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俄建交70周年论坛现场。该论坛由《中国新闻周刊》俄文版、俄中友好协会以及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共同主办。
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6月5日至7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中俄两国元首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共话友谊、规划蓝图,引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进入新时代。
近日,中俄学者聚首莫斯科,深情回顾70年来中俄走过的不平凡道路,并满怀信心地展望两国未来。专家学者纷纷表示,愿为推动新时代的中俄关系稳步向前贡献力量。
中俄关系历史最好时期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俄两国建交70周年,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俄前夕,我们在莫斯科举办‘回顾与展望:新时代的中俄关系’论坛,具有重要的学术和政治意义。”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俄中友好协会第一副主席卢贾宁·谢尔盖·根纳季耶维奇说。
“我们两国关系迎来了历史最好时期的纪念时刻。”这是俄罗斯总统普京今年接受媒体采访时对中俄关系的评价,也是与会中俄学者的一致判断。
“70年来,中俄两国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目前,两国关系和睦友好、战略互信,这既是出于客观需要,也得益于两国领导人的政治智慧。可以说,现在的两国关系正是历史上最好、最亲密的时期。”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俄中关系研究和预测中心主任乌亚纳耶夫·谢尔盖·弗拉基米诺维奇说。
“当前,中俄两国的文化和历史研究的交往和传递,正处于一个历史的空前良好时期,这正如我们两国的政治关系一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闻一说。
“21世纪,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一个新时期。中俄两国的文学交往日益频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高度,构成两国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出中俄两国人民友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北京大学教授任光宣说。
互信程度最高大国关系
专家一致认为,70年来,中俄关系风雨兼程,日益成熟、稳定、坚韧,成为互信程度最高、协作水平最高、战略价值最高的一对大国关系。
目前,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占到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的16%。2018年,两国贸易额更是创造了历史性的纪录,达到了1080亿美元,并且两国领导人提出了在未来五年将双边贸易额提升到每年2000亿美元的目标。此外,中俄在能源、投资、地区合作、人文交流以及总理定期会晤方面建立了5个政府间合作委员会,如此丰富的政府间合作机制在全球范围内都极为罕见。
“2006年和2007年,中俄两国政府互办了‘中国俄罗斯年’和‘俄罗斯中国年’。2011年中俄确立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人文合作行动计划》启动,在俄罗斯高校的几十所孔子学院开办,莫斯科的中国文化中心和北京的俄罗斯文化中心创建,两国文学家互访,两国共同组办文学合作项目……”任光宣表示,在人文交流领域,“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青年友好交流年”“媒体交流年”等国家级大型活动的开展,切实拉近中俄两国民众距离。
正如乌亚纳耶夫指出的,最近30年来,中俄两国关系稳步发展,两国互相支持,形成了新式合作机制,覆盖了从高峰会晤到经贸到国防安全合作等广大领域。他说:“从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已经有过30多次会晤、见面、通话、互致信函。双方的政治互信转化为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推动‘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双方在敏感的国防安全领域展开了合作,无论是联合军演还是军事领导互访以及军事装备合作,这都充分反映出我们两国的互相信任。”
世界稳定的压舱石
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中俄关系的稳定发展尤为重要。正如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所说:“只要中俄站在一起,世界就多一分和平,多一分安全,多一分稳定。”
这也是专家学者的共识。“70年来,中俄关系走过了一条并不平坦的道路。如今,希望我们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乌亚纳耶夫说。
卢贾宁指出了中俄关系发展的7个方向。他说,中俄要加深两国在安全领域的协调,防范某些国家的霸权政治,积极发挥“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的作用,调整全球治理体系,加强文明对话,防范保护主义,发挥G20等多边机制的作用。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在世界局势复杂多变这样一个时期,包括学者、作家在内的人所能进行的民间外交将发挥更大作用。”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教授拉玛诺夫说,“一个强有力、高水平发展的中俄关系是世界稳定的压舱石。我们期待世界上有越来越多这样的压舱石。”
“民间外交是什么?就是人民之间的友谊。远亲不如近邻。中俄之间不仅有经贸合作,也有深厚的民间交流基础。”俄中友好协会第一副主席库里科娃·加林娜·韦尼阿米诺夫娜说,中俄互为最大邻国,在过去的70年里,俄中友协一直致力于促进两国关系发展,从未间断。当前俄中关系水平达到了历史新高度,而俄中友协将继续全力以赴,发展民间外交,为两国关系发展做出贡献。
“在推动中俄交流中,我们每个人走过了不同的路。这些路最终都将汇成一条中俄友谊大道。”卢贾宁说,“为此,我们将继续努力。”
(本报莫斯科6月2日电)
(责编:王仁宏、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