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执行难不再是“老大难”(国家治理的基层实践)

时间:2020-01-05 20:53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近年来,人民法院全力攻坚,基本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执行难问题,基本形成中国特色执行制度、机制和模式,促进了法治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的制度优势。目前,全国法院系统正乘胜追击、乘势而上,不断加大执行力度,努力向“切实解决执行难”迈进。

  建立网络查控机制,躲猫猫、玩失踪等“老赖”做法不灵了

  “咚咚咚,咚咚咚!”

  2019年11月23日早晨,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让吴某心惊胆战。打开房门,3名法院执行干警站在门前,吴某顿时明白了。

  “我们是云南镇康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干警,请你穿好衣服,跟我们到法院处理耿某与你的合同纠纷一案。”执行干警上前说。

  “我和耿某商量好了,年底再支付……”吴某辩解道。

  原来,耿某跟随吴某做工程,但工程结束后,吴某却拖欠了耿某16400元的工资。耿某向法院起诉,在法院的调解下,吴某承诺2019年10月前就支付。谁知,此后吴某就玩起了失踪,电话也关机了。

  针对吴某的失信行为,法官立即将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出境和乘坐飞机、高铁。同时,与公安联动,查找吴某的下落。

  2019年11月23日一大早,执行干警接到消息,吴某出现在某宾馆。执行干警迅速前往将其控制。执行干警责令吴某履行法律义务,否则将处以15天的拘留。迫于压力,吴某联系朋友凑齐了执行款,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信息化查物找人,让这起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件得到有效解决。

  法院判决执行难曾是困扰司法的老大难问题。而执行难又主要难在查物找人。过去,法官查找财产、冻结账户,需要跑一家家的银行,登门临柜。往往是刚查到一笔账款,还没来得及冻结,被执行人便通过网上银行转走了。躲猫猫、玩失踪、跑路,成为一段时间“老赖”躲避债务的惯用办法。

  为解决这一难题,2014年,最高法建立“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陆续与公安部、交通部、民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16家单位和39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建设信息共享机制。通过这一系统可以依法查询被执行人在全国范围内的不动产、存款、金融理财产品、船舶、车辆、证券、网络资金等16类25项信息,全面覆盖被执行人主要财产形式和信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线下执行模式,有效破解执行效率低、覆盖财产范围窄、查控人力成本高等难题。

  失信受罚诚信有奖,让诚信成为市场经济“硬通货”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执行难的根源在社会信用体系的薄弱。2016年以来,最高法与国家发改委等60家单位和机构合作,对失信被执行人担任公职、出行、购房、投资、招投标等进行限制,联合构建信用惩戒网络,形成多部门、多行业、多手段共同发力的信用惩戒体系。近40%失信被执行人在信用惩戒压力下自动履行义务。

  “真是没想到啊,案子才调解没几天,对方就履行完毕,把800万元打到了我行账户里,这才是真正的案结事了啊!”近日,工商银行宁波镇海支行的诉讼代理人张某兴奋地给宁波市镇海区法院法官打来电话。

  原来,工商银行宁波镇海支行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将镇海某建设公司诉至宁波市镇海区法院,经法官主持,双方自愿达成调解。调解协议中约定,建设公司应在15日内,向工商银行宁波镇海支行支付800万元。调解协议生效后的第六天,建设公司便主动履行了义务。

  类似的案例在镇海还有很多。让失信者寸步难行的同时,应该让守信者畅行无阻。镇海区法院探索对已经履行义务的当事人出具“自动履行证明书”,并将无被执行案件的当事人纳入“诚信履行名单库”,实行动态调整,建立了正向激励机制。

  “法院联合其他单位,对诚实守信的当事人给予一系列激励举措。比如,依法减免案件受理费、提供诉讼服务便利、降低诉讼保全成本、开通行政审批绿色通道、纳入招投标项目评审、给予财政性资金扶持、纳入企业评定和纳税信用评价、纳入相关信用平台、给予授信融资支持。”镇海区法院主要负责人张军斌说,针对“诚信履行名单库”成员,镇海农商银行专门推出“诚信履行贷”产品,目前已对上述某建设公司贷款1800万元。

  “应该通过制度建设,让诚信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硬通货’,成为和黄金一样珍贵的东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肖建国说。失信受罚、诚信有奖,社会信用体系的全链条会更加完整。

  推动立法形成长效机制,加强综合治理从源头解决

  2019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宣布,经过3年来的全力攻坚,“基本解决执行难”这一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

  2019年7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强综合治理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意见》,就加强执行难综合治理、深化执行联动机制建设、加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等作出部署。

  在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基础上,人民法院又开始向切实解决执行难迈进。最高法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刘贵祥介绍,在“基本解决执行难”阶段性目标实现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要突出重点,聚力精准施策。比如,强化善意执行理念,秉持善意执行理念,提供优质司法服务,专门制定善意执行方面的文件;推进强制执行立法,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吸收近年执行信息化、执行规范化、执行改革和执行联动方面的成熟经验,起草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

  2019年12月4日,《中国法院的互联网司法》白皮书在浙江乌镇发布。白皮书显示,自2017年1月1日全国法院实行网络拍卖起,财产处置成交率、溢价率成倍增长,流拍率、降价率、拍卖成本明显下降,拍卖环节违纪违法“零投诉”。

  “对查控财产进行网络司法拍卖,可以提高执行财产处置效率、透明度和公信力。”最高法执行局局长孟祥介绍,最高法正与主要互联网平台合作,通过网络大数据询价方式对涉案财产进行估价,并大力推进网络司法拍卖。

    

  编后

  向切实解决执行难迈进

  不仅要作出公正的判决,还要让判决得到切实的执行,这是司法为民的内在要求和生动体现。为了解决困扰司法的执行难问题,为了打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人民法院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3年时间,基本解决了执行难,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执行制度、机制和模式。为了巩固成果,人民法院又着眼建立长效机制,向切实解决执行难迈进。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必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必将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彰显。


  《 人民日报 》( 2020年01月05日 04 版)

(责编:马昌、岳弘彬)

杏彩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