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一些人口多、问题诉求多的老小区,没有物业愿意管理怎么办?居民的诉求如何满足?昆明市官渡区金马街道东华路社区的应对之道是:通过网格化管理,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提升精准服务的到达率。
具体来说,该社区设置了环境卫生、科教文体、扶贫帮困等“好邻居议事厅”,倾听居民的抱怨,从中挖掘需求;建立了6个由“党员网格长+栋长网格员”构成的自愿自管网格,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服务,社区运转更和谐了。
上万居民的无物业小区如何治理?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金马街道东华路社区按照党建引领、社区自治的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网格服务:老年人中午可以去“三块三”食堂,五六年级的孩子傍晚有免费的四点半课堂……从而破解了老旧小区“居民不愿缴费,物业不愿接管”难题。
问题
干部埋头干
居民一旁看
基层治理不易,东华路社区治理尤其难。
“找了五六家物业,来看了一圈就没了下文。”东华路社区党总支书记杨晓玲告诉记者,物业公司给钱都不干的背后,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东华路社区“四多一难”问题——老龄人口多、流动人口多、低保人口多、问题诉求多、管理缴费难。
物业公司不愿管,社区不能没人管。“要是咱们党组织、居委会也不管,上万户居民怎么办?”杨晓玲说。
没人干,那就自己干。每逢昆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杨晓玲就和社区干部一个院坝接着一个院坝清理垃圾。一件小事,深深触动了杨晓玲——
2008年10月,有户居民将建筑垃圾扔在院子里,杨晓玲见状劝他把垃圾直接倒进垃圾桶,没想到居民不仅不配合,反而威胁杨晓玲:“我劝你赶紧把垃圾扔进垃圾桶,不然我给媒体爆料,到时候你们不仅得干,还得赶紧干!”
“要不是到社区工作之初就承诺不主动辞职,真不想干了!”含泪打扫完垃圾,想想自己每个月380元的生活补贴,杨晓玲满腹委屈。
情绪平复,杨晓玲陷入深思:为何总是“干部埋头干,居民一旁看”?随后发生的“拆煤棚”事件,让杨晓玲找到了答案。
为改善民生,昆明市政府2008年决定投资对东华路社区的93个院落进行改造。而要改造,就要拆掉院坝围墙和群众搭建了20多年的煤棚。
“围墙拆了,安全怎么保证?”“煤棚家家户户都有,凭什么只拆我的?”像往常一样,杨晓玲听到的还是一堆反对意见。
一筹莫展之际,杨晓玲决定先找几户老党员出主意。出乎意料的是,几位老党员不仅出主意,还同意带头拆。社区决定先从一个老党员集中的院坝开始试点,考虑到居民提出的安全问题,社区给单元楼装了防盗门,还对楼栋外墙进行重新粉刷。除了装防盗门每户要出100元,其他花销全由上级财政承担。改造后的院落,少了围墙和煤棚,多了绿树花草的点缀,面貌焕然一新。于是陆续有居民走进居委会,询问啥时候改造自己院坝。
经过这两件事,杨晓玲反思,社区管理难,难在居民不参与,“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才是解决老旧小区难管理问题的关键”。
破题
倾听居民抱怨
网格管理发力
在不少社区,并非居委会不想让居民参与,而是居民无心参与。“只有社区意愿不行,挖掘群众意愿才行。”杨晓玲说,不管是“三块三”食堂还是四点半课堂,社区的不少公益项目都源自群众提议。
群众意愿哪来?杨晓玲说:“多听听居民的抱怨。居民抱怨中心公园噪音扰民,我们就举行听证会,取消了中心公园广场舞,代之以棋牌室;老人说菜市场太远,我们就召集全体居民商定保留了‘家门口集市’;家长反映孩子放学早无人看管,社区就整合培训机构资源,以无偿、低偿、有偿等形式开展未成年人家庭作业辅导。”
据了解,东华路社区设置了环境卫生、科教文体、扶贫帮困等5个“好邻居议事厅”,由社工、楼栋长和热心居民组成的成员负责搜集群众反馈的问题,经社区整理研究后,召开听证会大家共同商议。
建立议事平台迈出了社区自治的第一步,但怎么解决居民提出的问题?经探索,网格化管理是个合适的方式。
东华路社区下辖132栋楼,282个单元楼。过去社区出钱雇人打扫楼道,楼栋长隔三差五反映打扫不及时。杨晓玲想,与其花钱雇外人,不如给楼栋长补助,让他们自己负责卫生维护。
“给自家打扫卫生还发钱,多好的事!”冬青里7号院的楼栋长杨爱芳得知这一消息后,举双手赞成。她的话也代表了其他楼栋长的心声。自打楼栋长接手后,不仅少了垃圾,连贴小广告的也绕开了。
尝到了网格化管理的甜头,东华路社区趁热打铁,把社区每年50块钱的物业费收缴工作也交给楼栋长。杨晓玲介绍,老小区居民没有交物业费的习惯,5000多户居民一家家收缴物业费工作量巨大。下放给楼栋长后,果然收缴率提高了。
“楼栋长负责卫生管理、收缴物业费,其实是网格化管理的一种体现。”杨晓玲认为,网格化要落到实处,一定要把居民编入网格,而社区主要起到协调牵总的作用。按照这一思路,东华路社区建立了6个由“党员网格长+栋长网格员”构成的自愿自管网格,平均每个网格有10人。网格员由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党员、楼栋长、普通群众以及社区志愿者构成,其中社区居民占一半以上,平时负责小区内环境卫生、综治维稳和文化宣传等工作。
解题
利益长期共享
社区运转才好
记者到时,恰好“三块三”食堂备餐,工作人员切火腿备餐、装盒留样,忙得不亦乐乎。有老人跟杨晓玲提出:“物价涨了,食堂也涨下价嘛。”确实,两荤两素,100元的饭卡可以吃30次,“三块三”的价格8年未涨,何以实现?
杨晓玲道出了其中的奥秘:厨房没有房租压力,除了一名厨师需要支付工资,其他人全是义工或志愿者,人工成本不算高。占大头的食材来自占用社区道路的小型菜市,社区免收商户摊位费,商户为食堂免费提供新鲜蔬菜,肉类以成本价供应。
这个机制让各方获益。“党委政府社区办了公益,老人吃了低价午餐,商户少了摊位费。今年开始街道不再专项补助食堂,可社区的机制基本确保了食堂的可持续运营。”杨晓玲说。
“社区治理不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建立长效利益共享机制,下好系统治理一盘棋。”官渡区委书记和丽川表示,官渡区以城市基层党建为引领,从微权力治理、基层民主协商、公共文化服务、群团组织及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等多个维度开展社会基层治理,推动民心在基层凝聚、资源在基层整合、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拓展,力求共建共治共享的成效。
《 人民日报 》( 2019年11月05日 10 版)
(责编:李枫、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