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在变革的大潮中交流合作、顺势而为——全媒体时代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时间:2019-11-20 06:51      

  新华社上海11月19日电 述评:在变革的大潮中交流合作、顺势而为——全媒体时代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新华社记者

  全球媒体面临的复杂生态——跨界传播改变媒体格局,移动终端成为传播主流,技术革新重塑新闻业态,同时,虚假信息挑战新闻伦理。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11月18日,来自11个国家的13家媒体机构负责人聚首上海黄浦江畔,举行世界媒体峰会第四次主席团会议。坦诚交流、分享智慧,直面全媒体时代媒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作答时代之问,寻求应对之策,展现责任担当。

  面对国际大变局如何共处?

  在《印度教徒报》集团主席纳拉辛汉·拉姆看来,媒体是一个充满竞争的行业,能将来自不同国家的媒体机构聚在一起,本身就意义非凡。

  “不同地区的媒体人共聚一堂,共同追求有价值的目标,这一点非常重要。”纳拉辛汉·拉姆在主席团会议上的发言,道出了与会代表们的共同心声。

  “峰会成员媒体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但大家对推动建设人类美好家园的愿望是相通的,对推动媒体创新、促进媒体发展壮大的诉求是共同的。”峰会执行主席、新华社社长蔡名照指出。

  十年前,世界媒体峰会首次在北京召开。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峰会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媒体高端交流平台之一。

  时间,记录着峰会成长成熟的轨迹。

  从组建由知名媒体机构组成的峰会主席团,到建立日常办事机构峰会秘书处,从顺利举办首届全球新闻奖评选,到制定并发布《世界媒体峰会共同宣言》《世界媒体峰会与媒体成果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公约》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世界媒体峰会机制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在国际社会产生广泛影响。

  媒体是沟通世界的桥梁,对增进各国人民间相互了解与友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世界媒体峰会这一平台,将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传统、不同价值观念的媒体机构领导人汇聚在一起,加强沟通、促进交流,成为全球新闻发展史上一大创举,在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重要性愈发凸显。

  在第四次主席团会议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于2020年召开第四届世界媒体峰会,峰会由新华社承办。第二个十年开启之际,世界媒体峰会将再次回到它的诞生地北京。

  “我们应当欢迎更多媒体加入世界媒体峰会这个大家庭。”面向新的十年,蔡名照就峰会未来发展提出自己的思考:建设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媒体合作平台,完善更加务实、更加高效的峰会运作机制,培育更受欢迎、更有影响的媒体合作项目。

  进一步发挥世界媒体峰会平台作用,不断深化各国媒体机构间的交流合作,正因应了这个时代最迫切的呼唤。

  “由于科技的进步,全球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又远又大的光环。”南非纳斯帕斯传媒集团首席执行官菲蒂·马汉耶莱·达本古瓦的话一语中的,“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我们的互动比以往更加直接,我们的信息分享比以往更加迅速。”

  面对业态新格局如何自处?

  掌中的小小屏幕,连接着全球动态;十几秒的视频,能够获得亿万次传播……

  主席团会议上,不少代表发出共同感慨:传媒技术的变迁正深刻重塑着新闻业态。

  受众在哪里,新闻传播的重点就应该在哪里。移动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媒体就应当把创新的主要力量放到移动终端上来。

  “2007年,纳斯帕斯还是一家电视和印刷传统业务占87%的公司,2019年已转变为一家100%的网络在线公司。”菲蒂·马汉耶莱·达本古瓦供职媒体机构的转型,正是主动拥抱媒体变革的一个成功实践。

  “身处媒体变革的大潮,我们不可能让向前奔腾的河水倒转过来,我们只能沿着它的方向顺势而为、积极创新,努力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蔡名照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

  顺势而为、积极创新,各位媒体代表在主席团会议上分享着自己的思考与探索——

  意大利安莎社首席执行官斯蒂法诺·亚历山德里认为,公众“消费”新闻的方式已彻底改变,新闻制作方式也需要跟着改变,应当向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方向发展,增加与用户的互动,基于此,安莎社探索打造客户友好型的综合平台;

  新华社推出智能化生产平台“媒体大脑”、系列人工智能合成主播,共同社推进把日语新闻自动翻译成英语的研究,美联社探索能够预测突发新闻、识别社交网络可能热点的新技术……各媒体机构在技术创新上时不我待,力求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人才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变革时代,各大媒体机构纷纷致力打造“能打硬仗”的全媒体采编队伍。

  “并不是机器就可以完成一切,这是一个人与现代体系、现代技术相结合的过程,人的主观性非常重要。”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副总编戈尔诺斯塔耶夫说。

  面对挑战与乱局如何妥处?

  如果说新闻媒体是公众的眼睛,那么虚假信息则如同荫翳,遮蔽了真相。

  路透新闻研究院2019年全球新闻行业报告显示,公众对新闻的总体信任程度下降至42%,过半受访者忧虑自己辨析网络上真、假新闻的能力。

  互联网的普及打破了信息传播的专业门槛,“人人都有麦克风”带来了信息的极大丰富,也带来了信息的真假莫辨、鱼龙混杂。虚假新闻成为网络公害,不仅受众深受其害,也冲击了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打击虚假新闻,各家媒体在行动。

  “除了依赖多种消息来源、多次检查外,我们会专门安排人员,培训编辑识别潜在虚假消息。”纳拉辛汉·拉姆介绍。

  “我们会通过早期预警系统,实时分享发现的虚假新闻。”英国广播公司世界新闻总监杰米·安格斯说。

  打击虚假新闻,同样需要各家媒体联合起来,形成合力。

  与会人士一致认为,媒体应当履行社会责任、发挥专业优势,坚持新闻报道真实性原则,为受众提供全面、准确、客观、公正的信息,及时澄清虚假信息,共同抵制假新闻,共同维护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与会媒体机构负责人纷纷提出,应将打击虚假新闻列入明年峰会议题,进一步研究携手解决这一“毒瘤”的合作机制。

  打击虚假新闻与保护知识产权,一反一正,如同硬币的两面,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传媒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2012年,峰会秘书处发布《世界媒体峰会与媒体成果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公约》。几年来,知识产权保护仍然是媒体关注的焦点,而且随着新媒体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

  鉴于此,蔡名照建议,未来进一步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加强交流,共同维护原创者的权益。这一观点得到与会者的广泛认同。

  共同的意愿,正在化作行动;美好的期待,终将变为现实。

  各国媒体携手并进、顺势而为,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使命,必将能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更多正能量。(记者王琦、成欣、王子铭、何曦悦)

(责编:刘晗璐(实习生)、燕勐)

杏彩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