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在欧发展报告(2019)》发布现场。记者 任彦 摄
人民网布鲁塞尔10月11日电 (记者 任彦)欧盟中国商会11日在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发布首份旗舰报告,全面总结了中资企业近年来在欧洲所开展的主要业务,并向欧盟机构和成员国政府提出一揽子政策建议,以便进一步改善中资机构在欧盟的营商环境。
这份名为《中国企业在欧发展报告(2019)》的文件由欧盟中国商会和全球知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联合发布。欧盟中国商会于2018年8月31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注册成立,旨在加强对欧盟的政策研究,推动与欧盟机构的沟通交流,为在欧中资企业争取更好的营商环境。目前,欧盟中国商会共有50多家会员单位,涵盖金融、能源、交通、机械、通讯、医疗、冶金等各行业。
欧盟中国商会首任会长周立红在发布会致辞中表示,欧盟中国商会代表了在欧盟的900多家中国企业,商会也得到了欧盟机构和一些欧洲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我们在报告中传达了许多积极信号,中国企业家对欧盟5亿人口的大市场有信心,对欧盟的商业伙伴和高素质的雇员的专业精神有信心。中欧作为两大文明,两大市场,潜力无限,机会良多。”
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王欣在致辞中表示,该报告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完成的,调研发现,中国企业在欧盟的定位并非仅停留在谋求市场层面,而是将欧盟视为企业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欧盟设立了研发中心、制造工厂,并重视技术创新,致力于长远发展。欧盟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中国企业也会为欧洲的高质量发展带来巨大效益。
报告认为,中国企业在欧洲遇到的挑战主要有:欧盟对外资的审查日益趋严,使得中国企业在能源、人工智能、通讯、半导体等关键领域准入受限,且整体时间成本和不确定性增加;针对科技、能源等特定领域以及国有企业,因受政治与舆论导向而产生误解,对中国企业正常开展业务进行限制;中国企业在欧开展业务时,因对当地法律法规、办事规章不熟悉走了许多弯路,本地的投资服务型扶持机构供不应求;中国企业与当地政府缺乏定期的沟通渠道,致使政府不了解企业诉求,企业也常面临诉诸无门的情况;中国企业因缺乏积极发声的意识,与当地的行业协会及民众产生距离;中欧企业的治理模式存在一定差异,造成企业运营时出现劳资摩擦。
报告指出,这些挑战虽未动摇整体中国企业对在欧洲发展的信心与决心,但难免拖慢企业发展的步伐,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原生的发展潜力。报告建议:欧盟应坚定自由市场方针,拒绝商业问题政治化,尊重双方的意识形态、政治体系及文化传统,求同存异,拓展务实合作;在具体交流合作中,欧盟切忌一叶障目,仅因中方在一些行业的优势而产生警惕心理,或是用零和思维来衡量中欧经贸关系;关注重点不应局限于当下,而应高瞻远瞩,放眼前沿科技与新兴领域的增量市场,以中欧携手擘画全球尖端科技发展为目标;欧盟地方应给予中方企业务实协助,如信息分享、资源对接、流程优化等,些许帮助可为中国企业在欧发展雪中送炭,从而使中国企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责编:刘洁妍、杨牧)