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群离去、展台撤去,一场6天的展会还能留下什么?这是一个耐人寻味又挺有意思的问题。
如果您有机会到上海走一走,看过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再到许多大大小小的线上线下交易平台,或许就会惊讶于这短短6天的进博会的巨大磁力,更深刻体会“6天+365天”的承诺如何变成现实。
“6天的时间对我们来说太短了。”有不少商家这样感慨。在进博会上,通过采购商、经销商、专业观众和消费者,他们第一次这样大规模地、集中地触摸中国市场和消费的脉搏。从这个意义上讲,进博会是一扇机遇难得的窗,许多国外展商透过它看到精准的需求、看到未来的商机。
于是便有了“6天”之后“365天”的故事。许多品牌选择长久驻扎下来,创造更多与中国消费者面对面的机会;一些企业探索保税展示等创新方式,让新品“零时差”地来到中国消费者身边;还有一些企业闻声赶来,不愿错过中国市场的精彩故事……来了留下来,来了还想来。到第二届进博会,企业报名踊跃,仍是“一展难求”。
这便是进博会的强大磁力。可谓是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说出乎意料,是因为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具体办成什么样,没有先例可查,许多企业起先并没有概念。但是从首届进博会570多亿美元的意向合同和协议,到后续交易平台连绵不断的进口生意,再到越来越多企业参展参会,越来越多高、精、尖、特产品亮相,进博会办出了水平、办出了市场期待、办出了多方共赢。
说情理之中,则是因为进博会背靠着中国“海”一般的广阔市场,依托着中国扩大进口、扩大开放的政策支持。中国举办进口博览会,就是因为人们对美好生活有向往,对进口好货有需求;就是要向世界主动开放市场,拉近国内外市场的距离,降低进口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就是要让国内企业有更多渠道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服务,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齐聚了“天时、地利与人和”,国内外展商、采购商和中国消费者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这场盛会?进博会有什么理由不年年办下去,而且越办越好?
展区面积更大了,展商更多了,题材更丰富了,互动体验更多样了……从舌尖上的美味到高精尖的科技,进博会,让人好生期待!
(责编:李圆征(实习生)、刘洁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