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这是一个关于“春天的故事”,也是一首唱给深圳的赞歌。
随着“经济特区”的设立,深圳从一个“水草寮棚”的小渔村,发展成一座常住人口逾千万,充满魅力、动力和活力的国际化大都市。
39年前的深圳因为“经济特区”四个字,站在了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6年前的上海,也因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而愈加光彩夺目。
其实,纵观新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各种“区”层出不穷,成为中国道路的探索者、先行者和实践者。
从改革开放伊始设立的“经济特区”;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相继成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再到九十年代初期陆续出现的“国家级新区”;以及近年来上海等地陆续揭牌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这些“区”先行先试、以点带面,不仅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发挥“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重要“窗口”作用,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社会制度变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诠释了中国持续推进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步伐。
先行先试、以点带面
“区”肩负不同历史时期的改革开放使命
“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仍振聋发聩。
惟变所出,万变不从。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春雷在深圳蛇口炸响,众多突破旧有观念与体制的举措喷薄而出,辐射全国。
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一瞥。 栗翘楚摄
此后,“深圳人”开始用“深圳速度”,缔造了一个关于“深圳特区”的奇迹。
从敲响土地拍卖“第一槌”、发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建立第一个出口工业区……从1979年到1984年这短短5年间,仅深圳蛇口一隅就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
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则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崭新篇章。
邓小平提出,改革伊始没有清晰具体的方案,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因此首先胆子要大,“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为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一带一路”、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谋划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一幅以点带面不断开放的中国画卷呈现在眼前。
这些“区”先行先试、率先示范、敢闯敢干,取得了一系列瞩目的成绩。
鉴以往而知未来。数年来的发展成就显示,“区”的设立是新中国发展进程中一个成功且必然的路径选择。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陶一桃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因此中国的改革具有“渐进式改革”的基本特征,这是一种降低改革成本、减少改革阻力的方式选择。
“先在一个地方试验,成功有经验了,向全国推广;如果不成功,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不大。所以我们最初选择的就是计划经济最薄弱的地区,开始市场经济的实践。”陶一桃说。
“经济特区”就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理念下,构成了中国“渐进式改革”的重要实践模式与载体。这种改革方式不仅以创建“经济特区”的方式开启了中国制度变迁的历史进程,而且以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的方式,如各种“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新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推动中国社会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这些“区”有何区别?多位专家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指出,这些“区”名称、类型不同,且设立于不同时期,但肩负着“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共同使命。
这些“区”取得的成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生动缩影。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看来,“区”的设立充分展现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如何在经济领域贯彻落实对外开放政策?放眼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邓小平果断拍板,中国可以开辟一个与世界市场对接的“经济特区”,作为“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八十年代开始,随着各种“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国家级新区”的设立,中国不仅仅打开了“一扇窗”,更是打开了“一扇门”,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设立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等。这些“区”表明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没有停止,并且逐步升级,也折射出改革开放的路径和时间表。
“我国经济发展各个时期所设立的‘区’就像登上台阶一样,每个时期都是一个台阶,这些台阶连在一块,使我国整个经济和对外开放形成‘无限风光在险峰’。” 魏建国打了这样一个比方。
跟跑、并跑到领跑
“区”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在改革开放伟大征程中,“区”扮演着改革试验田和开放排头兵的作用,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和中坚力量。
可以说,推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也是这些“区”设立的重要原因之一。
日新月异的深圳“经济特区”。 钟亦武摄
人民网记者在深圳采访时,当地人推荐记者沿着深南大道自东向西游览这条“深圳第一路”。地王大厦、京基100大厦、深圳市民广场、腾讯大厦……一张张亮丽的“特区”名片,见证了深圳发展40年,也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
1979年,深圳经济总量仅为1.97亿元,人均GDP是606元,不足香港的1%。2018年,深圳经济总量达2.42万亿,首次超越了2.4万亿的香港。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实践是经济特区。全世界超过4000个经济特区,头号成功典范莫过于‘深圳奇迹’。”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这样评价。
放眼国际社会,近年来,中国经济特区和园区的经验不断“走向海外”,尤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众多发展中国家纷纷开始仿效中国的发展模式。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曾智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这是对中国“先试点、后推广”的发展模式的认可,代表着中国软实力的上升。
八十年代,在借鉴经济特区成功经验基础上,中国设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
截至2018年,全国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财政收入1.9万亿元,占全国的10.6%;实现进出口总额6.2万亿元,占全国的20.3%。
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这样评价,“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外向型经济发展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再来看看九十年代初期成立的“国家级新区”,它是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比如,重庆两江新区GDP从成立之年的1002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933亿元,增长近2倍,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翻番。
2013年9月29日,中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上海浦东诞生,开启了“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新探索。从一枝独秀,到“1+3+7+1+6”的开放新“雁阵”,中国形成东中西协调、陆海统筹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6年来,保税区域新设外资企业8000家,其中92%以备案方式设立,有95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了222个项目。
在刚刚闭幕的第二届进博会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陈杰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介绍了这样一个例子:特斯拉在临港新片区的落户,从签约到拿地仅用了5个月,从拿地到出车、到整体建设完成仅用了10个月。
“特斯拉从今年一月份开工到现在,无论是审批流程,还是审批需要的文件,都在逐步简化。可以说,自贸区打造的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告诉人民网记者。
中国营商环境排名变化。 制图:罗知之 刘珊珊
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显示,中国营商环境排名跃居全球第31位,比去年提升15位。
对于特斯拉等外企的入驻,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院长赵晓雷表示,虽然自贸试验区只占很小的国土面积,但是对企业的集聚,对国际贸易的贡献,以及对投资的增长等,都占非常重要的份额,构建了一个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从“经济特区”到“经济技术开发区”,再到“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中国形成了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并逐步成为新时期经济全球化的引领者。
谈及中国对全球经济治理的贡献,魏建国则指出,在全球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等方面,中国已经由原来的跟跑、并跑,到现在的领跑,为世界提供了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时期、新使命
“区”引领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019年8月18日,深圳被赋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新任务,再担新使命、开启新征程。
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成立。新片区的“新”,在于新的建设目标、新的核心功能、新的管理模式。
8月26日,新一批6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批,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新晋改革开放试验田队伍。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中国航海博物馆。 栗翘楚摄
10月20日,重庆市和河北省(雄安新区)、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四川省等6个省市被确定为首批“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
新一轮改革开放开始了更为波澜壮阔的征程。
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强调,面向未来,要在深入总结评估的基础上,继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加强统筹谋划和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水平,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把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力量。
那么,这些“区”仅注重发展自身显然是不够的,仅关注当前的发展也是不够的,中国的“区”应该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引领区域的增长极,为区域发展乃至全局发展带去辐射效应和联动效应,打造可持续发展平台。
立足新时期,这些“区”发展方向如何?
首先,要坚持开放为先,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先行示范区”于深圳既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挑战,对深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前海管理局副局长王锦侠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称,这意味着深圳从过去的走在全国前列,提升为走在全球前列,要从现代化国际化城市跃升为全球标杆城市,要从发挥“经济特区”的功能向发挥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功能提升,这一系列的新要求,提升了能级,提振了能量,提高了标准。
赵晓雷也指出,临港新片区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发展高开高走的新进程,也是上海新一轮发展的战略空间拓展。临港新片区的设立,在上海东南沿海从外高桥到临港形成一条面向海洋的“自贸区弧形地带”,这条“自贸区弧”将成为中国全方位高水平开放的前进基地,成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陈杰则表示,临港新片区推进在全方位、深层次、高水平上的进一步开放,重点是要做好“五个重要”:一是要把临港新片区打造成为集聚国际优秀人才、全球协同的科技创新重要基地;二是要把临港新片区统筹利用好,发展成离岸业务的重要枢纽;三是要把临港新片区打造成国内企业走出去的重要跳板;四是希望能够成为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个资源”的重要通道;五是希望将临港新片区打造成制度改革的重要试验田。
“下一步,各大自贸区应围绕即将实施的《外商投资法》,加快落实进程,提升政策法规的透明度和贸易投资的便利化程度,实现新突破并发挥引领作用。未来,中国将成为全球企业总部的首选,这不仅包括特斯拉这样的制造业,也包括医疗、文化、电影、时尚等领域。”魏建国称。
此外,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陶一桃看来,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以中国制造为核心,这意味着要有自主的研发机构、研发团队和研发平台。深圳,可以成为发展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先行示范区,通过率先示范、率先实践来探索出一条可推广、可复制的道路。
“新时期,各个‘区’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贡献还会加大,也还将继续加快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各个‘区’内与国际对标的关键举措,将引领中国更高水平开放进程,并倒逼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魏建国强调。
如今,中国的“区”,正以它的勃勃生机向我们昭示一个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