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论天下】中欧领导人会晤向世界传递信心和力量
新华网北京6月24日电(李雪梅)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22日以视频形式举行。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李克强总理同米歇尔、冯德莱恩共同主持会晤。
此次会晤有何重要意义?向世界传递了怎样的信号?新华网专访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和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王义桅。他们认为,中欧发出加强务实合作、维护多边主义的积极声音,有利于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增强应对全球卫生危机的能力,向世界传递信心和力量。
“后疫情时代”,中欧关系的世界意义更加凸显。习近平主席此次在会晤中指出,疫情冲击下的世界正在深刻变化,面临更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中欧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合作什么,具有世界意义。”对此,王义桅非常认同,“未来,人类是走向合作还是对抗?多边还是单边?全球化何去何从?中欧的选择至关重要”。
今年是中国同欧盟建交45周年。此次会晤是中方领导人同新一届欧盟领导人首次正式会晤。崔洪建表示,在这一特殊时间节点,中欧领导人会晤向世界传递了信心和力量的积极信号。
资料图片: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新华网发
崔洪建认为,中欧领导人会晤,表明中欧关系经受住了疫情的冲击和考验,维护了总体稳定,并有望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和突破。“信心来自期待”,崔洪建说,中欧在经贸等各个方面都展现出了对未来合作空间的期待。此次会晤多次谈到第三方合作,这表明中欧已经做好准备,要为“后疫情时代”世界格局的良性发展作出贡献。
中欧加强务实合作,有利于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建交45年来,中国同欧盟的关系保持了合作的主基调,这不仅增进了双方人民的福祉,也为纷繁复杂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崔洪建说,“中国和欧盟的经济总量之和占全球三分之一。中欧实现更多的经贸合作就意味着世界经济的相当一部分能够有很好的前景,这有助于世界经济的整体稳定和复苏”。
会晤期间,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加强中欧绿色和数字领域合作,构建绿色发展伙伴。崔洪建表示,“中欧在原有的合作基础上,开辟出新的合作领域和合作空间,将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发挥引领作用”。王义桅说,中欧合作找到绿色转型、数字化的新动力,将推动世界经济走向繁荣。
资料图片: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王义桅。新华网发
中欧盟领导人会晤还重申2020年达成中欧投资协定。崔洪建指出,中欧合作已经上升到标准和规则对接层面,这将为世界经济提供有益经验和方向。
中欧团结抗疫,发出维护多边主义声音,有助于增强全球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能力。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与欧洲在彼此需要的时候互相伸出援手,联手推动全球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共同投身国际抗疫合作。崔洪建指出,中欧双方平等相待、守望相助,抗疫合作非常有成效。
加强全球应对卫生危机的能力、完善公共卫生治理,是中国和欧洲的共同目标。王义桅说,欧盟一直强调开放合作,在疫苗研发领域强调开放创新,欧盟十分认同中国把疫苗作为公共产品的观点。
会晤提出加强对非洲的抗疫援助和支持,意味着中欧抗疫合作已经延伸和拓展到第三方。崔洪建指出,在全球层面,中欧在支持世卫组织发挥主导作用方面有着很好的共识。
当前,世界面临很大不确定性,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应对全球性挑战,只有通过对话协商才能化解矛盾冲突。崔洪建指出,“只要中欧形成合力,未来推动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的正面力量就会得到进一步增强”。
对“后疫情时代”的中欧关系如何行稳致远,崔洪建表示,中欧关系要稳定“合作大于分歧”的共识,不能让一些局部的短视舆论主导中欧关系发展。“后疫情时代”,中欧在彼此外交和经贸合作中的分量会进一步上升,为此,双方要始终坚定积极的认知和共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欧关系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责编:燕勐、杨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