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上海,两条时间线正密密交织。
70年前的那个5月,“上海战役”创造了城市攻坚战中的奇迹:在炮火连天、硝烟密弥漫的激烈战斗中,城市没有遭到毁坏,电灯依然通明,电话依然通联,公共交通依然运行不断……5月27日,上海全面解放。随后70年,这座东海之滨超大城市,与新中国同频共振,崛起为全球瞩目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上海全景,资料图片
70年后的又一个5月,正逢上海解放70周年,5月20日至6月2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在沪举行。这场国家级的文化艺术盛会,汇聚顶尖舞台艺术在此竞演,演艺及文创产品博览会,优秀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展览免费向大众开放……
如同一曲和弦,在这鲜花盛开的5月,在这座城市举城欢庆自己70岁新生的这个时刻,十二艺节的举办,不仅仅是奉上一曲文艺的盛宴,更在成为上海文化的新起点、城市发展的新支点。透过这一国家级舞台,人们能看到,新时代城市文化发展新思路,昭然若揭;一首城市与文化的协奏曲,正在奏响——
在上海,诗和远方再一次美丽邂逅
对一座城市而言,文化是什么?是如水晶宫般璀璨的剧场,是图书馆、博物馆这些人类知识与历史的殿堂,还是各类历史建筑、绿地公园、公共设施、文化场馆?
这些都是,又不尽然。
文化,更是一座城市的底蕴和气度,是空气中弥漫的美好,是当你漫步城中的繁华商圈时,耳畔会突然响起一曲雄浑的交响名篇;在机场候机,转身就能与一场非遗精品展相遇;钻进川流不息的地铁,站台和车厢里文艺气息扑面而来……
如今,这样的美丽邂逅,正越来越多上演于上海市民的生活中。十二艺节开幕前夕,上海正式启动2019“上海城市文化客厅”活动,让上海市民能在“上海艺术商圈”“地铁音乐角”“机场美术馆”等一个个城市文化客厅里零距离地感受艺术的魅力。
借力十二艺节,上海正在努力探索全城“文化+”——
十二艺节,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我国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文化艺术盛会。这是一届写入历史的盛会:十二艺节的举办,恰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5周年,也是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之后第一次举办中国艺术节。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演出剧目、舞剧《天路》,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文旅融合,并不仅仅是“诗”与“远方”的一次牵手。文化发展到今天,早已不是一个单个领域、单个圈子的命题。借力十二艺节,上海正在打开更广阔的公共艺术空间,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探索文旅融合的各种可能,让艺术之光在上海处处点亮,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当中。
为办好这场“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十二艺节组委会提出了“十百千”的目标和计划,即:“十万观众进剧场,百万观众在现场,千万观众在线上。”在积极推动十二艺节的优秀作品进剧场进展览馆的同时,还走进社区、校园、商场、公园、部队、企业开展各种惠民演出和活动。
十二艺节期间,艺术元素也随之进入城市文化客厅,在商场、地铁、机场等处,市民游客都可以欣赏到各种艺术文化,随处可看、随途可得。
深夜,刚结束十二艺节群星奖音乐类决赛的东方艺术中心,观众已散去,剧场出口处却依旧灯火通明,人来人往,这是工作人员和物流公司正在紧张地转运道具,《庆丰年》的大簸箕,《保卫娘子关》的大鼓,一个个被搬上车送往惠民演出地点。十二艺节期间,群星奖在上海举办了24场基层惠民演出,覆盖上海16个区,所有演出均为公益性演出。
西安市话剧团的《柳青》和西藏自治区话剧团的《共同家园》两部角逐十二艺节文华大奖的话剧,在上海外高桥文化艺术中心大剧场上演。家住上海高行的奚阿姨得知后,第一时间抢购了票。“这真是老百姓的福气呢,哪里能想到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高大上的文艺节目。现在我们真的是在艺术中生活,陶冶情操。”
十二艺节,催化“教科书”级别的经典作品
为何是十二艺节,成为上海探索城市与文化融合发展的最佳催化剂?
不如从十二艺节的开幕演出,上海歌舞团有限公司排演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说起。
用“不发一言”的舞剧形式讲述人们熟知的谍战故事、红色题材,诧异吗?在十二艺节开幕现场,当幕布拉开的那一刻,所有的疑虑,瞬间打消。极简舞台上,几束追光打下,报社记者、裁缝掌柜、小学徒、黄包车夫、卖花女……12年的潜伏生涯,每日行走在刀锋的李侠与兰芬,悬念重重的故事,诗意动人的表演,巨大的艺术张力,让台下观众“有看电影大片的既视感”。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演出剧目、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图片来自网络
当急促的发报声响起,舞台下,隐约传来无法抑制的抽泣声,那是属于英雄的故事,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专家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说,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实现了中国舞剧观念的升级换代。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说,“这部剧达到了示范性的高度,完全可以被写进舞蹈学院的教科书。”
十二艺节,是对我国近年文艺创作最高规格的检阅。汇聚在十二艺舞台上的,无不是各地精心打磨的文艺精品。仅以舞台演出为例,汇聚在上海的51台剧目将在遍布上海的19个剧场演出102场。其中有参加目前全国唯一的舞台艺术政府奖——第十六届“文华大奖”终评的38台剧目。
5月26日晚,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演出剧目、由广州歌舞剧院创排的民族舞剧《醒·狮》再度燃爆剧场。谢幕时,观众们一遍遍鼓掌叫好。“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到舞台上,能做到不生硬、不尴尬的太少了,这部舞剧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做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情怀的完美结合。”有观众评价。
这是一场何等的盛会。十二艺节同样带来了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展览。三大展览展出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和水彩(粉)画等门类的美术作品总量近1200件,代表着中国当下视觉艺术的最高水平。展览所在的中华艺术宫内展线长达4公里,奏响一曲波澜壮阔的视觉艺术交响。
中华艺术宫内展览现场,图片来自网络
演艺及文创产品博览会在这里,最具创意的文创产品济济一堂;群众文艺的顶尖舞台也在这里,十二艺节期间连续7场决赛决出群众文艺最高奖“群星奖”……迎来中国最高规格的艺术节,上海势要抓住这一机遇,最大程度扩大十二艺节溢出效应,在文化交流融汇中加速向前。
正如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于秀芬所言,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在上海举办,“是对上海的高度信任,也是上海广大文艺工作者向全国同行学习、提升自身水平的良好机会。”
上海,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这里有密集的演艺剧场和艺术舞台,有热爱艺术、开放包容的文明观众……恰逢其时,十二艺节选择了上海,无疑是一剂“强力催化剂”,势将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交流与碰撞,助力上海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打造“世界会客厅”,让文化弥漫全城
上海解放70年,黄浦江畔海关大楼钟声依旧如金石般撞击,雄浑悠扬。
大河奔流,历久弥新。作为长三角龙头的上海,要将浦江两岸打造成“世界的会客厅”,离不开自身的文化底蕴。而十二艺节的举办,为这座城市带来的影响,将在更深远处。比如,进一步催化文旅融合——呼应中国艺术节的盛大举行,上海为十二艺节定制文旅融合精品线路与产品,40条精品路线,以“看大戏,游上海”为主题,串起上海16个区的主要文化旅游资源,其中,直接与十二艺节相关的线路就有9条。
事实上,整个十二艺节的演出剧目遍布上海各区,市民游客在尽享明媚春色之余,尽可在“全面开花”的演出场馆观赏感兴趣的演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把散落在上海各处的“珍珠”串联起来,让“看大戏”成为“游上海”的新鲜导航,“就是希望借十二艺节的精品剧目来提升城市各个地方的‘精致游’品质。”于秀芬说。这是上海为十二艺节定制文旅线路和产品的重要初衷、服务惠民的初衷。
借力十二艺节,落子布局,这座城市的文化布局越来越细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润物无声。
2019年春天上海街头的艺术表演,资料图片
作为城市文化客厅板块之一的“上海艺术商圈”,旨在创造艺术展示、文化普及的新渠道,今年已是第三个年头。超过200多个品类,延伸出超过1000台节目,将通过上海全市100多个商场来到市民身边,让艺术成为都市文化的核心和市民的生活方式。
以往亲子类浸入式戏剧展演、京剧、沪剧、昆曲等传统艺术表演自不待说,艺术展览、相声、手工活动以及学生喜爱的“二次元”展正在吸引更多年轻一族前来“打卡”;诸如音乐剧《芝加哥》、浸入式戏剧《不眠之夜》上海版等节目,还将以showcase的形式将商场变身为临时剧场,让市民在商圈感受剧院的魅力。
美术展览、音乐角……一座座地铁站正在成为文化展示的窗口。作为上海城市文化客厅的板块之一,“地铁音乐角”已经成为上海市民认知度和认可度最高的活动之一。今年,100场精彩的演出将继续在地铁里上演,市民穿梭于地铁时,能够听到《欢乐颂》《春节序曲》等动人乐曲,感受当代艺术的熏陶。
浦东机场博物馆自2014年开馆以来,每年向公众推出一系列“小”而“精”的展览,让过往旅客候机之余体验了中国文化之美。2016年,浦东机场艺术馆正式开馆。这是国内首家拥有固定展出场地的机场艺术馆。开馆2年来,一批来自上海油画雕塑院、中华艺术宫、刘海粟美术馆的展览吸引了众多乘客驻足。
在上海市区的另一端,虹桥机场艺术馆也于今年2月投入试运行,首期展览以“指尖上的非遗”为主题,精选上海本土手工核雕及木质微雕艺术传承人的原创作品,为旅客带来一份纯粹而独特的艺术享受。
文化,正在弥漫全城。于秀芬表示,上海要建设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就是要进一步挖掘上海城市丰富的文化内涵,提升城市软实力和吸引力。“让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象水和空气一般,弥漫在城市的各个空间和角落,象水、空气和阳光一样,滋养着市民和游客的心灵。”
(责编: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