上百部法律法规,今天我国法治体系中很多独具特色的制度设计和司法原则,都能从苏区的法制思想和司法实践中寻找到源头。”瑞金市委党史办主任刘前华说。
在沙洲坝居住的一年零四个月,毛泽东写下了《必须注意经济工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30多篇文章。那时候,中央苏区各级党政军机关掀起调查研究的热潮,写下中国共产党探索治国理政和自身建设的光辉一页。
据史料记载,第五次“围剿”中,反动派在江西修建各式碉堡2900座,企图封锁和围堵苏区。然而重压之下,党和红军与百姓有水同喝、有饭同吃,军民同心筑起一道看不见的铜墙铁壁。
1934年1月,在沙洲坝举行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再走长征路,徘徊在游人如织、草木葱茏的旧址群中,来自85年前的回响,依旧那么激昂。
《 人民日报 》( 2019年06月13日 04 版)
(责编: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