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习近平主席应约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就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两国抗疫形势及下阶段合作深入交换意见。这是两国元首一个月来的第二次通话,如此密集的交流充分体现了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深厚的个人友谊,以及两国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坚定信心。
从深冬到初春,中国走过了4个月艰苦卓绝的抗疫之路,新增确诊人数从一开始的不断增长,到迎来拐点、趋于平缓,再到下降直至基本实现零增长。简单的曲线图背后是无数人在党和政府科学统筹下,夜以继日地辛勤付出。
就在中国为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付出巨大努力和牺牲的时候,个别国家先是隔岸观火、幸灾乐祸,后又摇身一变,极力批评抹黑中国的抗疫政策,试图把自身防疫不力的责任“甩锅”中国。同时,美媒大肆炮制俄罗斯领导人指使散布假消息,指责俄长期支持抹黑美国医疗体系的行动,威胁美国内公共卫生安全。
中俄两国不仅要联手应对前所未有的冠状病毒,还要共同防范更加危险的“政治病毒”。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俄罗斯便向中国伸出了援助之手:2月1日,俄罗斯SPB电视台捐赠的5万只口罩率先运抵成都;6日,俄罗斯防疫专家代表团抵京。该专家团是中国抗击疫情以来,首个来华开展疫情防治工作的外国专家团;9日,载有23吨医疗物资的俄紧急情况部专机飞抵武汉。因为不加宣传、放下就走,中国民众笑称,这是俄式“铁憨憨”硬核援助。
同时,俄罗斯政府、民间等各界人士也纷纷表态,声援中国抗疫斗争。1月31日,俄总统普京向习近平主席致慰问电,对中国遭受疫情苦难的家庭表示诚挚慰问,称中国领导人采取了果断措施,相信疫情扩散势将得到遏制;俄外长拉夫罗夫公开表示支持中国抗疫斗争,反对某些国家试图抹黑、诋毁中国防疫工作的险恶用心;俄驻华大使杰尼索夫多次发布中文视频,表示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中俄两国将再次像二战期间一样并肩作战,抗击共同的敌人;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俄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扎哈罗娃以及俄智库、学界友好人士均积极发声支持中国抗疫工作。锦上添花固然美丽,雪中送炭更加可贵。这份情谊,中国人民永远铭记在心。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当中国境内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境外疫情形势急转直下时,中国政府和人民毅然决定驰援俄罗斯,回馈当日雪中送炭的情谊:3月24日傍晚,一架货机从杭州萧山机场起飞,将阿里巴巴基金会捐赠的医疗物资运往俄罗斯;4月2日,首批25.5吨中国政府援俄医疗物资运抵莫斯科;4月11日,中国政府医疗专家组搭乘满载医疗物资的货机抵达莫斯科,同俄方医疗专家分享诊疗经验;此外,第一阶段俄罗斯向中国采购的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医疗物资均已抵俄,剩余采购物资也在紧张筹备中,即将发送。
疫情期间,中俄两国元首就合作抗疫多次交流沟通,探讨了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新合作方式,推动双边经济合作发展。在两国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下,中俄在疫情防控、诊断治疗、疫苗研发等领域开展了全面深入的合作,一季度双边贸易额逆势增长,达254亿美元,同比增长3.4%,体现了中俄经贸合作的巨大潜力和韧性。
中俄两国分别作为人口数量最多和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受疫情影响不可谓不大,防疫任务不可谓不重。同时,作为毗邻而居的两个好伙伴,面对疫情更要通力合作,携手并肩,防止某些国家将疫情政治化、病毒标签化的图谋,共同抗击这场全人类的灾难。
中俄两国守望相助、山水相连,双方民众心心相通、情暖人间。这场疫情只会将中俄两国拉的更近,让两国的战略合作变得更加扎实。就像习近平主席在同普京总统通话时所说的那样:“相信经过疫情考验,中俄战略协作将更加坚韧强大,两国人民友谊必将历久弥坚。”
(责编:徐祥丽、燕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